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餐厨垃圾处理不同工艺单元废液的理化性质》

《表1 餐厨垃圾处理不同工艺单元废液的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主要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餐厨垃圾处理不同工艺单元废液的理化特性分析见表1,不同单元废液样品的理化特性具有明显差异。S1的pH最低呈酸性,S2、S3则呈碱性,说明餐厨垃圾在收集、储存过程中经历了酸化水解过程,而经厌氧发酵后废液呈碱性。总糖含量在厌氧发酵后明显降低,说明该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餐厨垃圾中的糖类物质进行生命代谢等活动;淀粉、蛋白质含量随工艺进程变化不显著,说明在厌氧消化处理中微生物可能较难利用淀粉和蛋白质。COD浓度降低了95.18%,说明随着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的产生和排放,物料中的碳源有机物含量在不断降低。全盐量、氨氮、总氮含量都随着工艺进程有一定上升,这可能是因为餐厨垃圾中的固相物质经过厌氧分解后向液相中释放。盐分和氨氮都是制约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22],可能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带来较大影响。油水分离工艺前,餐厨垃圾的含油量高达1 680±65.75 mg/L;经过脱油后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油脂含量降低了94.83%,但也维持在较高的浓度,可能对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影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