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人民日报》环境话语的价值分布》

《表3《人民日报》环境话语的价值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爱国到文明:建国70年主流媒体环境话语变迁与共意动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隐含作者”价值观的隐匿描述塑造“他者”。“隐含作者”最早由美国叙述学家韦恩·布斯提出的叙述学概念,指写作时采取的特定立场、观念和态度,在文本之后以隐匿的方式影响文本价值观。[2]环境文本对“他好”、“我好”、“他坏”、“我坏”的描述比较中,便可窥见隐形作者的作用。报道他国环境问题时采用恐怖词汇,渲染污染严重程度和不可收拾;对国内环境问题则采取痛心惋惜词汇,内蕴对治理的期盼和希望;对他国成效采用陈述词汇,较少感性用语,中立态度;对我国成效采用热切的感性词汇,多用比喻修辞,表达畅快自豪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