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初中生不良行为影响的地区差异》

《表4 初中生不良行为影响的地区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家庭和同伴维度以及与城镇初中生的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考察家庭环境和同伴效应对农村流动和城镇初中生不良行为影响的地区差异,本研究按地区将样本分成东、中西部两组,表4给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中西部地区,家庭环境对农村流动与城镇初中生不良行为的边际影响分别为-0.214和-0.0888,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环境对农村流动初中生行为发展的保护性作用较大。同伴效应方面,在同等控制条件下,农村流动与城镇初中生同伴积极行为的回归系数相差大约0.071,显示优质同伴对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积极影响高于城镇初中生;结交不良同伴对农村流动初中生的消极影响同样大于城镇初中生,两类群体之间同伴消极行为的回归系数相差大约0.128。类似地,在东部地区,家庭环境和同伴效应对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效应也都大于城镇初中生。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家庭和同伴的影响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动和城镇初中生间相差更大。可能原因在于:东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吸引了相当比例的流动人口,同时也接收了相当规模的随迁子女,这些孩子在城市中待的时间非常长,并不是处于经常“流动”的状态[1],生活与学习环境相对稳定,因而两类群体不良行为差距不大。而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出流动人口以低学历为主要特征,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他们在城里的工作大都是不稳定的体力劳动,每天为生计忙碌,给孩子提供的情感支持相对较少,且通常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等环境复杂的区域,孩子易结交不良同伴。如果这些孩子具有与城镇孩子相同的生存环境,将有助于缩小其与城镇初中生行为发展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