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1

科学体系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5

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产生10

和发展的根源10

第二节哲学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16

一古代奴隶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16

二中古封建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19

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2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2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3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斗争中不断发展38

第四节发扬党的优良学风,完整准确地42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42

一为革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42

二理论联系实际,完整准确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45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48

第一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48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8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4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9

一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59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63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66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70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70

二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72

三学习时间和空间原理的意义78

第四节物质运动的规律性79

一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79

二尊重规律,利用规律84

第五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5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85

二面向实际调查研究88

第三章意识和物质90

第一节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90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90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95

一人脑是意识的器官99

第二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99

二人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102

三电脑和人脑105

第三节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09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09

二意识的两种基本形式112

第四节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18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118

二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23

第四章认识和实践1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127

反映论127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127

根本对立127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30

本区别134

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134

第二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137

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37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37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42

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50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153

一实践到认识物质到精神153

二认识到实践精神到物质161

三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63

第四节真理167

一客观真理167

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174

三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177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180

第五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187

一改造世界是人类认识的目的187

二要胜利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不断改造189

主观世界189

三 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进行191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194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194

根本规律194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94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201

三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207

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210

一矛盾的普遍性210

二矛盾的特殊性214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219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23

第三节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23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228

三 注意一种主要倾向和可能被掩盖着的233

另一种倾向233

第四节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235

一矛盾的同一性235

二矛盾的斗争性240

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43

第五节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248

一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248

二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与非对抗形式250

第一节事物的质和量253

一事物质的规定性253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253

二事物量的规定性257

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259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263

一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63

二质量互变是普遍规律264

三发展的进化形式与革命形式的统一268

四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271

第三节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277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277

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281

三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283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285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285

一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285

二两种对立的否定观287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294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294

二发展的螺旋形、波浪式301

第三节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07

一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区别307

二新陈代谢是不可抵抗的规律310

三正确对待新事物313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16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和意义316

一范畴的实质及其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316

二范畴的辩证性质319

三 学习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意义321

第二节本质和现象323

一本质和现象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2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325

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328

第三节内容和形式330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330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331

三 自觉地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法,促进事物333

的发展333

第四节原因和结果337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37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341

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做好革命工作343

第五节必然和偶然345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345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347

三 透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351

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51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352

第六节可能和现实352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355

三 掌握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规律,促进革命358

的发展358

第九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361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62

一社会历史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62

二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364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369

一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69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374

第三节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发展381

一般规律的科学381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381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387

第十章社会基本矛盾390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91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9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94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02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0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06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411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411

二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414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2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422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427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437

的发展437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442

第十一章阶级国家革命442

第一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42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447

三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450

第二节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53

一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453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457

第三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59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459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462

三 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466

第四节无产阶级专政是由阶级社会向472

无阶级社会的过渡472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472

二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78

三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483

第十二章社会意识及其形式486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486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8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89

三 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493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495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496

二道德499

三教育504

四艺术507

五科学513

六宗教521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29

一唯心史观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歪曲529

第十三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29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31

三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的536

作用的差别536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39

一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539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40

第三节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544

一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544

二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546

第四节 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革命550

与建设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550

一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550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551

三群众运动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554

第十四章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557

是长期的战斗任务557

第一节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体系557

及其特征557

一林彪、“四人帮”哲学体系及其实质557

二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体系的特征560

第二节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根源562

一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社会阶级根源562

二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思想渊源565

第三节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572

的流毒和影响572

一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破产572

二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流毒不可低估573

三 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为实现575

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斗争575

197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吉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编写 197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1999 PDF版)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
1999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