《表1《诗经》中所见桑的分布情况》

《表1《诗经》中所见桑的分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秦桑低绿枝”探析《诗经》中的桑文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诗经》的《风》《雅》《颂》中所记载的史事都发生在中国北方,尤其是桑的记载都位于我国黄河流域,故可以研究黄河流域桑树种植的历史变迁。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桑树种植多是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庆阳和天水地区,陕西宝鸡地区,山西太原和运城一带以及河南北部地区。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蚕桑业是全国桑树种植的中心,其中又以黄土高原为主,黄淮海平原为辅。到汉代,黄土高原的关中地区蚕桑业颇盛,班固《西都赋》描述关中地区:“五谷垂颖,桑麻铺棻”[5](卷1《西都赋》)。魏晋时期,黄土高原的桑树种植仍具有规模,《晋书·五行志》中记载:“太康元年三月,河东(今山西运城市)、高平(今山西长治高平市)霜雹,伤桑麦……二年三月甲午,河东陨霜,害桑”[6](卷29《五行志》)。从永嘉之乱后,关中农业蚕桑业日趋荒废。唐代一度振兴,宋元明时期逐渐萧条[7]。纵观黄淮海平原桑树种植的历史变迁可知,齐鲁、河北、河南地区是桑树种植历史悠久,直到北宋都比较繁荣。魏明帝时期的《魏都赋》中有一句赋记载了当时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锦绣襄邑(河南睢县),罗绮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锦纩房子(河北临城县),缣总清河(河北清河县)”。北魏时期北方产丝的地方主要是冀州、定州、相州、洛州、豫州、怀州、兖州、青州、齐州、济州和燕郡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今河北、河南、山东和北京地区[8]。根据赵丰《唐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中依据唐代赋税和唐诗的研究,可知当时河南和河北是生产蚕桑的两个中心。关中地区的蚕桑业虽败犹存,而且规模并不小[9]。到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气候变冷和病虫害的加剧,对桑树种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唐末宋元时期战争频繁,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对桑树的破坏造成这一时期桑树种植的一度萧条;而明清时期棉花种植的扩展进一步排挤了北方的桑树种植;至清初,关中地区桑树已不是主要经济作物;而兖州在明朝就已广为植棉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