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三个不同视角下的异语写作模式》

《表1 三个不同视角下的异语写作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异语写作”理论的阐释、辨析及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除了“内涵过少”的争议之外,从文本内容角度,周永涛认为王宏印提出的概念外延过多,汉学家用英语创作的有关中国的汉学著作不该归类于异语写作的范畴,因为他认为自己也用汉语写过有关外国文化的诗歌,难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异语写作作者?同时他还列举了莎士比亚用英语写的有关丹麦的《哈姆雷特》等类似作品。文章言辞激烈,听完之后,让人不免觉得酣畅淋漓。但仔细斟酌,并非如此。周永涛对异语写作的定义为“非母语写作”,如果按照他的思路,难道我们每个人没有用英语写过一点文章吗?如果周永涛列出的理由可以推翻王宏印从“文本内容”角度定义出的文本的话,那自己提出的观点,用自己的标准也站不住脚。实际上,这个质疑并不是王宏印所提出理论的问题,而是怎么去界定文学创作的作家或作者的问题。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称之为作家或者作者,相信答案是有待考量的。笔者认为如果作品具有一定的发行量或者影响力,可以称之为,反之不可以。另外,对于莎士比亚用英语描写的有关丹麦文学场景的《哈姆雷特》,我们不应该以一个例子来推翻从“文本内容”角度界定出来的所有异语创作的文本。因为欧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和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各国文化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共通性。这需要给相关类似的范畴给予界定,或者是我们未来需要界定的问题。如果我们界定外国人用英语写的有关中国文化的作品时,那就变得明晰起来了。周永涛提出的另外一个质疑是“文化本位还是作者本位”,根据表1的总结,那要看我们所分析的文本是根据作者母语角度还是文本角度或第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