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应用学》

目 录1

序 叶朗1

上篇学理篇1

第一章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及一般规律1

第一章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及一般规律1

上篇学理篇1

序 叶朗1

目 录1

第一节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与美学其他2

分支的关系2

一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理论价值2

一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理论价值2

分支的关系2

第一节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与美学其他2

二 审美应用学的目的及意义4

二 审美应用学的目的及意义4

三 审美应用学与美学其他分支的关系6

三 审美应用学与美学其他分支的关系6

第二节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审美因素与实10

一 使用是目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0

用因素的关系问题10

第二节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审美因素与实10

一 使用是目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0

用因素的关系问题10

的产生11

二 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功能美11

的产生11

二 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功能美11

三 使用价值对审美价值的依赖关系13

三 使用价值对审美价值的依赖关系13

一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14

法则14

第三节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规律和装饰14

一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14

法则14

第三节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规律和装饰14

二 审美应用学的一般规律15

二 审美应用学的一般规律15

三 审美应用学的装饰法则与风格38

三 审美应用学的装饰法则与风格38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43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43

发展4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工艺观及其指导下的工艺品的45

一 中国古代工艺观45

发展4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工艺观及其指导下的工艺品的45

一 中国古代工艺观45

第二节 生产条件的美学 152

二 中国古代工艺品的发展52

二 中国古代工艺品的发展52

第二节 生产条件的美学 152

一 各不同时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审美应用学6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62

一 各不同时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审美应用学62

的演变6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62

的演变62

二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的核心思想72

二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的核心思想72

第一节 西方工艺观及工艺品的发展83

第一节 西方工艺观及工艺品的发展83

第三章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83

第三章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83

一 原始社会工艺发展状况84

一 原始社会工艺发展状况84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工艺文化86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工艺文化86

三 中世纪工艺发展的特点91

三 中世纪工艺发展的特点91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品发展94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品发展94

五 巴洛克时期和罗可可时期96

五 巴洛克时期和罗可可时期96

六 欧洲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的发展100

六 欧洲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的发展100

七 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兴起102

七 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兴起102

八 现代工业设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106

八 现代工业设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106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123

第二节 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123

第二节 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123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123

二 文艺复兴前后审美应用学思想的发展131

二 文艺复兴前后审美应用学思想的发展131

三 手工业生产时期136

三 手工业生产时期136

四 技术美学的产生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40

四 技术美学的产生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40

下篇应用篇149

第四章工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美学149

第一节 从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看审美应用学的149

研究149

第四章工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美学149

第一节 从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看审美应用学的149

研究149

下篇应用篇149

一 生产环境的美学152

一 生产环境的美学152

二 生产工具的美学164

二 生产工具的美学164

第三节 劳动产品的美学173

第三节 劳动产品的美学173

一 对产品的美学要求随时代而变化174

一 对产品的美学要求随时代而变化174

二 产品美的衡量标准176

二 产品美的衡量标准176

第五章服饰美学182

第一节 服饰艺术及其理论在中西方的历史182

发展182

一 中国服饰艺术的发展182

一 中国服饰艺术的发展182

发展182

第一节 服饰艺术及其理论在中西方的历史182

第五章服饰美学182

二 西方服装史话192

二 西方服装史话192

第二节服饰美学202

第二节服饰美学202

一 服装的功能203

一 服装的功能203

二 服装审美功能的特点204

二 服装审美功能的特点204

第三节 服装艺术设计211

第三节 服装艺术设计211

一 服装造型设计的艺术规律211

一 服装造型设计的艺术规律211

二 服装色彩设计的艺术规律215

二 服装色彩设计的艺术规律215

第六章饮食烹饪美学226

第六章饮食烹饪美学226

一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的发端226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概说226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概说226

一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的发端226

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秦饮食文化228

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秦饮食文化228

三 食必趣时——两汉饮食文化231

三 食必趣时——两汉饮食文化231

四 善均五味——隋唐饮食文化233

四 善均五味——隋唐饮食文化233

五 香飘天下——两宋饮食文化235

五 香飘天下——两宋饮食文化235

六 炉火纯青——明代饮食文化237

六 炉火纯青——明代饮食文化237

七 兼融并蓄——清代饮食文化238

七 兼融并蓄——清代饮食文化238

一 饮食美学的核心表现——美食、美味、美器、美境240

第二节 饮食烹饪美学的基本问题240

一 饮食美学的核心表现——美食、美味、美器、美境240

第二节 饮食烹饪美学的基本问题240

二 烹饪艺术的哲理性——调、和、味247

二 烹饪艺术的哲理性——调、和、味247

文化的关系251

文化的关系251

三 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重要范畴和命题与饮食251

三 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重要范畴和命题与饮食251

第三节 烹饪美学的最高境界——和252

第三节 烹饪美学的最高境界——和252

一 色、香、味、形、触之和253

一 色、香、味、形、触之和253

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达到精神上的“和”260

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达到精神上的“和”260

第七章室内设计与家具美学262

第七章室内设计与家具美学262

第一节室内设计与美学263

一 室内设计的含义与特征263

一 室内设计的含义与特征263

第一节室内设计与美学263

二 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与趋势264

二 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与趋势264

三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266

三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266

四 室内设计的审美功能269

四 室内设计的审美功能269

一 室内空间装饰艺术271

第二节 室内装饰艺术的美学原则271

第二节 室内装饰艺术的美学原则271

一 室内空间装饰艺术271

二 室内陈设设计281

二 室内陈设设计281

第三节 家具艺术设计288

第三节 家具艺术设计288

一 家具设计的人体工程学289

一 家具设计的人体工程学289

二 家具设计与选择的美学原则299

二 家具设计与选择的美学原则299

三 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309

三 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309

参考书目310

参考书目310

后 记315

后 记315

再版后记317

再版后记317

1998《审美应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筠筠著 199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审美应用学(1995 PDF版)
审美应用学
1995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应用审计学(1939.08 PDF版)
应用审计学
1939.08 中华书局
应用美学(1990 PDF版)
应用美学
1990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宾馆应用美学(1993 PDF版)
宾馆应用美学
1993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1991 PDF版)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
1991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应用美术(1991 PDF版)
应用美术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用技术美学  产品审美设计(1995 PDF版)
实用技术美学 产品审美设计
1995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审美学通论(1990 PDF版)
审美学通论
199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应用美学(1999 PDF版)
大学生应用美学
19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应用审计(1993 PDF版)
应用审计
1993 北京:海洋出版社
性审美学(1998 PDF版)
性审美学
1998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学研究与应用(1987 PDF版)
美学研究与应用
198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应用美术(1997 PDF版)
应用美术
1997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审美学(1999 PDF版)
影视审美学
1999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审美学(1987 PDF版)
审美学
1987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