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企业实际债务负担的宏微观响应机制》

《表2 企业实际债务负担的宏微观响应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融加速器效应与“杠杆率悖论”——基于制造业部门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检验水平;MCI与GM2的相关系数为-0.135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控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下同。

考虑到用主营业务收入替换工业总产值进而反映企业的实际债务负担更接近会计学意义上的财务费用率指标,而从逻辑上看,分别使用利息支出/工业总产值以及利息支出/主营业务收入这两个指标也有利于综合生产与销售的不同维度来更全面地刻画企业实际债务负担的变化。因此,这里进一步使用企业利息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刻画企业的实际债务负担水平,并对基于生产视角的基准回归结果进行相应的稳健检验。表2中的估计(6)-(10)汇报了稳健回归结果。整体而言,稳健回归和基准回归在不同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性与方向上均保持高度一致,初步验证了前面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特征。另外,从宏观和微观变量各自的实际影响程度对比看,依然是宏观因素(宏观景气和货币环境变化)对企业实际债务负担的影响远远大于微观因素(个体特征、效益特征、政企关系),由此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生产经营的强周期特征,对这些部门而言,其管理和调控并不能够简单诉诸市场竞争,而必须更多关注宏观层面的因素变化和整体把控,这也是实现上述部门结构性去杠杆目标的关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