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内环境与临床》求取 ⇩

上篇正常体液内环境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体液内环境的进化1

目录1

第二节 体液内环境的实质4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4

二、体液的组成4

三、体液的渗透压5

四、体液的H+浓度(酸碱度)5

第三节 体液内环境的稳定5

第一节 常用名词与概念9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与离子9

第二章 有关体液内环境的常用名词9

二、晶体与胶体10

三、溶质、溶剂与溶液10

四、半透膜11

五、生物膜11

(一)化学组成12

(二)基本结构13

(三)功能14

(四)物质是怎样通过生物膜转运的15

六、渗透压18

(一)渗透与渗透现象18

(二)什么是渗透压20

(三)渗透压产生的条件20

(四)决定渗透压大小的因素21

(五)渗透压的单位24

(六)确定渗透压的几种方法25

七、等渗、低渗、高渗溶液29

八、膜平衡(Donnan平衡)31

(一)产生机理31

(二)生理意义34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35

一、溶质的重量单位36

(一)单位36

(二)重量与微粒数的关系38

(三)临床意义38

二、溶质的功能单位39

(一)反映物质化合时重量比的单位39

(二)反映渗透压的单位43

三、气体摩尔体积46

四、溶液摩尔浓度单位46

(一)百分比浓度46

(二)摩尔浓度与毫摩尔浓度46

(三)克当量浓度与毫克当量浓度48

(四)渗透浓度与渗透力50

(五)各种浓度单位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50

第三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52

一、克与毫当量的换算52

(一)由克换算成毫当量52

(二)由毫当量换算成克52

(一)百分比浓度自身换算54

三、常用各种溶液浓度的换算54

(一)由毫克换算成毫当量54

二、毫克与毫当量的换算54

(二)由毫当量换算成毫克54

(二)摩尔浓度和百分比浓度换算55

(三)克当量浓度或毫克当量浓度和百分比浓度换算56

(四)气体的毫克当量浓度与百分比浓度(容积)换算60

(五)蛋白质的毫当量浓度与百分比浓度换算61

(六)毫渗量/升与毫克%换算61

第三章 人体水、电解质含量及其生理意义63

第一节 水的含量、分布及其生理意义63

一、含量与分布63

二、生理作用65

(一)含量与分布68

第二节 电解质的含量、分布及其生理作用68

一、钠(Na+)68

(二)生理作用69

二、钾(K+)73

(一)含量与分布73

(二)生理作用75

三、钙(Ca2+)80

(一)含量与分布80

(二)生理作用81

四、磷(P-)85

(一)含量与分布85

(二)生理作用85

(一)含量与分布86

五、镁(Mg2+)86

(二)生理作用87

(三)Mg2+与Ca2-生理作用的异同90

六、氯(Cl-)91

(一)含量与分布91

(二)生理作用91

七、碳酸氢根(HCO?)91

(一)含量与分布91

(二)生理作用92

八、其它阴离子92

(一)血浆蛋白的含量与分布92

(二)血浆蛋白的生理作用93

(一)总量96

(二)确定体液总量的方法96

第一节 体液的容量与分布96

一、体液容量96

第四章 体液内环境的实质96

二、体液的分布与三区液量97

(一)分布97

(二)三区液量99

三、决定细胞内外液量的因素104

四、临床意义105

第二节 体液的组成106

一、组成106

(一)总体液的组成106

(二)三区体液的组成107

二、血浆电解质浓度的变动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31

(一)变动规律131

(三)三区体液溶质组成特点131

(二)临床意义134

第三节 体液的渗透压141

一、血浆总渗透压141

(一)组成与渗透压值141

(二)胶体、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146

(三)确定细胞外液或血浆渗透状态的方法148

二、间质液渗透压151

(一)胶体渗透压151

(二)晶体渗透压151

三、细胞内液渗透压152

第四节 体液的H+浓度153

一、H+浓度的物理化学154

(一)有关H+浓度与PH值的问题154

(二)酸与碱的定义163

(三)酸碱强弱的区分166

(四)缓冲系统167

二、人体H+的正常代谢177

(一)物质代谢过程177

(二)酸性物质的来源与去向179

(三)碱性物质的来源与去向182

三、正常人体体液H+浓度183

(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185

一、血浆与间质的交流与移动185

(二)体液的流动方向185

第一节 体液的内部交流与移动185

第五章 稳定体液内环境的途径185

(三)影响某些离子流动方向的因素189

(四)交流量190

二、间质液与细胞内液的交流与移动190

(一)细胞膜的通透情况191

(二)体液的流动方向191

(三)影响某些电解质流动方向的因素193

三、三区体液的稳定性195

第二节 体液与外界的交流196

一、交流途径196

(一)入口——胃肠道197

(二)出口198

二、具体交流过程200

(二)水与外界的交流201

(二)几种主要电解质与外界的交流205

第六章 体液内环境稳定的调节226

第一节 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水、钠代谢的调节)226

一、体液容量内稳的调节(Na+代谢的调节)226

(一)容量内稳调节系统的调节227

(二)体液容量内稳的调节过程237

二、体液渗透压内稳的调节(水代谢的调节)241

(一)渗透压内稳调节系统的调节242

(二)体液渗透压内稳的调节过程248

三、体液容量、渗透压内稳调节(水盐代谢调节)的相互关系250

第二节 体液组成成分内稳的调节253

一、体液(激素)的调节253

(一)抗利尿激素(ADH)253

(二)醛固酮(ADS)260

(三)内分泌激素调节的部位263

(一)肾脏的解剖结构特点264

二、肾脏的调节264

(二)尿液的生成267

三、具体调节作用296

(一)水代谢的调节296

(二)电解质代谢的调节296

第三节 体液H+浓度内稳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303

一、体液的稀释作用305

二、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305

(一)组成与分布305

(三)血液缓冲系统的形成307

(四)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公式307

(二)血液缓冲系统的重要意义307

(五)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315

(六)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容量324

(七)各缓冲对作用比较325

(八)缓冲系统作用的局限性327

三、呼吸系统的调节328

四、肾脏的调节338

(一)排H+保Na+339

(二)排出过多的NaHCO3356

五、细胞的缓冲作用357

六、各调节机制的关系及其作用比较358

(一)相互关系358

(二)作用比较361

第一章 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内环境的失稳(水钠代谢失调)363

下篇 体液内环境的失稳与矫正363

第一节 体液容量的减少——水过少(脱水)364

一、高渗性脱水365

(一)病因366

(二)发病机理370

(三)临床表现3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82

(五)治疗387

(六)补液注意事项391

二、低渗性脱水392

(一)病因392

(二)发病机理397

(三)临床表现40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07

(五)治疗409

(六)补液注意事项415

三、等渗性脱水415

(一)病因416

(二)发病机理418

(三)临床表现42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24

(五)治疗424

(六)补液注意事项427

第二节 体液容量的增多——水过多428

一、低渗性体液过多(水中毒)428

(一)病因428

(二)发病机理430

(三)临床表现43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38

(五)治疗439

二、等渗性体液过多(水肿)443

(一)病因443

(二)发病机理444

(三)临床表现44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48

(五)治疗448

三、高渗性体液过多449

(一)病因449

(二)发病机理449

(三)临床表现451

第三节 各型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内环境失稳的共性、个性及其相互关系452

一、共性与个性452

(五)治疗45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52

(一)细胞外液量增加453

(二)细胞外液量减少453

(三)细胞内液量增加453

(四)细胞内液量减少453

二、相互关系454

(一)三型水过少的相互关系454

(二)三型水过多的相互关系455

(三)水过少与水过多的相互关系455

第二章 体液组成成分内环境的失稳457

第一节 水代谢失调(水出入量平衡失调)457

一、钠(Na+)代谢失调458

第二节 电解质代谢失调458

(一)钠过少(钠不足、钠缺乏)与低血钠症(低渗症候群)459

附一:脑性低血钠症474

附二:水中毒与稀释性血钠症、低渗性脱水与缺钠性低血钠症的相互关系476

(二)钠过多(钠过剩)与高血钠症(高渗症候群)477

二、钾(K+)代谢失调(钾的异常代谢)495

(一)钾过少(缺钾、钾缺乏)与低血钾症495

(二)钾过多(钾中毒)与高血钾症530

三、钙、磷代谢失调554

(一)钙(Ca2+)代谢失调554

(二)磷代谢失调562

四、镁(Mg2+)的代谢失调(镁的异常代谢)564

(一)镁过少(镁缺乏)与低血镁症564

(二)镁过多(镁中毒)与高血镁症578

五、氯(Cl?)的代谢失调(氯的异常代谢)581

(一)氯过少(缺氯)与低血氯症581

(二)氯过多与高血氯症585

六、碳酸氢(HCO?)代谢失调(碳酸氢异常代谢)586

(一)碳酸氢缺乏与低血碳酸氢症586

(二)碳酸氢过多与高血碳酸氢症587

七、其它阴离子代谢失调(其它阴离子异常代谢)587

(一)血浆蛋白代谢失调587

(二)酮血症589

(三)乳酸血症589

第三章 体液H+浓度内环境失稳(酸碱内环境失稳)590

第一节 概述590

一、什么是酸中毒和碱中毒590

二、分类592

三、有关代偿的某些问题595

四、酸碱中毒的复杂性597

第二节 单纯性酸或碱中毒598

一、代谢性酸中毒598

(一)病因598

(二)发病机理616

(三)临床表现62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26

(五)治疗629

(六)预后654

(七)转变为其它类型酸碱中毒的因素654

(一)病因与分类655

二、代谢性碱中毒655

(二)发病机理662

(三)临床表现66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71

(五)治疗671

三、呼吸性酸中毒678

(一)病因与分类678

(二)发病机理681

(三)临床表现69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95

(五)治疗696

四、呼吸性碱中毒701

(一)病因701

(二)发病机理703

(三)临床表现70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08

(五)治疗708

第三节 混合性(复合型)酸碱中毒710

一、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10

(一)病因病机710

(二)临床表现71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13

(四)治疗713

二、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713

(一)病因病机714

(二)临床表现71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16

三、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718

(四)治疗718

(一)病因病机719

(二)临床表现71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19

(四)治疗720

四、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720

(一)病因病机720

(二)临床表现7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22

(四)治疗722

五、代谢性酸中毒登工代谢性咸中毒722

六、“三重型”酸碱中毒724

(一)代酸+代碱+呼酸724

一、变动规律725

(二)代酸+代碱+呼碱725

第四节 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内环境稳定的关系725

二、体液酸碱内环境变动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726

三、水、电解质代谢失调对体液酸碱内环境的影响728

附:血PH与尿PH的关系730

第五节 血气分析与临床731

一、气体的交换与运输731

(一)气体的交换732

(二)气体的运输736

二、测定与计算746

(一)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747

(二)血标本的制备749

(三)测定方法751

(四)计算751

(一)与O2有关的一些指标755

三、指标的含义与正常值755

(二)与CO2有关的一些指标756

四、血气分析指标变动的临床意义762

(一)单项指标变动的临床意义762

(二)多项指标变动的临床意义770

第四章 输液实施的某些具体问题779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与确定诊断779

一、搜集和整理第一手资料779

(一)病史779

(二)体检781

(三)实验室检查786

二、确定诊断790

一、治疗目的791

第二节 脱水患者输液实施791

二、制定输液计划792

三、输液程序与方法793

(一)纠正脱水793

(二)纠正酸中毒814

(三)补充电解质815

(四)热量的补充815

四、疗效判断816

五、输液时注意事项821

附:输液举例822

第五章 小儿、老年人某些生理病理特点与输液828

第一节 小儿某些生理病理特点与输液829

一、与体液内环境有关的生理特点830

(一)体液容量、分布与组成834

二、体液内环境的生理病理特点834

(二)体液的酸碱内环境840

(三)热能、水和电解质代谢840

(四)调节机能854

三、临床表现方面的特点858

四、输液实施中的一些特殊问题859

(一)制定计划及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859

(二)具体实施方面的一些特点860

第二节 老年人某些生理病理特点与补液868

一、生理病理特点869

(一)心血管系统869

(二)呼吸系统869

(五)细胞外液量和电解质组成870

(三)肾功能870

(四)口渴中枢870

(六)细胞内外液呈低渗871

(七)血液胶体渗透压低871

(八)植物神经系统871

(九)易罹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Batter氏综合症)871

(十)用药安全幅度窄872

二、输液中的注意事项872

第六章 常用液体及其用途874

第一节 主要供应细胞外液电解质的溶液874

一、NaCl液874

(一)高渗NaCl液874

(二)等渗NaCl液874

(一)林格氏液875

(三)低渗NaCl液875

二、改良的细胞外液电解质液875

(二)乳酸钠林格氏液(平衡液)876

三、碱性液880

(一)等渗乳酸钠液880

(二)三张乳酸钠液(1/2克分子乳酸钠液)880

(三)三张碳酸氢钠液(1/2克分子碳酸氢钠液或4—5%碳酸氢钠液)881

四、葡萄糖液稀释的低渗电解质液881

(一)3:2:1液881

(二)4:3:2液882

(三)6:2:1液882

(二)改良达罗氏液(MD液)884

(一)达罗氏液884

一、等渗多种电解质液884

第二节 供应细胞内、外液所需的电解质液884

二、低渗多种电解质液885

三、补充胃肠继续丢失液体888

(一)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液体888

(二)等渗Na+、K+、Cl-液888

(三)补充胃液丢失的液体889

(四)补充肠液丢失的液体889

(五)补充回肠造口丢失液890

四、维持液891

第三节 供应热量和水分的液体892

一、糖液892

(一)葡萄糖液892

(三)转化糖液894

(二)果糖液894

二、含脂液895

三、含醇液895

第四节 供应氨基酸液895

第五节 扩张血容量的胶体液896

一、血及其衍生物896

(一)全血或血浆896

(二)沉淀红血细胞896

(三)浓缩白蛋白液896

二、扩张血浆容量合成剂896

(一)右旋醣酐896

(二)其它血浆代用品897

1996《体液内环境与临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永安等主编 1996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血液病基础与临床(1992 PDF版)
血液病基础与临床
199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体液检验( PDF版)
临床体液检验
吉林医学院
微循环与临床(1984 PDF版)
微循环与临床
1984 哈尔滨铁路局卫生环保处
血液气体分析与临床(1995 PDF版)
血液气体分析与临床
199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1996 PDF版)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
199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输液与临床(1996 PDF版)
输液与临床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脑脊液基础与临床(1980 PDF版)
脑脊液基础与临床
1980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室内环境与健康(1998 PDF版)
室内环境与健康
1998 北京:金盾出版社
前列环素与临床(1987 PDF版)
前列环素与临床
198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液与临床(1996 PDF版)
血液与临床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1989 PDF版)
临床血液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与室内环境(1985 PDF版)
人与室内环境
198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心脏外科手册(1998 PDF版)
心脏外科手册
1998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科文出版有限公司
环核苷酸与临床(1985 PDF版)
环核苷酸与临床
1985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脑循环与临床(1983 PDF版)
脑循环与临床
198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