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3—2019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汇总》

《表2 2013—2019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态势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公布的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整理获得。

从四大领域制度创新效果看,首先,投资领域制度创新效果明显并已逐步推广。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公布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提出190项特别管理措施条目,削减到2019年最新版负面清单的37项,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开放度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底,我国除海南外的1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创造了新设外资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5.54%、12.12%和12.25%的成绩。[3]2019年上半年,1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694.7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国比重为14.5%。[4]其次,贸易便利化领域制度创新显著提升经济效率。截至2019年6月底,12个自贸试验区累计海关注册企业达85 04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3%,[5]自贸试验区对贸易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以广东自贸试验区为例,其在全国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通过自助报关、自助缴税等9项业务创新,使平均通关时间减少42.6%、平均通关效率提升80%、“单一窗口”货物申报上线率达100%,有效实现货物通关的便利化。[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海关总署在现有的12项基本功能,即货物贸易、海运仓单申报等基础上,逐渐拓展航空、铁路仓单申报等新功能,以满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并加强与“一带一路”重点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在丰富口岸功能、创新贸易监管模式等方面,自贸试验区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再次,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与营商环境方面开展诸多有益的制度创新尝试。自贸试验区在电子政务、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施工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领域进行制度创新,使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根据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已跃升至全球第46位,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6年间累计提升了50位。最后,金融开放领域也积极探索各类制度创新,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推出多项新的制度举措。其中,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的5年中,累计开立7.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办理各类本外币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25.9万亿元,涉及16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下的企业跨境融资累计办理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融资平均利率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