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工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及电机工程学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4]30,173》

《表1 工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及电机工程学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4]30,17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路径:借鉴、探索、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除以上三条课程“整理原则”外,还有九点“整理要项”共同成为抗战时期各大学课程设置的标准。教育部工业委员会拟定工学院共同必修科目,并且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委托各科专业委员会拟定各专业的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在通识教育的前提下保证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从“1938—1942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科目表”中的课程设置情况(表1),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才培养特点。首先,工学院共同必修课程共有19门,门数较多,体现了注重基础训练,加强共同基础的课程设置原则,以此保证工程人才宽广的知识基础。其次,全部课程包括共同必修科目、系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三个部分,注重课程体系结构,在保证了人才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发挥。再次,必修科目的专业化设置和实验实习等实践能力培养保证了工程科学对高级工程专门人才的要求和人才的业务水平。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挑起了全面内战,这一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屡受社会条件限制甚至破坏。直到1949年后,新中国才真正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亦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