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新编教材》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5

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3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25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25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8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30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0

一、物质的范畴30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8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4

一、意识的起源51

第二节 意识及其作用51

二、意识的本质56

三、意识的特点和作用61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6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66

二、精神和自然界的统一69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73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73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73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81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88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4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100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100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04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07

一、辩证的否定110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10

二、否定之否定11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117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19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21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范畴概述121

一、范畴和哲学范畴121

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123

三、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意义和作用124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26

第二节 原因和结果126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128

第三节 内容和形式132

一、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132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34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3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3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38

一、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142

第五节 现实性和可能性142

二、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145

第六节 现象和本质147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147

二、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抓住本质149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52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52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152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153

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55

第二节 实践及其作用160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60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6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65

一、由实践到认识165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70

三、如何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172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74

一、归纳和演绎177

第四节 认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方法177

二、分析与综合179

三、从抽象到具体179

四、非逻辑方法181

第五节 真理184

一、真理的客观性184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85

三、真理与谬误187

四、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190

五、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193

六、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94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196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196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96

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本缺陷及其产生根源198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观上的根本变革203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08

一、自然和社会208

二、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209

三、社会形态的结构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1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18

一、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218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意义219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221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21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2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28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3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3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39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245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45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247

第八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25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56

一、阶级的产生和本质256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变化263

三、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65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271

一、国家的产生和本质274

第二节 国家274

二、国家的职能、类型和形式277

三、社会主义国家279

第三节 社会革命282

一、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282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288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92

一、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295

第九章 社会意识295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295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300

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304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308

一、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308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与功能309

三、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相互联系320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22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322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2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329

第十章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34

第一节 个人和社会334

一、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334

二、个人和集体343

第二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46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46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52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59

第三节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61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61

二、人类的解放364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66

附录 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思潮371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一般特征371

二、现代人本主义思潮376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383

四、科学主义思潮396

198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新编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天飞主编 198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新编教材  教学提要(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新编教材 教学提要
198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通论(1992 PDF版)
公共关系学通论
199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干部教材(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干部教材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