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手册》
作者 | 刘凤梧等编 编者 |
---|---|
出版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0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46·41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1604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总述篇1
一 教师——崇高的职业1
二 教育——振兴中华之本3
三 教育的本质4
四 教育的职能6
五 “三个面向”的含义8
六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9
七 新时期对教育的新要求10
八 初中阶段教育的特殊复杂性12
九 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趋势14
一○ 国外教改趋势15
修养篇19
一 人民教师的修养19
二 教师修养的基本内容20
三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教学观20
四 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3
五 遵守人民教师师德28
一 教学的含义30
教学篇30
二 教学的基本任务31
三 构成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32
四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36
五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38
六 教学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39
七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40
八 教学的教育性41
九 学生掌握知识的四个基本阶段42
一○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44
一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原则45
一二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46
一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7
一四 系统性和循序性原则48
一五 直观性原则49
一六 巩固性原则51
一七 因材施教原则52
一八 国外在教学原则问题上的新观点和新原则53
一九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55
二○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57
教法篇61
一 什么是教学方法61
二 教学方法的分类63
三 启发式与注入式66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评价67
五 讲授法69
六 谈话法70
七 练习法72
八 演示法73
九 实验法75
一○ 讨论法76
一一“八字”教学法78
一二 六步教学法79
一三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80
一四 尝试教学法81
一五 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84
一六 课的类型和结构85
一七 备课的基本观点87
一八 备课过程的几个基本阶段89
一九 上好一节课的五个基本要求92
二○ 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93
二一 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讲评94
二二 考试工作应注意的问题96
二三 考试命题应掌握的原则97
二四 听课和评课98
二五 怎样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100
一什么叫德育103
德育篇103
二 学校德育的任务和内容104
三 德育过程的特点109
四 德育的基本原则111
五 德育的基本途径114
六 德育的基本方法116
七 教育爱是德育的前提条件117
八 如何正确地严格要求学生119
九 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21
—○ 班主任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122
一一 我国德育的传统125
美育篇130
一 什么是美130
二 美育的本质132
三 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132
四 美育的主要任务134
五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135
六 美育与智育的关系136
七 美育与体育的关系137
八 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138
九 美育的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139
一○ 家庭美育及其实施139
一一 学校美育及其实施141
一二社会美育及其实施143
体育篇145
一 体育的含义和地位145
二 体育的任务146
三 体育教师的职责148
四 体育课的意义和原则148
五 体育课的课堂类型151
六 体育课的课堂结构152
七 广播操、艺术体操、团体操154
八 眼保健操156
九 “达标”和“达标”测验157
一○ 怎样组织运动队158
一一 怎样开好运动会160
劳动教育篇163
一 关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由来163
二 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165
三 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166
四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67
五 劳动技术教育的时间安排171
六 劳动技术教育的成绩考核171
七 劳动技术教育应遵循的几项原则172
名师篇173
一 孔子174
二 董仲舒175
三 王充176
四 韩愈178
五 朱熹179
六 王守仁181
七 颜元182
八 戴震184
九 蔡元培185
一○ 徐特立187
一一 黄炎培189
一二 陶行知191
一三 杨贤江192
一四 陈鹤琴194
一五 夸美纽斯196
一六 杜威198
一七 克鲁普斯卡娅200
一八 马卡连柯202
一九 赞科夫205
二○ 苏霍姆林斯基206
二一 布鲁纳208
一 有教无类210
借鉴篇210
二 循循善诱212
三 启发待问214
四 因材施教217
五 以身先之219
六 诲人必以规矩220
七 教学相长223
附录22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42
一 学生年龄特征与教育246
二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254
三 授课十戒255
四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忌256
五 家访十要257
六 优秀学生的特点258
七 教育名言百条260
八 求知名言录276
九 教师参考日历291
编后 刘凤梧320
1986《人民教师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凤梧等编 198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人民教师纪念册
-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国民中学 健康教育教师手册 上册
- 1990.01 国立编译馆
-
- 国民中学 健康教育教师手册 下册
- 1990.01 国立编译馆
-
- 国民教师手册
- 1946
-
- 三门街前后传.前传
- 1974 南京:凤凰出版社
-
- 教师手册 第3册
- 1930 商务印书馆
-
- 新编教师手册
- 1997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列宁家书集 1893-1922年
- 1960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新编读报手册 1
- 1987.08 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
- 教师手册
- 1987 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
- 教师手册
- 1987 济南:明天出版社
-
- 人民教师手册
- 198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 教师手册
- 1986 北京:档案出版社
-
- 大班教师手册
- 1999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大汉和辞典 卷8
- 1979 中新书局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