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上》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绪言1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成就和发展道路1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3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和类型6

一、作物的概念6

二、农作物的分类6

第三节 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10

一、作物产量10

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12

三、作物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14

第四节 我国农作物生产区划及世界农作物生产简况15

一、我国农作物的生产资源15

二、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区划与作物分布17

三、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20

第二章 小麦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我国小麦生产概况22

二、国外小麦生产简况27

三、栽培小麦的起源和分类30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33

一、小麦的一生33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35

三、种子萌发与出苗37

四、根系的生长45

五、分蘖及其成穗50

六、茎秆的形成与作用59

七、叶的构造、生长与功能64

八、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74

第三节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79

九、子粒形成和提高粒重的途径84

十、小麦的群体结构90

第三节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99

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99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99

三、小麦对土壤养分的要求102

四、小麦对水分的要求108

第四节 小麦的栽培技术116

一、小麦单产发展的三个阶段116

二、水浇地冬小麦栽培技术118

三、水浇地春小麦栽培技术135

四、旱薄地小麦栽培要点149

五、高产小麦栽培特点156

六、小麦机械化栽培要点162

第三章 玉米169

第一节 概述169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169

二、玉米的起源及我国栽培简史171

三、玉米产况、分布及区划172

一、玉米的一生176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发育176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177

三、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的要求178

一、根179

二、茎183

三、叶185

四、花191

五、种子194

六、根、茎、叶、穗器官的同伸关系197

第四节 玉米雌雄穗的分化过程198

一、雄穗分化过程198

二、雌穗分化过程201

三、雌穗与雄穗分化时期的相关性203

四、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关系205

第五节 分类及品种206

一、玉米的种、亚种和变种206

二、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208

第六节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212

一、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212

二、深耕改土是玉米丰产的基础213

第七节 施肥215

一、玉米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215

二、玉米施肥技术222

一、玉米对水分的要求228

第八节 灌溉与排水228

二、玉米合理灌溉技术230

三、玉米的田间排水234

第九节 合理密植235

一、合理密植的生理基础235

二、合理密植的原则241

三、密度与种植方式244

四、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止途径245

第十节 播种和田间管理246

一、适时种好玉米246

二、加强田间管理252

一、玉米机械化栽培的重要意义255

第十一节 玉米机械化栽培255

二、玉米机械化栽培的现状和展望256

第四章 水稻259

第一节 水稻生产概况259

一、水稻的经济特点259

二、水稻的分布及种稻条件260

三、水稻的生产发展262

第二节 水稻的品种类型264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264

二、稻种的生态类型265

三、品种的光温反应268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274

一、水稻的一生274

二、幼苗期的生长发育277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282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288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296

第四节 种稻的土肥水条件300

一、稻田土壤300

二、稻田施肥305

三、稻田灌溉310

第五节 水稻育秧316

一、育秧的基本要求316

二、育秧的基本环节319

三、育秧的主要方式321

一、掌握适期早插326

第六节 水稻插秧326

二、实行合理密植329

三、提高插秧质量334

第七节 稻田管理336

一、分蘖期管理336

二、长穗期管理342

三、结实期管理345

第八节 水稻栽培诊断347

一、叶色、长势、长相诊断347

二、稻体营养诊断350

三、生理障碍诊断352

四、生长反常诊断353

二、稻田主要杂草356

一、化学除草意义356

第九节 稻田化学除草356

三、杀草常用药剂358

四、药剂除草方法360

第十节 其他栽培361

一、直播稻361

二、陆稻366

三、杂交水稻368

第五章 谷子375

第一节 概述375

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75

二、谷子生产的简况375

三、谷子的种植区划376

四、谷子的分类377

第二节 谷子的生物学特性379

一、谷子的生长发育379

二、谷子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389

第三节 谷子的栽培技术394

一、轮作倒茬394

二、整地394

三、施用基肥395

四、种子准备395

五、播种期397

六、播种技术398

七、种植密度401

八、田间管理405

九、夏谷的栽培411

十、谷子育苗移栽412

第六章 高粱414

第一节 概述414

一、高粱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414

二、我国高粱的栽培历史和生产概况414

三、高粱生产区域化415

四、国外高粱生产简况416

第二节 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17

一、高粱的生育期与感温性及感光性417

二、种子萌发与出苗419

三、根的生长421

四、茎叶的生长424

五、穗的分化与形成427

六、子粒形成与成熟431

第三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434

一、轮作倒茬434

二、培肥土壤436

三、播种保苗440

四、合理密植444

五、田间管理450

第四节 夏播与移栽高粱的栽培技术要点457

一、夏播高粱的栽培与管理457

二、移栽高粱的栽培与管理459

附录462

一、甘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65

第一节 概述465

第七章 甘薯465

二、甘薯的分布466

三、生产概况466

第二节 甘薯育苗467

一、甘薯育苗的重要意义467

二、块根发芽和出苗的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67

三、育苗方法469

第三节 甘薯大田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76

一、甘薯的生长时期476

二、甘薯根、茎、叶的生长特征和特性477

三、甘薯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482

一、整地486

第四节 大田栽培技术486

二、施肥488

三、灌溉490

四、栽秧491

五、田间管理495

六、直播甘薯下蛋栽培技术要点501

七、收获502

第五节 贮藏503

一、甘薯贮藏的生理503

二、烂窖的原因506

三、贮藏技术507

二、马铃薯的起源和栽培简史513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13

第一节 概述513

第八章 马铃薯513

三、马铃薯的分布和栽培区划514

四、国外生产水平和我国生产概况515

第二节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与营养器官的形成519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519

二、马铃薯(营养器官)的生育时期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525

第三节 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途径531

一、马铃薯的退化及其严重性531

二、马铃薯退化的类型及分级532

三、马铃薯退化的原因534

四、防止马铃薯退化的途径537

一、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及选茬整地539

第四节 马铃薯的栽培539

二、选用良种及播种540

三、马铃薯对营养的要求及施肥547

四、马铃薯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551

五、马铃薯的产量结构与合理密植552

六、田间管理554

七、收获及贮藏556

第五节 马铃薯实生苗的栽培560

一、实生种子在生产上的应用560

二、马铃薯实生苗的生物学特性560

三、马铃薯实生苗的栽培561

二、棉花生产概况563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563

第九章 棉花563

第一节 概述563

三、棉区的分布564

第二节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570

一、棉花的栽培种570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570

三、棉花的生育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579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593

第三节 栽培技术600

一、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600

二、播种前的准备601

三、合理密植603

四、种子萌发特点和播种607

五、苗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611

六、蕾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614

七、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618

八、吐絮期的生育特点、管理和收花621

第四节 西北内陆棉区及特早熟棉区植棉技术要点623

一、西北内陆棉区植棉技术要点623

二、特早熟棉区植棉技术要点625

第五节 机械化栽培和化学除草626

一、棉花机械化生产的栽培管理特点626

二、棉田化学除草631

一、盐碱地对棉花生育的影响633

第六节 盐碱地棉花栽培特点633

二、盐碱地植棉的主要措施634

第七节 棉花的育苗移栽636

一、育苗方法637

二、移栽技术638

三、栽后管理要点639

第八节 长绒棉(海岛棉)生产概况和生物学特点639

一、世界和我国长绒棉生产概况640

二、我国长绒棉当前推广的主要优良品种640

三、长绒棉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641

四、长绒棉生长发育的一些特性643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645

第一节 概述645

第十章 大豆645

二、大豆的栽培历史646

三、大豆生产的发展649

四、大豆的增产潜力和增产途径651

五、大豆栽培区划653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655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655

二、大豆的生长发育661

三、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664

四、大豆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670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679

一、大豆的轮作679

二、大豆的土壤耕作680

三、大豆的施肥682

四、大豆的播种685

五、大豆的合理密植687

六、大豆的合理灌水689

七、大豆的中耕除草691

八、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应用692

九、大豆的收获与贮藏693

十、夏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693

第四节 大豆栽培的机械化695

一、大豆栽培机械化对整地、施肥、品种及种子的要求695

二、播前整地696

三、机械化播种697

四、机械化除草698

五、大豆化学除草700

六、大豆机械化收获702

第十一章 花生703

第一节 花生的经济意义及生产概况703

一、花生的经济意义703

二、花生的起源和分布703

三、解放后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706

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707

一、花生的分类和类型707

二、花生各器官特征特性709

三、花生生育时期的划分及各期生育特点731

四、花生高产的主要途径736

一、深耕改土741

第三节 花生栽培技术741

二、合理施肥742

三、合理密植752

四、播种753

五、田间管理756

六、收获贮藏760

第十二章 油菜763

第一节 概述763

一、我国油菜生产概况763

二、国外油菜生产简况764

三、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划764

四、我国北方地区油菜生产简况及油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766

一、根768

第二节 植物学特征768

二、叶769

三、茎和分枝770

四、花序和花771

五、角果771

六、种子773

第三节 类型和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品种773

一、类型773

二、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品种775

第四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776

一、阶段发育特性776

二、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777

三、花果脱落问题784

第五节 栽培技术原理785

一、栽培制度785

四、种子油分的形成及积累785

二、施肥788

三、灌溉790

四、播种792

五、合理密植795

六、田间管理798

七、育苗移栽技术要点800

八、收获801

第一节 概述803

一、我国烟草生产的发展803

第十三章 烟草803

二、我国烟区的划分804

三、烟草的类型805

第二节 烟草的生长发育807

一、烟草与环境807

二、烟草的生长发育808

第三节 烟叶的化学成分与品质812

一、烟叶的化学成分812

二、烟叶品质的评定814

第四节 培育壮苗815

一、烟草苗期生育期的划分815

二、培育壮苗816

一、几种生要矿质元素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819

第五节 烟草的肥料和施肥819

二、烟草对养分的需要和吸收820

三、烟草的施肥821

第六节 烟草的大田栽培822

一、耕作制度822

二、烟草的移栽和密度823

三、烟草大田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825

第七节 烟叶的采收和烘烤830

一、烟叶的成熟和采收831

二、绑烟及装炕832

三、烘烤的基本原理及方法833

四、烤房设备837

五、密集烘烤841

〔附〕烤烟分级表842

第十四章 甜菜844

第一节 甜菜生产概况844

一、国外生产概况844

二、国内生产概况844

三、发展甜菜生产的重要意义845

第二节 甜菜生物学特性845

一、甜菜的种和品种类型845

二、营养生长846

三、生殖生长859

第三节 甜菜栽培863

一、地势和土质的选择863

二、轮作倒茬864

三、土地深翻和整地866

四、品种选用和种子处理867

五、耕作和种植方式870

六、播种和育苗移栽871

七、田间管理874

八、施肥876

九、灌水878

十、病虫害880

十一、估产和收获881

十二、甜菜茎叶的青贮利用883

第四节 甜菜保藏884

一、块根的耐贮性884

二、块根保藏的环境因素885

三、块根的保藏方法886

第五节 甜菜良种繁育888

一、甜菜良种繁育的意义和程序888

三、甜菜母根培育890

三、母根贮藏891

四、甜菜采种技术896

五、北方复种或套种甜菜采种900

六、中部地区甜菜露地越冬采种900

第六节 多倍体甜菜的性状和栽培特点901

一、多倍体甜菜形态特征901

二、多倍体甜菜的生物学特性903

三、多倍体甜菜的栽培特点905

1980《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东农学院主编 198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作物栽培学  上(1958 PDF版)
作物栽培学 上
195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南方本  上册(1979 PDF版)
作物栽培学 南方本 上册
1979
作物栽培学(北方本) 下  农学专业用(1979 PDF版)
作物栽培学(北方本) 下 农学专业用
1979
作物栽培学  上  粮食作物(1983 PDF版)
作物栽培学 上 粮食作物
1983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下(1980 PDF版)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下
198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1990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9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上(1979 PDF版)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上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果树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上(1980 PDF版)
果树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上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1980 PDF版)
作物栽培学 北方本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1995 PDF版)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1995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1994 PDF版)
作物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果树栽培学  北方本(1986 PDF版)
果树栽培学 北方本
1986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物栽培技术  试用本  北方本(1994 PDF版)
作物栽培技术 试用本 北方本
199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上(1980 PDF版)
作物栽培学:上
198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上(1962 PDF版)
作物栽培学 上
1962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