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求取 ⇩

绪论 病毒的一般性质及分类1

一、病毒的一般生物学性质1

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

三、病毒的化学本质2

四、病毒对理化因子的稳定性2

五、病毒的繁殖3

六、病毒的感染4

七、病毒的基因、遗传和变异5

八、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6

九、病毒的分类6

十、病毒的化学治疗9

第一部分 病毒学常用技术10

第1章 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10

一、玻璃器材的洗刷消毒10

二、有机玻璃制品的消毒洗刷11

三、滤器的清洁消毒12

四、橡皮塞和橡皮管的清洁消毒12

第2章 动物实验法13

一、绪言13

二、动物实验室及其器材装备14

三、危险病毒动物实验室工作制度14

四、实验动物的病毒性感染14

五、实验动物的选择16

六、动物接种法18

七、动物采血法21

八、感染动物的观察23

九、感染动物的病理解剖检查23

十、感染动物尸体及有关材料的处理24

第3章 鸡胚培养法25

一、概况25

二、器材准备25

三、鸡胚的管理27

四、鸡胚的解剖与生理28

五、鸡胚培养技术28

六、病毒的检查32

第4章 血清学方法33

一、绪言33

二、中和试验34

(一) 原理34

(二) 材料与方法34

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用能致组织培养细胞病变的病毒为例)34

2.固定血清血量-稀释病毒法(以致动物死亡的病毒为例)35

(三) 判定结果的依据37

(四) 影响中和试验的一些因素37

(五) 用途及选择38

三、补体结合试验39

(一) 原理39

(二) 材料制备39

1.病毒抗原39

2.免疫血清39

3.补体40

4.1%羊红细胞40

5.溶血素40

(三) 滴定40

1.溶血素滴定40

2.补体的滴定41

3.抗原的滴定41

(四) 补体结合试验正式试验步骤43

(五) 影响补体结合试验的因素44

(六) 用途及选择45

四、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45

(一) 原理45

(二) 材料与方法46

(三)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47

(四) 影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48

(五) 用途及选择50

五、免疫荧光试验51

(一) 原理51

(二) 材料51

(三) 操作步骤53

1.抗血清的制备53

2.抗体的提纯53

3.荧光素抗体球蛋白标记法53

4.去除未结合的游离荧光素的方法54

5.非特异性染色反应的去除法54

6.避免目的外的荧光血清染色和自家荧光的方法55

(四) 免疫荧光的染色方法55

1.直接法55

2.间接法55

(五) 免疫荧光技术在病毒学方面的应用56

(六) 影响试验的一些因素57

六、琼脂扩散试验58

(一) 原理58

(二) 材料及操作步骤58

(三) 用途58

(四) 影响试验的因素59

七、间接血红细胞凝集试验59

(一) 原理59

(二) 材料和方法59

(三) 试验步骤60

(四) 结果的判定61

(五) 影响试验的因素61

(六) 用途62

八、微量血清学方法62

(一) 器具制备62

(二) 使用方法63

(三) 试验63

第5章 病毒的组织培养法66

一、病毒的组织培养发展史66

二、组织培养原理66

(一) 组织来源67

(二) 单细胞的制备67

(三) 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68

(四) 细胞培养液70

(五) 单层细胞的生长70

三、组织培养技术71

(一) 小组织块培养技术71

(二) 人胚肾或猴肾细胞的培养及维持方法72

(三) 人胚肺细胞的培养及维持法73

(四) 人羊膜细胞的培养及维持法73

(五) 地鼠肾细胞的培养法74

(六) 传代细胞的培养法74

(七) 人双倍体细胞的培养法75

(八) 同管两种细胞培养法75

(九) 器官培养法75

(十) 胶原层方法76

(十一) 组织和细胞的保存方法76

(十二) 空斑技术77

四、组织内在污染及技原体污染78

(一) 猴类病毒78

(二) 禽类病毒79

(三) 人组织的内在病毒污染79

(四) 枝原体的污染79

(五) 内在病毒及枝原体污染的控制及去除80

五、组织培养技术在病毒工作中的应用80

(一)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81

(二) 病毒的滴定81

(三) 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82

(四) 疫苗及抗原的制备82

(五) 病毒繁殖条件的研究82

第6章 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技术83

一、病毒的提纯83

(一) 物理学纯化方法83

(二) 化学纯化方法96

二、病毒的大小及其分子量的测定96

(一) 超速离心沉淀法97

(二) 微孔薄膜过滤法98

三、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亚单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100

(一) 病毒核酸的分离和抽提100

(二) 病毒蛋白质亚单位的分离102

(三) 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亚单位的分析和分提104

四、核酸分子杂交111

(一) 意义111

(二) 核酸的制备112

(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15

第7章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提纯118

一、概述118

二、IgG的分离和提纯118

(一) 盐析法分离提纯IgG119

(二)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和提纯IgG120

三、IgM的分离和提纯122

(一) 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IgM122

(二) 凝胶过滤法:即19S和7S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方法123

四、分泌IgA的分离和提纯123

(一) 淀粉凝胶平板制备电泳法123

(二) 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法126

五、IgE的分离和提纯127

六、免疫球蛋白的鉴定128

(一) 免疫球蛋白的纯度鉴定128

(二)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性质鉴定129

(三) 超离心分析法130

第8章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132

一、免疫反应的性质132

二、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133

(一) 免疫淋巴细胞的直接作用133

(二) 免疫淋巴细胞的间接作用133

三、细胞免疫体外测定法133

(一) 移动抑制试验133

(二) 淋巴母细胞化试验136

第9章 干扰素139

一、绪言139

二、干扰素的特性139

三、干扰素诱生剂140

四、干扰素的产生机制和抗病毒作用原理143

五、人干扰素的制备144

六、干扰素的测定方法148

七、干扰素的提纯浓缩152

八、干扰素的医学上的应用154

第10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学上的应用159

一、电子显微镜159

二、病毒研究中常用的电镜技术方法160

(一) 超薄切片技术160

(二) 病毒悬滴的阴性反差染色163

(三) 真空喷镀(或真空投影)方法164

(四) 免疫电镜技术164

第11章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166

一、病毒的分离166

(一)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166

(二) 标本的处理167

(三) 标本的接种167

二、病毒的鉴定170

(一) 初步鉴定171

(二) 最后鉴定174

第二部分 各论176

呼吸道病毒感染绪论176

一、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类型176

二、关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176

三、临床表现与病毒类型的关系177

四、呼吸道病毒的理化性质178

五、关于呼吸道病毒的血清学性质及抗原性178

六、呼吸道感染有关病毒的生物学性质180

七、实验室常用动物和细胞对分离呼吸道病毒的敏感性180

八、呼吸道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程序183

第12章 流行性感冒185

一、序言185

(一) 简介和历史185

(二) 临床表现185

(三) 病理185

二、流感病毒的生物理化性状186

(一) 一般特性186

(二) 流感病毒的结构、抗原成分和功能186

(三)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187

(四) 流感病毒的命名188

(五) 动物感染范围189

(六) 动物流感病毒190

(七) 流感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的生长能力190

三、标本的收集和准备190

(一) 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190

(二) 血清标本的采集191

四、实验诊断191

(一) 目的和原则191

(二) 临床材料的直接检查191

(三) 病毒分离192

(四) 分离物的鉴定193

(五) 免疫血清的制备197

(六) 血清学诊断197

(七) 血清非特异性抑制素去除方法199

(八)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200

附:霍乱滤液(受体破坏酶)的制造和效力测定的方法203

第13章 副流感病毒感染206

一、概述206

二、流行病学206

三、临床表现206

四、病毒的性质207

五、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08

(一) 病毒的分离208

(二) 病毒的鉴定209

(三) 免疫血清制备209

六、血清学诊断210

(一) 抗原制备210

(二) 血清学方法211

第14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13

一、概述213

二、流行病学213

三、临床表现213

四、病理214

五、病毒的性质214

六、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15

(一) 病毒的分离215

(二) 病毒的鉴定216

(三) 免疫血清制备216

七、血清学诊断216

(一) 抗原制备216

(二) 血清学方法216

第15章 鼻病毒感染218

一、概述218

二、临床表现218

三、病毒的性质218

四、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20

(一) 提高鼻病毒分离阳性率的要点220

(二) 病毒的分离220

1.标本收集及处理220

2.组织培养220

(1) 人胎肾细胞培养220

(2) 人胎肺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核学检查及保存221

3.标本接种及培养条件222

4.结果判断222

(1) 病变特点222

(2) 干扰试验222

(三) 病毒的鉴定及定型222

1.病毒的初步鉴定222

2.鼻病毒的定型223

(四) 免疫血清的制备224

五、血清学诊断224

第16章 日冕病毒感染226

一、历史226

二、临床表现226

三、病毒的性质227

四、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28

(一) 病毒的分离228

1.标本的收集和处理228

2.人胎气管培养228

3.人胎肺双倍体细胞和人胎肠成纤维细胞培养229

(二) 病毒的鉴定229

(三) 免疫血清制备229

五、血清学诊断229

(一) 抗原制备229

(二) 血清学方法230

第17章 腺病毒感染231

一、引言231

(一) 历史231

(二) 流行病学231

(三) 临床症状及病理232

二、病原233

(一) 形态233

(二) 病毒的性质233

1.对理化因子的稳定性233

2.腺病毒血凝性质及分类233

3.可溶性抗原234

4.对鸡胚及实验动物不致病234

5.腺病毒的致癌性234

6.在组织培养上的繁殖情况235

7.腺病毒伴随病毒235

三、病毒的分离236

(一)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236

(二) 标本的接种236

四、病毒的鉴定236

(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236

(二) 新分离病毒的鉴定237

五、血清学诊断237

(一) 补体结合试验采用塑料板微量法237

(二) 中和试验237

(三)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238

(四) 其他操作239

由副粘液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240

第18章 麻诊241

一、概述241

二、流行病学241

三、临床表现242

四、病理及发病机制242

五、病原243

(一) 形态243

(二) 化学组成及抗原243

(三) 对理化因子的稳定性244

(四) 生物学特性244

六、实验诊断245

(一) 标本的采集及病毒分离、鉴定245

(二) 血清学试验246

七、预防247

(一) 减毒活疫苗247

(二) 灭活疫苗248

(三) 被动免疫预防248

第19章 风疹249

一、概述249

二、流行病学249

三、临床表现249

四、病毒的性质250

五、病毒的分离的鉴定253

(一) 病毒的分离253

(二) 病毒的血清学鉴定253

六、血清学诊断254

(一) 补体结合试验254

1.抗原制备254

2.补体结合试验步骤254

(二) 血凝抑制试验255

1.血凝素制备255

2.红血球悬液制备255

3.血清处理255

(1) 肝素-氯化锰处理法255

(2) 白陶土处理法255

4.血凝素及血清稀释液255

5.血凝抑制试验步骤256

6.用不同免疫球蛋白血凝抑制试验诊断近期感染256

(三) 中和试验256

七、预防256

第20章 流行性腮腺炎258

一、简史258

二、流行病学258

三、临床表现258

四、发病机理259

五、病原学259

六、实验诊断261

(一)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61

(二) 血清学试验263

七、预防264

虫媒病毒绪论265

第21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268

一、概述268

二、临床症状268

三、病理268

四、流行病学269

五、病原270

六、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71

七、血清学诊断273

(一) 补体结合试验275

(二) 血凝抑制试验275

(三) 中和试验275

八、防治措施276

第22章 森林脑炎278

一、临床症状278

二、病理变化278

三、流行病学278

四、病原学279

五、病毒的分离鉴定280

六、诊断280

七、治疗和预防281

肠道病毒感染282

第23章 肠道病毒感染282

一、引言282

二、流行病学282

三、临床表现283

四、病原学285

五、实验诊断286

(一) 分离与鉴定286

1.标本的收集和处理287

2.免疫血清的制备287

3.病毒分离288

4.病毒的鉴定289

(1) 鉴定程序289

(2) 中和试验290

(3) 补体结合试验291

(4) 血凝抑制试验292

(二) 血清学检查293

第24章 病毒性肝炎295

一、引言295

二、病原296

三、甲、乙型肝炎临床鉴别诊断297

四、乙型肝炎抗原检测技术298

(一) 对流免疫电泳298

(二) 间接血球凝集法299

(三) 反向间接血凝法301

(四) 免疫血球粘连实验302

(五) 双向琼脂扩散法303

(六) anti-HBs免疫血清制备304

(七) 佛氏(Freund s)佐剂配制304

(八) 纳氏试剂配法305

(九)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纯化305

1.用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法纯化HBsAg305

2.用亲和层析法纯化HBsAg306

(十)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的纯化307

痘类病毒感染309

第25章 天花和痘苗病毒309

一、概述309

二、临床表现309

三、病毒的性质310

四、实验室诊断312

(一) 标本收集312

(二) 快速诊断313

(三) 病毒分离和鉴定313

(四) 血清学诊断315

疱疹病毒感染316

第26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16

一、概述316

二、临床表现316

三、病毒的性质318

四、实验室诊断321

(一) 病毒分离和鉴定321

(二) 血清学诊断322

1.补体结合试验322

2.微量间接血凝试验323

第27章 水痘-带状疱疹324

一、概述324

二、临床表现324

(一) 水痘324

(二) 带状疱疹324

三、病理325

四、病毒的性质325

五、实验室诊断326

(一) 病毒分离和鉴定326

(二) 血清学诊断327

第28章 巨细胞病毒感染328

一、概述328

二、临床表现328

三、病理329

四、病毒的性质329

五、实验室诊断330

(一)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330

(二) 血清学诊断331

其它病毒感染332

第29章 狂犬病332

一、流行病学332

二、病原332

三、临床表现333

四、病理和发病机制333

五、实验诊断334

六、预防和治疗335

第30章 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感染338

一、概述338

二、病毒的性质338

三、病毒的分离和鉴定339

四、血清学诊断340

第31章 肿瘤病毒342

一、序言342

二、肿瘤病毒的分类342

(一) RNA肿瘤病毒342

(二) DNA肿瘤病毒343

三、肿瘤病毒的生物学特征344

四、研究人肿瘤病毒的技术方法345

五、人类肿瘤病毒347

第三部分 附录352

附录一 组织培养试剂352

I. 基础试验352

1.抗菌素352

2.琼脂(3%溶液)352

3.10%葡萄糖母液352

4.中性红353

5.酚红1%溶液353

6.NaHCO3溶液353

7.IN NaOH液353

8.5%小牛血清白蛋白溶液353

9.Hanks 溶液354

10.有抗菌素的Hank s溶液的制备354

11.Earle s液355

12.2倍Earle s液355

13.磷酸缓冲盐溶液356

14.无钙镁磷酸缓冲液356

15.水解乳蛋白液356

16.10倍Eagle s母液及使用液356

17.2倍Eagle s液358

18.199综合培养基358

19.细胞冷藏培养液362

20.RPMI细胞培养基1640362

21.血清363

22.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364

23.台酚蓝364

24.胰酶364

25.胰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65

26.乙二胺四乙酸0.02%溶液365

Ⅱ.生长液和维持液365

1.Hank s水解乳蛋白小牛血清生长液365

2.Eagle s小牛血清生长液365

3.199综合培养基小牛血清生长液366

4.RPMI细胞培养基1640小牛血清生长液366

5.Earle s水解乳蛋白小牛血清维持液366

6.Earle s水解乳蛋白无血清低pH维持液366

7.Eagle s小牛血清维持液367

8.无血清的Eagle s维持液367

9.无血清的199维持液367

10.Eagle s小牛血清营养性琼脂367

11.Earle s液小牛血清营养性琼脂367

附录二 血清学试剂及有关方法369

1.Alsever s液369

2.M/15磷酸缓冲液的配制369

3.0.01M磷酸缓冲盐水的配制369

4.10%蛋清盐水369

5.钙镁盐水370

6.0.5M碳酸缓冲液(荧光技术用)370

7.pH7.2磷酸缓冲盐水(PBS)370

8.pH9.0硼酸盐水370

9.巴比妥缓冲盐水370

10.1%支氧胆酸钠分散病毒颗粒法371

11.反复冻融法制备补体结合抗原371

12.丙酮浸渍提取抗原法371

13.丙酮乙醚浸渍抗原法371

14.蔗糖-丙酮法371

15.氟化碳提取法371

16.从血清中去除非特异性血凝抑制物的方法371

17.肝粉的制备372

18.弗氏(Freund)佐剂372

附录三 组织学和细胞学试验373

I.固定液373

1.Bouin s固定液373

2.Zenker s固定液373

3.Carnoy s固定液373

4.10%福马林生理盐水固定液373

Ⅱ.染色374

1.吖叮橙(Acridine Orange)374

2.姬姆萨染色375

3.Feulgen染色375

4.苏木精-伊红染色376

5.Castaneda s染色377

6.麦氏(Mann s)染色377

7.May-Grūnwald和姬姆萨染色378

附录四 统计学方法380

1.平均数380

2.离势量数383

3.机率386

4.标准误386

5.均数的显著性387

6.可信限390

7.变异数分析390

8.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测验--x2测验395

9.直线回归399

10.附表401

附录五 其它408

1.常用实验动物正常体温变动范围408

2.常用实验动物的正常血象408

3.离心速度和离心力换算表409

1978《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防治研究所编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动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1991 PDF版)
动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常见犬病防治技术( PDF版)
常见犬病防治技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常见疾病验方选辑( PDF版)
常见疾病验方选辑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973 PDF版)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973
银行信贷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含考核目标(1996 PDF版)
银行信贷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含考核目标
1996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常见病实用验方(1994 PDF版)
常见病实用验方
1994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1997 PDF版)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
1997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医学病毒实验诊断技术(1993 PDF版)
医学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1993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见病毒病的中医诊治(1998 PDF版)
常见病毒病的中医诊治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常见病单验方(1989 PDF版)
常见病单验方
1989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新实验病毒学(1983 PDF版)
新实验病毒学
1983 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1990 PDF版)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医用实验病毒学(1985 PDF版)
医用实验病毒学
1985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常见疾病自疗术(1999 PDF版)
常见疾病自疗术
1999 北京:华夏出版社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1996 PDF版)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
199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