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12]》

《表4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1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路径:借鉴、探索、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办学层次较高、科研实力较强、学术氛围较为浓厚的综合性大学来说,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定位于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以理工科占据优势的浙江大学为例,其走向了持续推进的“以宽基础、交叉性、研究型、个性化为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984年,浙江大学在全国率先创办了以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试点班——混合班,对工科人才进行理科训练。1994年,该校将混合班培养模式推广为覆盖面更广的工程教育高级班,简称“工高班”,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特色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探索出了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新途径。2000年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和学科覆盖面,成立了以老校长之名命名的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在培养目标上增添了“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11]。如最为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4),课程类别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实践课和专业课四大类,从各类课程所占比重可以看出对传统课程设置“不注重人文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的纠正,反映了对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略。根据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的办学实践,浙江大学为丰富办学形式和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典型经验,并且为应对未来的复杂形势,该校在对综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在学习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对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寻不断突破,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