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中》

第七部分特色学校办学模式1003

学校特色的含义1003

学校特色的形成规律1005

学校特色形成的条件1006

办学特色的形态表现1008

办学特色的构成机制1009

创造学校特色必须遵循的原则1010

创造学校特色的过程1011

特色意识与办学思想1012

全面育人与办有特色1012

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1012

特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1013

特色与育才1013

组织文化与特色学校建设1014

附:也谈学校的特色1017

附:“特色学校”研究初探1018

怎样办出学校特色(一)1020

怎样办出学校特色(二)1021

普通中小学办学特色的模式(一)1023

普通中小学办学特色的模式(二)1025

学校特色建设工程1028

“综合素质加特长”学校模式1032

普通中学如何办出特色1036

“五育齐抓,和谐发展”特色模式1038

附:合格加特色模式1041

附:建平中学拟在浦东组建万人中学1044

21世纪“中华名校”的办学模式1045

打好基础跃上台阶 创办高质量的特色学校1048

发挥侨乡优势 开创侨校特色1051

“三园”式特色学校1054

“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模式(一)1060

“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模式(二)1062

农村特色学校的办学模式1066

农村中学“双全”特色模式1067

“三全整优”特色,“农村学府”模式1069

附:闽陶实验学校方案1071

附:上海日本人学校1073

管理干部学院的办学特色1074

师范专科教育的特色1079

附:剑桥大学的办学特色1082

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模式1083

附: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三明治”学制1084

学校特色模式评估1085

第八部分企事业与职教办学模式1091

“承办制学校”办学管理模式1091

企事业办学管理体制模式1092

企事业办中小学外部管理体制模式1094

厂矿子弟学校的运行机制模式1098

企业办学模式的评析1100

深圳南山区企业办学模式1103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础教育模式1107

具有大企业特色的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1110

华东师大三附中厂校合办模式1111

武汉市三十四中校企结合“双元制”模式1115

分离企业办中小学的总体思路模型1116

武钢“中小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1118

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1121

二汽企业教育培训模式1126

岗位培训的基本模式1128

附:前联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1131

苏州市区职业高中办学模式及改革1133

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模式1137

附:(前)联邦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1142

大中型企业教育管理模式1145

集团式企业教育管理模式1147

农村高级职业中学的“产教结合”模式1150

普通教育职业化办学体系1151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1154

普职两校合一优势互补模式1158

上海徐汇区高中阶段普职渗透的多种办学模式1159

职业技术教育“产教结合”模式1160

产教结合的“校企一体”模式1162

职校产教结合的四种模式1164

附:校办产业不是“产教结合”的主体1165

职业学校企业化管理模式1166

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三结合实体模式1167

职业学校的“产教结合”办学模式1171

附:沈阳市职高联合办学模式1176

附:解放前上海比乐中学的教育实验办学模式1177

上持、横联、下辐射办学模式1179

“联办式”与“双元制”模式1180

职校与行业联办“双元制”模式1182

弋阳县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1186

职业学校专业班县际联办模式1189

工学结合实践与效益模式1191

鞍山冶金运输学校中专“厂校一体化”办学模式1192

“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三结合中专办学模式1194

第九部分联合办学模式1197

高校联合办学模式1197

高校横向联合办学模式(一)1204

高校横向联合办学模式(二)1207

“教产结合”办学模式的哲学基础1210

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1215

“产学研合作双向参与”办学模式1217

产学合作的特征及其模式1220

重庆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1222

附:重庆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225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办学模式1227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进展1233

上海高校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及运作机制1234

沈阳工业大学“一校多制”办学大思路123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教育的五种途径1239

连云港市办高校联合办学模式1242

厂校合作联合育人模式1245

大学与企业的联合科学研究模式1247

工业企业与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1252

附:某县校办工(农、副)业经济改革的意见(试行稿)1257

“预分配——联合培养”办学模式1258

企业集团联合办学模式1260

广东高校横向联合办学模式1265

天津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模式1269

高等院校交叉协同办学模式1272

教育、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有效模式1278

上海四所高校合并的化合模型1279

南昌大学的新型综合大学模式1281

附:南昌大学的合并效应模式1285

大学——科技工业园模式1290

北京东方大学城建构模式129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办学模式1295

高等教育中的联合办学合同(协议)1297

惠州大学综合实力发展“345工程”模式1302

长春地质学院联合办学方案1305

厦门大学多种形式共建模式1308

附:吉林大学横向联合案例1310

附:西北农业大学“系村挂钩”社会实践模式1313

附:联合办学应避开八大误区1314

国外高校的横向联合模式1316

美国“大学联合体”模式1321

香港理工学院学校、工厂、专业学会结合培养工程师模式1322

(前)苏联高校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模式1323

第十部分 区域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1323

21世纪区域特色教育模式1329

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1333

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战略1336

教育区域推进模式1340

区域教育统筹模式。1342

“双向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1345

上海教育发展战略与研究1347

社区教育组织管理新型模式1349

县极教育发展规划模型1351

三峡库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1358

苏南教育模式1362

附: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设想1365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苏南模式”1368

附:东丰县横道河镇中心校整体改革实验方案1372

附:东丰县四平乡福胜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方案1373

附:桃江县1988——1995年农村教育改革实验方案1375

德清县高林乡“一条龙”教育体系1379

附: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1381

附:绥化地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383

市属高校集中办学模式1385

附: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1388

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1391

附:晏阳初早期的平民教育实验1395

江西农村教育新模式1398

附:浦东,多种模式办学的百花园1400

甘肃参与的教科文组织APEID领域内JIP计划1402

上海市社区新型教育模式1408

村落社区互动与村校办学模式1410

义务教育区域性整体改革1413

重庆市九龙坡区街道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社区教育模式1417

附:社区教育实验课题组组长研究方案1419

附:九龙坡区教育局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0

附:九龙坡区教育局德育专干参加黄桷坪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0

附:黄桷坪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参加社区教育实验方案1421

附:黄桷坪地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1

附:黄桷坪派出所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就“如何防止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实验研究方案1422

附:黄桷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参加社区教育实验方案1423

附:重庆港九龙坡港埠公司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3

附:解放军59456部队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4

附:九龙村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5

附:黄桷坪职业中学参加街道级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方案1425

附:沙坪坝区社区教育实施方案(试行)1426

辐射形社区教育模式1428

兰西县家长学校方案1430

附:家长学校教学纲要实验1432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1434

传统家庭的教育指导模式1436

中小学学区管理模式1437

县级市城区社区教育模式1439

上海真如中学社区教育模式1442

美国克拉玛祖社区公共学院(KVCC)办学模式1445

第十一部分“三教统筹”办学模式1449

农科教结合的办学体系和模式1449

农科教统筹结合办学理论策略思路1454

农科教结合认识与运作的“双十”策略1460

农村综合教育的“内外交合村校一体”模式1464

密山市农村综合中学模式1466

宽实活办学模式1468

吕梁地区农科教结合的几种有效模式1470

农科教统筹结合的优化模式1472

湖州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及运作1474

山西临猗农科教一体化发展模式1477

山东平度农科教统筹结合办学模式1480

实施农科教统筹的决策模式1488

江西宜丰“三教”统筹农村教育新体系1494

三教职责合同制1497

山西吕梁“三个一体”办学模式1499

乡镇农科教“三位一体”综合学校模式1501

山西代县磨坊乡“三位一体”综合学校办学模式1505

“山西代县胡峪乡“乡校合一”办学新模式1507

吉林省部分县(市)农村“三教”协调发展运作模式1510

附:石浦镇“三结合”运作模式1513

“教科家”实体学校模式1516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科教结合模式1519

“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1521

“燎原计划”及其深远意义1522

“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的区别与联系1523

实施“燎原计划”深化农村教育改革1526

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立交工程”1527

附:努力实施“燎原计划”深化我县农村教育改革1530

附:大连市金州区“燎原计划”实施方案(试行)1532

附:金州区杏树屯镇1534

附:全国实施“燎原计划”情况综述1535

第十二部分薄弱校改造办学模式1539

天津市中学薄弱校发展模式1539

广州市“薄弱学校改造工程”1541

北海中学“薄弱校”转化办学模式1549

沈阳市一三四中薄弱校改革发展模式1553

附:北京市通县农村中小学合理规模布局基本原则1560

附:“薄弱初中的综合治理”文献资料多向分类研究1561

附:关于印发《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试行)》的通知1567

附: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试行)1567

第十三部分学校内部管理与改革模式1571

管理与学校管理模式1571

中国学校管理的四种模型1573

优化学校管理的四种模式1574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1576

学校管理的系统思想和方法模型1579

学校管理的整体机制模型1581

学校管理过程的导化模式1585

中小学组织结构管理心理模型1588

学校行为管理模型1592

学校组织管理幅度与层次结构模型1595

学校制度管理模式1599

现代高教战略质量管理模式1601

高教一元结构与二元结构体制的管理模式1606

学校印象形成模式1610

学校常规管理模式1613

中小学常规管理的理论模式(一)1618

中小学常规管理模式(二)1622

中小学常规管理模式(三)1625

附:小学管理规程1629

规范化学校的规范管理模式1633

附: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1634

附:东阳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十二条1636

附:四川省仪陇县强化常规管理十条规定1636

北京怀柔三小常规管理模式1637

哈佛大学行政管理模式1639

学校目标管理模式1641

学校的目标管理的运作程式1644

学校双向目标管理模式(一)1646

学校双向目标管理模式(二)1649

南京师大附中目标管理模式1653

北京房山中学目标管理全面育人模式1655

附:目标管理示例1658

中小学整体改革中的目标管理模式1660

学校质量反馈控制管理模式1663

封闭式反馈管理模式1665

高教运行机制目标模式1666

最佳管理的方块图模式1671

安徽巢湖制度管理体系模式1672

小学流程管理模式1674

附:江宁路小学“学校流程管理”纪实1677

循环制管理原则模式1680

小循环制管理模式1682

“三法同步”管理模式1684

中学层次管理模式1687

国外中小学效能管理模式1690

完全中学的分部管理模式1693

普通中学的弹性管理模式1695

封闭式的学校管理改革模式1699

学校决策的三种模式1701

乡镇学校四制管理模型1704

广州113中学的管理模式1709

中学“二级管理”模式(一)1711

中学“二级管理”模式(二)1714

校长——年级组两级管理模式1717

普通中学年级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一)1719

普通中学学年级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二)1721

普通中学学年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三)1723

普通中学年级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四)1727

学年组体制下的教研组工作模式1730

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模式1732

重点中小学常规管理1734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一)1738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二)1741

北京市普教系统“启动学校内部活力”管理改革1745

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1750

牡丹江铁三中内部管理改革模式1752

启动内部活力“三法”管理模式1754

北京79中学管理体制改革模式1757

洛阳五中内部体制改革模式1758

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十转变”模式1760

中学“五自主”办学模式1764

中学五不准办学之路1768

附:大窑中学治校方案1769

武汉38中旅游服务学校“三全、五优、一服务”模式1773

附:东丰县中小学改革校内管理制度实施方案1778

农村中小学内部机制改革的“五制”模式1781

改革农村学校内部管理的“三制”模式1784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1790

上海铁道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792

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一)1796

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二)1798

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三)1801

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四)1804

与校长负责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模式1808

校长负责制与校内民主制度1812

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原则1815

附:对国内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的探讨1816

同济大学校长负责制模式1818

高校系主任负责制管理模式1820

高校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1824

附:关于校长负责制的问卷调查(节选)1827

校长负责制不是“四合一”1828

金湖县金北乡校长选任负责制模式1830

校长领导艺术新模式1831

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模式1833

附:某县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试行稿)1835

校长任期办学效益评价模式1837

PAL计划1839

校长培训的“三段五环”模式1840

社会办学校董会管理模式1842

村级办学的校董会管理模式1845

全员教育岗位责任制管理模式1846

附:武昌区办学承包责任制1848

附:吉林一中聘任制管理改革试行方案1849

附:江西省九江市一中教职工聘任制试行条例1851

附:某县学校岗位责任制1852

高校教师单位所有制管理体制改革模式1855

中小学导师制模式1859

师资队伍职务结构滚动式预测—决策模式1861

校内自费动态结构工资制1866

中学的‘工资总额包干’和‘结构工资制’1868

附:南京市九中奖金分配制度改革1871

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效及管理模式1872

我国高校新型科研运行模式1874

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及改革1876

高校学生管理的风格和模式1879

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改革1880

附: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1882

校办产业管理模式1887

高校后勤经济承包责任制的监控机制1892

1997《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克诚,田晓娜主编 199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研究(1993 PDF版)
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1993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国社区学院:灵活实用的办学模式( PDF版)
美国社区学院:灵活实用的办学模式
中国学校校长工作实用全书(1994年04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学校校长工作实用全书
1994年04月第1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与操作规范实用全书  (上卷)(1998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与操作规范实用全书 (上卷)
1998年06月第1版 人民中国出版社
中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与操作规范实用全书  (下卷)(1998年 PDF版)
中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与操作规范实用全书 (下卷)
1998年 人民中国出版社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上卷)(1997年0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上卷)
1997年08月第1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下卷)(1997年0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下卷)
1997年08月第1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中卷)(1997年0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中卷)
1997年08月第1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发展:中国模式(1994.2 PDF版)
发展:中国模式
1994.2 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国内外成人教育成功办学模式·评价及标准实用全书  中( PDF版)
最新国内外成人教育成功办学模式·评价及标准实用全书 中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最新教学模式全书  下(1997 PDF版)
最新教学模式全书 下
199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民办高校(1999 PDF版)
中国民办高校
1999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最新教学模式全书  上(1997 PDF版)
最新教学模式全书 上
199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上中下(1997 PDF版)
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 上中下
199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述评(1993 PDF版)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述评
199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