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典型自感知混凝土在不同变形下的感知灵敏度》

《表2 典型自感知混凝土在不同变形下的感知灵敏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在高铁土建基础设施原位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自感知混凝土(指广义的混凝土,包括不掺骨料的水泥石和掺骨料的砂浆或混凝土)的最早报道出现于1993年,碳纤维被作为导电填料加入到水泥砂浆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循环压缩荷载下的电阻率随着应力/应变增大而减小,随着应力/应变减小而增大。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自感知混凝土的原材料构成、导电填料种类、制备工艺、感知性能的影响因素、感知信号的采集、感知性能的表征和产生机理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使用较多的填料包括碳纤维、钢纤维、钢渣、炭黑、石墨、镍粉、碳纳米管以及不锈钢微丝等,常用自感知混凝土功能填料的分类见表1,代表性自感知混凝土的感知性能测试结果见图3,典型自感知混凝土在不同变形下的感知灵敏度见表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