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成教辅导资料 总第37期 《中医诊断学》专集》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和原理1

二、中医诊断学的地位1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

四、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1

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1

第二章四诊2

概说2

一、四诊的概念2

二、四诊的基本内容2

三、四诊的原理2

四、四诊的意义2

第一节问诊2

一、问诊的目的2

二、问诊的意义2

三、问诊的内容2

四、问诊的注意事项2

五、问现在症的内容2

(一)问寒热2

(二)问汗3

(三)问疼痛3

(四)问饮食4

(五)问二便4

(六)问经带5

第二节望诊6

一、整体望诊6

(一)望神6

(二)望色6

二、局部望诊6

三、望舌7

(一)望舌的含义7

(二)望舌的原理7

(三)望舌的意义7

(四)望舌的内容7

1.望舌质7

2.望舌苔8

四、望排出物8

五、望小儿指纹8

(一)含义8

(二)原理8

(三)内容8

第三节闻诊9

一、听声音9

二、嗅气味9

第四节切诊9

一、切脉9

(一)含义9

(二)原理9

(三)部位9

(四)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0

(五)正常脉象10

(六)病理脉象10

1.含义10

1.病理脉象与主病10

(七)相兼脉象与主病13

二、按诊13

第三章八纲15

概说15

一、八纲和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在辨证中的意义。15

二、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15

第一节表证15

一、表里的证候15

(一)表证15

(二)里证15

(三)半表半里证15

二、表里证的关系15

(一)表里同病15

(二)表里出入16

第二节寒热16

一、寒热的证候16

(一)寒证16

(二)热证16

二、寒热证的关系16

(一)寒热错杂16

(二)寒热转化17

(三)寒热真假17

三、寒热证与表里证的关系17

第三节虚实18

一、虚实证候18

(一)虚证18

(二)实证18

二、虚实证的关系18

(一)虚实夹杂18

(二)虚实转化18

(三)虚实真假18

三、虚实证与表里寒热的关系19

第四节阴阳19

一、阴证和阳证19

(一)阴证19

(二)阳证19

二、阴虚证的阳虚证19

(一)阴虚证19

(二)阳虚证19

三、亡阴证和亡阳证19

(一)亡阴证19

(二)亡阳证20

第四章辨证20

概说20

一、辨证的目的20

二、辨证方法20

三、辨证内容20

四、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20

第一节病因辨证21

一、六淫证候21

(一)风淫证候21

(二)寒淫证候21

(三)暑淫证候21

(四)湿淫证候21

(五)燥淫证候21

(六)火淫证候21

二、七情证候21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22

一、气病辨证22

(一)气虚证22

(二)气陷证22

(三)气滞证22

(四)气逆证22

二、血病辨证22

(一)血虚证22

(二)血瘀证22

(三)血热证22

(四)血寒证22

三、气血同病辨证23

四、津液病辨证23

(一)津液不足证23

(二)水液停聚证23

1.水肿23

2.痰饮23

第三节脏腑辨证2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24

(一)心气虚证24

(二)心阳虚证24

(三)心阳暴脱证24

(四)心血虚证24

(五)心阴虚证24

(六)心火上炎证24

(七)心脉痹阻证24

(八)痰迷心窍证24

(九)痰火扰心证24

(十)小肠实热证2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24

(一)肺气虚证24

(二)肺阴虚证24

(三)风寒犯肺证24

(四)风热犯肺证24

(五)肺热壅盛证24

(六)燥邪犯肺证24

(七)痰饮停肺证24

(八)大肠实热证24

(九)大肠液亏证25

(十)肠虚滑泄证25

三、脾与胃病辨证25

(一)脾气虚证25

(二)脾阳虚证25

(三)中气下陷证25

(四)脾不统血证25

(五)寒湿困脾证25

(六)湿热蕴脾证25

(七)胃阴虚证25

(八)湿滞胃脘证25

(九)胃实寒证25

(十)胃虚寒证25

(十一)胃热(火)证25

四、肝与胆病辨证25

(一)肝气郁结证25

(二)肝火上炎证25

(三)肝血虚证25

(四)肝阴虚证25

(五)肝阳上亢证26

(六)肝风内动证26

(七)寒滞肝脉证26

(八)肝胆实热证26

(九)胆郁痰扰证26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26

(一)肾阳虚证26

(二)肾阴虚证26

(三)肾精不足证26

(四)肾气不固证26

(五)肾不纳气证26

(六)膀胱湿热证26

六、脏腑兼病辨证26

(一)心肾不交证26

(二)心肾阳虚证26

(三)心肺气虚证26

(四)心脾两虚证26

(五)心肝血虚证26

(六)肝火犯肺证27

(七)肝脾不调证27

(八)肝胃不和证27

(九)肝肾阴虚证27

(十)脾肾阳虚证27

(十一)脾肺气虚证27

(十二)肺肾阴虚证27

第四节经络辨证28

一、十二经脉病证28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29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29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29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29

(五)手太阴心经病证29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29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29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29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29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29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29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29

二、奇经八脉病证29

(一)督脉病证29

(二)任脉病证29

(三)冲脉病证29

(四)任脉病证29

(五)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病证29

第五节六经辨证30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30

(一)太阳病证30

(二)阳明病证30

(三)少阳病证30

(四)太阴病证30

(五)少阴病证30

(六)厥阴病证30

二、六经病的传变30

第六节卫气营血辨证31

一、卫气营血证候的分类31

(一)卫分证候31

(二)气分证候31

(三)营分证候31

(四)血分证候31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31

第七节三焦辨证31

一、三焦病变证的分类31

(一)上焦病证31

(二)中焦病证32

(三)下焦病证32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32

第五章诊病32

概说32

一、诊病的概念和临床意义32

二、症、病、证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32

第一节证候诊断32

一、诊病与辨证的思维方法32

(一)基本思维形式32

(二)具体步骤32

二、常见症的鉴别33

第二节疾病诊断33

一、疾病诊断定名33

(一)根据病因命名33

(二)根据发病的特点命名33

(三)根据主症命名33

二、疾病鉴别诊断与分类33

第六章病案33

概说33

书写病案的意义33

第一节病案的沿革33

一、简介历代主要病案及著家33

二、医案和病历的区别33

第二节病案的内容与要求33

一、医案的内容和要求33

二、病案的内容和要求33

(一)门诊病历33

(二)住院病历34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自测试题35

1992《中医成教辅导资料 总第37期 《中医诊断学》专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巧宜主编 1992 湖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部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