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求取 ⇩

目录1

总论1

第一章 概 论2

第一节中药学起源与发展要略2

一、中药的起源2

二、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2

第二节历代本草简介4

一、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4

二、隋唐时期的本草4

三、两宋金元时期的本草5

四、明、清时期的本草6

第三节中药的命名和分类8

一、中药的命名8

二、中药的分类9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10

第一节性和味10

一、性和味的含义10

二、性和味的配合应用12

第二节升降浮沉15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15

二、升降浮沉的应用规律16

第三节归经18

一、归经的含义18

二、归经的临床应用18

第四节引经19

一、引经的含义19

二、引经的临床应用19

二、配伍的目的21

一、配伍的含义21

第三章 配 伍21

配伍的基本概念21

第二节配伍的类型22

一、中药宜忌配伍23

二、方刘配伍25

第四章 辨证、辨病用药,代用药27

第一节脏腑辨证用药27

一、心与小肠27

二、肝与胆28

三、脾与胃28

四、肺与大肠29

五、肾与膀胱30

第二节辨病用药30

一、支气管炎30

三、冠心病31

二、高血压病、高脂血症31

四、肿瘤32

五、糖尿病32

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33

七、肝炎33

第三节代用药34

一、从功能和药理考虑代用34

二、从药用部位和有效成分考虑代用34

第五章 用药禁忌、用量、服法36

第一节用药禁忌36

一、药和病证的禁忌36

二、药物配伍禁忌37

三、妊娠用药禁忌38

四、服药禁忌39

二、影响剂量的因素40

一、剂量的概念40

第二节用量40

三、常用剂量41

第三节药物用法41

一、内服用药41

二外用法42

第六章 采收、炮制、制剂43

第一节采收、加工与贮藏43

一、采收43

二、加工与贮藏44

一、基本方法45

第二节炮制45

二、临床意义46

三、炮制品的应用49

第三节制剂49

一、液体制剂49

二、固体制剂50

三、其它制剂50

各 论52

第一章 解表药52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52

麻黄52

桂枝54

荆芥54

防风55

细辛56

白芷56

香薷57

紫苏57

羌活58

藁本59

葱白59

辛夷59

生姜60

苍耳子61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61

菊花61

葛根62

柴胡63

升麻64

薄荷65

桑叶66

牛蒡子66

浮萍66

蝉蜕66

蔓荆子67

淡豆豉67

第二章 清热药69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9

石膏69

知母70

栀子71

夏枯草72

芦根73

天花粉74

淡竹叶74

青葙子74

密蒙花75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75

黄芩75

黄连76

黄柏77

龙胆草78

苦参79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80

生地80

赤芍81

玄参81

犀角82

牡丹皮83

紫草83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84

金银花84

连翘84

大青叶85

白头翁86

蒲公英86

秦皮87

山豆根88

射干88

板蓝根89

贯众89

鱼腥草90

败酱草90

红藤90

土茯苓91

马勃91

半边莲91

马齿苋91

青黛92

垂盆草92

紫花地丁93

穿心莲93

鸦胆子93

白蔹94

牛黄94

白花蛇舌草94

第五节清虚热药95

地骨皮95

银柴胡96

青蒿96

白薇96

胡黄连97

大黄98

第一节攻下药98

第三章 泻下药98

番泻叶100

芒硝100

芦荟101

第二节润下药101

火麻仁101

郁李仁101

大戟102

甘遂102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102

芫花103

牵牛子103

巴豆103

商陆104

第四章 祛风湿药105

独活105

威灵仙106

防己106

木瓜107

秦艽107

五加皮108

桑寄生108

桑枝108

徐长卿109

络石藤109

豨莶草109

虎骨110

白花蛇110

寻骨风110

丝瓜络111

乌梢蛇111

伸筋草111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112

厚朴112

藿香113

佩兰114

苍术114

砂仁115

白豆蔻115

草果116

草豆蔻116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117

茯苓117

猪苓118

泽泻119

薏苡仁120

车前子121

滑石122

茵陈蒿123

萹蓄124

木通124

海金沙125

金钱草125

萆薢126

石韦126

冬瓜皮126

地肤子127

瞿麦127

通草127

赤小豆127

冬葵子128

灯心草128

泽漆128

附子130

第七章 温里药130

干姜131

肉桂133

花椒134

小茴香134

胡椒134

荜茇135

吴茱萸135

高良姜135

丁香136

第八章 理气药137

枳实137

枳壳138

香附138

橘皮139

木香140

大腹皮140

青皮140

沉香141

乌药141

川楝子142

荔枝核142

甘松143

薤白143

柿蒂143

第九章 消药食144

山楂144

神曲145

麦芽146

谷芽146

莱菔子147

鸡内金147

第十章 驱虫药149

使君子149

槟榔150

苦楝皮150

雷丸151

南瓜子151

第十一章 止血药152

大蓟152

地榆153

小蓟153

槐花154

仙鹤草154

藕节155

白及155

白茅根156

紫珠156

血余炭157

侧柏叶157

棕榈炭157

三七157

蒲黄158

茜草158

花蕊石158

艾叶158

灶心土159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160

川芎160

乳香161

没药162

有金163

延胡索163

姜黄164

三棱165

莪术166

丹参167

桃仁168

益母草168

红花169

牛膝170

鸡血藤171

虎杖171

五灵脂172

?虫172

穿山甲172

降香173

泽兰173

水蛭173

虻虫173

苏木174

自然铜174

王不留行174

血竭174

凌霄花175

皂角刺175

干漆175

刘寄奴175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176

第一节化痰药176

半夏176

白附子177

桔梗178

瓜蒌179

贝母180

天南星181

旋覆花181

白芥子181

前胡182

白前182

海浮石183

竹茹183

天竹黄183

礞石184

昆布184

胖大海184

海藻184

皂荚185

猪胆汁185

黄药子186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186

杏仁186

瓦楞子186

款冬花187

桑白皮188

百部188

苏子189

葶苈子189

紫菀189

枇杷叶190

白果190

马兜铃190

第十四章 安神药191

朱砂191

龙骨192

酸枣仁193

磁石193

远志194

琥珀194

夜交藤194

合欢皮195

灵芝195

柏子仁196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197

羚羊角197

石决明198

牡蛎198

天麻199

决明子200

全蝎200

蜈蚣201

珍珠202

地龙202

代赭石203

珍珠母203

钩藤203

白僵蚕204

罗布麻204

刺蒺藜204

麝香205

第十六章 开窍药205

冰片206

苏合香207

石菖蒲207

蟾酥208

第十七章 补虚药209

第一节补气药210

人参210

党参211

黄芪212

白术213

山药214

甘草215

大枣216

太子参216

巴戟天217

第二节补阳药217

扁豆217

蜂蜜217

肉苁蓉218

仙茅219

淫羊藿220

杜仲221

续断221

补骨脂222

益智仁223

冬虫夏草223

蛤蚧224

菟丝子225

鹿茸226

胡芦巴227

狗脊227

韭子227

鹿角胶227

胡桃肉228

骨碎补228

锁阳229

紫河车229

沙苑子229

阳起石229

第三节补血药230

当归230

熟地黄231

何首乌232

白芍232

阿胶233

龙眼肉234

第四节 补阴药234

沙参234

麦门冬235

天门冬236

女贞子237

枸杞子237

龟板238

墨旱莲239

石斛239

鳖甲239

桑椹240

玉竹240

百合241

黄精241

第十八章 收涩药242

五味子242

乌贼骨243

肉豆蔻243

乌梅244

山茱萸244

浮小麦245

石榴皮245

赤石脂245

麻黄根245

罂粟壳246

禹余粮246

金樱子247

莲子247

芡实247

覆盆子248

五倍子248

桑螵蛸248

诃子249

椿皮249

第十九章 涌吐药250

瓜蒂250

常山250

胆矾251

藜芦251

雄黄252

硫黄252

第二十章 其它药252

硼砂253

明矾253

大蒜254

蛇床子255

马钱子255

铅丹256

升药256

轻粉256

炉甘石257

斑蝥257

皂矾257

露蜂房258

樟脑258

木槿皮258

儿茶259

松香259

大风子259

附篇260

一、常用中药功能特点表260

二、脏腑辨证用药表276

三、常见症状用药表280

四、临床常用对药表290

五、中药实验药理分类296

六、调节免疫功能药300

七、抗肿瘤药301

八、麻醉药303

九、活血化瘀药306

十、抗衰老药310

十一、中药的中毒与解救316

十二、中药化学成分的有关知识321

十三、中药歌括327

1985《临床中药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忠,李佺 1985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临床药理学(1998 PDF版)
临床药理学
1998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药临床药理学( PDF版)
中药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物学(昭和23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临床药物学
昭和23年10月第1版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表解(1993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表解
1993年10月第1版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1982年 PDF版)
临床药理学
1982年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 PDF版)
临床药理学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中华临床中药学  下(1998 PDF版)
中华临床中药学 下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眼科临床中药学(1997 PDF版)
眼科临床中药学
1997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临床中药学(1985 PDF版)
临床中药学
1985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1991 PDF版)
临床药理学
199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药学(1987 PDF版)
临床药学
198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汉英对照常用中草药名称(1994 PDF版)
汉英对照常用中草药名称
1994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室内舒适环境设计(1994 PDF版)
室内舒适环境设计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OHM社
临床药理学(1988 PDF版)
临床药理学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1989 PDF版)
临床药理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