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热工手册》求取 ⇩

第一章 常用资料1

1.1 字母符号1

1.1.1 汉语拼音字母1

1.1.2 希腊字母1

1.2 单位及其换算2

1.2.1 单位与量纲2

1.2.2 单位制2

1.2.3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3

1.2.4 单位换算式6

1.3 常用的一些物理常数11

第二章 物质的热物理性质12

2.1 基本概念12

2.1.1 常用的状态参数12

2.1.2 常用的热物理性质12

2.1.3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14

2.2 理想气体的性质15

2.2.1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15

2.2.2 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15

2.2.3 理想气体的比热21

2.2.4 干空气在常压下的热物理性质24

2.2.5 气体的热物理性质25

2.3 液体和蒸汽的热物理性质32

2.3.1 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汽的比容、比内能、比焓和比熵32

2.3.2 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汽的其他热物理性质44

2.3.3 过热水蒸汽的比容v、比内能u、比焓h、比熵s48

2.3.4 过冷水与过热水蒸汽的其它热物理性质56

2.3.5 其他液体的热物理性质61

2.3.6 几种制冷剂的饱和蒸汽表64

2.3.7 一些制冷剂的其他热物理性质67

2.4.1 金属与合金的密度ρ、比热c、导热系数λ、导温系数α68

2.4 固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质68

2.4.2 保温与建筑材料的密度ρ、比热c、导热系数λ、导温系数α74

2.4.3 常用材料的表面黑度76

第三章 材料力学基础与常用材料79

3.1 材料力学基础79

3.1.1 各种平面截面的几何特性79

3.1.2 平面弯曲时梁的应力与变形80

3.1.3 圆形平板弯曲时应力及挠度的计算94

3.1.5 轴的计算98

3.1.4 长方形平板弯曲时应力及挠度的计算98

3.1.6 圆筒、球、旋转薄圆盘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100

3.1.7 螺旋弹簧的计算106

3.1.8 压杆的临界载荷及临界应力的计算108

3.2 常用材料110

3.2.1 Fe-Fe3C相图及硬度、强度的换算110

3.2.2 黑色金属材料118

3.2.3 黑色金属型材152

3.2.4 有色金属材料181

3.2.5 润滑材料186

第四章 流体力学197

4.1 流体的一些性质197

4.1.1 流体的粘性197

4.1.2 液体的表面性质198

4.2 流体的平衡201

4.2.1 作用于流体的力201

4.2.2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201

4.2.3 静止流体内任一点的压力计算公式201

4.3.2 定常流动的伯努里方程202

4.3.1 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202

4.3 管内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202

4.3.3 定常管流的动量方程204

4.4 管内流动的阻力计算204

4.4.1 能量损失及计算公式204

4.4.2 流动光滑管和流动粗糙管205

4.4.3 沿程阻力系数209

4.4.4 局部阻力系数209

4.4.5 管径的确定和允许流速233

4.5.1 阻力系数234

4.5 绕流物体的阻力234

4.5.2 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阻力系数235

4.5.3 球状粒子的沉降速度236

第五章 泵与通风机246

5.1 泵246

5.1.1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简述246

5.1.2 几种常用泵的使用范围246

5.1.3 叶轮泵的基本性能参数251

5.1.4 相似定律和比转数251

5.1.5 汽蚀与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允许汽蚀余量255

5.1.6 叶轮式泵的性能曲线261

5.1.7 泵的运行工况点(工作点)263

5.1.8 叶轮式泵的工况调节264

5.1.9 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主要措施267

5.2 通风机268

5.2.1 通风机的定义和分类268

5.2.2 通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268

5.2.3 通风机的比转数268

5.2.4 同系列通风机在尺寸、转速和气体密度不同时,性能参数的换算公式269

5.2.6 离心式通风机的名称和型号272

5.2.5 通风机的无因次性能参数272

5.2.7 通风机的性能曲线273

5.2.8 通风机的运行工况点(工作点)276

5.2.9 通风机的合理工作区域278

5.2.10 通风机运行工况的调节279

5.2.11 提高通风机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措施279

第六章 传热学基础与换热器289

6.1 热传递的基本定律289

6.1.1 热传导和傅里叶定律289

6.1.2 热辐射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289

6.2.1 导热微分方程式290

6.1.3 热对流和牛顿冷却定律290

6.2 稳定导热的计算290

6.2.2 导热的热流密度一般表达式291

6.2.3 无内热源一维稳定导热过程的导热量计算公式292

6.2.4 无内热源一维稳定导热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分布293

6.2.5 接触热阻294

6.2.6 具有均匀、恒定内热源大平壁的稳定导热计算294

6.3 辐射换热计算295

6.3.1 物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295

6.3.2 辐射角系数297

6.4 传热过程的计算299

6.4.1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的计算299

6.4.2 传热温压300

6.4.3 各种流动情况下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303

6.4.4 污垢热阻316

6.5 热传递过程的增强或削弱317

6.5.1 肋片的应用及肋片效率317

6.5.2 热绝缘319

6.6.2 换热器流程的选择320

6.6 换热器的热计算320

6.6.1 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公式320

6.6.3 流速的选择321

6.6.4 换热器传热系数的计算322

6.6.5 用平均传热温压法进行换热器热计算323

6.6.6 用ε-NTU法进行换热器热计算323

6.7 热力发电厂常用的换热器325

6.7.1 冷油器325

6.7.2 高压加热器326

6.7.3 中压加热器330

6.7.4 低压加热器332

6.7.5 其它换热器336

第七章 燃料、燃烧与煤粉制备341

7.1 动力燃料341

7.1.1 燃料的分类341

7.1.2 燃料的成分342

7.1.3 燃料的发热量344

7.1.4 煤的分类345

7.2.1 燃烧所需空气量和过剩空气系数348

7.2 燃烧产物的计算348

7.2.2 燃烧产物的成分和数量350

7.2.3 完全燃烧方程式351

7.2.4 根据烟气分析以确定过剩空气系数352

7.2.5 燃烧产物的焓353

7.3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355

7.3.1 输入锅炉的总热量Qr355

7.3.2 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356

7.3.4 排烟热损失q2357

7.3.3 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3357

7.3.5 锅炉散热损失q5359

7.3.6 炉渣带走的物理热损失q6359

7.3.7 锅炉机组的有效利用热量Q1359

7.4 煤粉制备360

7.4.1 磨煤方法和煤的可磨性系数360

7.4.2 煤粉的性质362

7.4.3 磨煤机364

7.4.4 制粉系统378

7.4.5 制粉系统的热力计算381

8.1.1 手烧炉391

第八章 锅炉设备391

8.1 层燃炉391

8.1.2 机械化及半机械化层燃炉392

8.1.3 层燃炉的选择396

8.1.4 链条炉强化着火燃烧的措施396

8.2 煤粉炉399

8.2.1 燃烧器399

8.2.2 点火装置406

8.2.3 固态和液态排渣煤粉炉炉膛的计算特性参数407

8.3.1 旋风炉的型式410

8.3 旋风炉410

8.2.4 采用液态排渣煤粉炉须注意的事项410

8.3.2 旋风筒的容积热负荷412

8.3.3 旋风炉和双室炉炉膛的计算特性414

8.4 锅炉整体布置417

8.4.1 炉膛出口烟温的选择417

8.4.2 对流受热面工质及烟气流速的选择417

8.4.3 排烟温度与热风温度的选择419

8.4.4 对流及屏式受热面的选择420

8.4.6 我国锅炉容量和参数的系列421

8.4.5 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布置421

8.5.1 运动压头Syd与有效压头Syz422

8.5 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计算422

8.5.2 循环流速W0423

8.5.3 循环倍率K423

8.5.4 水循环的计算步骤425

8.5.5 下降管流阻及其计算426

8.5.6 汽包中锅水欠焓的计算429

8.5.7 开始沸腾点高度的计算431

8.5.9 上升管压差的计算433

8.5.8 循环回路及各区段蒸发量的计算433

8.5.10 复杂回路循环特性曲线的绘制436

8.5.11 计算中所假设数据的校验438

8.5.12 循环安全性的检查和分析439

8.5.13 提高水循环可靠性的措施444

8.6 强制循环锅炉和低循环倍率锅炉的水动力计算446

8.6.1 两种锅炉水动力计算的特点446

8.6.2 水动力计算的方法447

8.7.1 直流锅炉水动力计算的特点449

8.7 直流锅炉的水动力计算449

8.6.3 水动力计算后的检验449

8.7.2 水平管圈蒸发受热面的水动力特性450

8.7.3 一次上升垂直管屏蒸发受热面的水动力特性455

8.8 蒸汽净化457

8.8.1 概论457

8.8.2 蒸汽溶盐的规律和蒸汽流程中盐类的沉淀457

8.8.3 汽水分离装置460

8.8.4 蒸汽的清洗460

8.8.5 排污及分段蒸发466

8.9.1 锅炉炉墙的结构470

8.9 锅炉的炉墙470

8.9.2 炉墙材料及其性能473

8.10 锅炉承压元件的强度计算479

8.10.1 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479

8.10.2 受热面管子的强度计算483

8.10.3 汽包和圆筒形联箱的强度计算486

8.10.4 汽包封头的强度计算490

8.10.5 圆形平端盖和平堵头的强度计算492

8.11.1 绳索及起重工具493

8.11 锅炉的维修与起重493

8.11.2 常用简单起重机具502

8.11.3 零件的找正和转动机械的找中心511

8.11.4 转子的平衡515

第九章 汽轮机521

9.1 总论521

9.1.1 汽轮机的分类521

9.1.2 汽轮机型号及编制方法521

9.1.3 蒸汽参数522

9.1.4 汽轮发电机效率523

9.1.5 热经济性指标525

9.2 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力特性526

9.2.1 叶栅526

9.2.2 级的损失与效率528

9.2.3 国产典型汽轮机一般热力特性和技术资料533

9.2.4 变工况下汽轮机的热力核算533

9.3 汽轮机结构与强度540

9.3.1 本体结构与系统540

9.3.2 动叶片强度544

9.3.3 叶片振动557

9.4.1 国产典型调节系统573

9.4.2 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573

9.4 调节保安系统573

9.4.3 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576

9.4.4 保安系统579

9.4.5 调节保安系统计算举例580

9.5.1 国产凝汽器技术特性585

9.5.2 表面式凝汽器的热力计算与阻力计算585

9.5 凝汽设备585

9.5.3 凝汽器管子振动计算592

9.5.4 射水抽气器计算593

第十章 火力发电厂599

10.1 火力发电厂的厂址选择599

10.1.1 火力发电厂的类型599

10.1.2 火电厂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599

10.1.3 场地601

10.1.4 燃料供应601

10.1.5 所需水量604

10.1.6 冷却设备和循环水沟613

10.1.7 交通运输614

10.1.8 电厂除灰615

10.1.9 厂区地质、气象、占地面积、人员及电厂投资参考指标624

10.2 电厂总平面布置626

10.2.1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626

10.2.2 主厂房布置626

10.2.3 燃料设施637

10.3 厂区管线布置639

10.4 厂区的绿化和美化642

11.1.1 大气污染发生源643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643

11.1 大气污染的发生源和大气质量标准643

11.1.2 大气污染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644

11.1.3 环境质量标准647

11.2 燃料燃烧技术和环境保护649

11.2.1 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物质649

11.2.2 锅炉燃烧技术和环境保护650

11.3 燃烧烟气的净化和利用660

11.3.1 废气的大气扩散660

11.3.2 粉尘最大地面浓度和最大浓度距离661

11.3.3 除尘装置665

11.3.4 二氧化硫的净化和利用667

11.3.5 氧化氮(NOx)的净化和利用670

11.4 防止水质污染672

11.5 防止噪声污染674

11.6 绿化与环境保护675

12.1.2 仪器及其质量指标678

12.1.1 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678

12.1 测量技术基础知识678

第十二章 热工参数测量技术678

12.1.3 测量结果683

12.2 压力测量687

12.2.1 压力和压力差687

12.2.2 液柱式压力计687

12.2.3 活塞式静重压力计690

12.2.4 弹性压力表694

12.2.5 测压仪表的安装702

12.3.1 概述705

12.3.2 节流式流量计705

12.3 流量测量705

12.3.3 动压测量管(皮托管)732

12.4 温度测量743

12.4.1 国际实用温标743

12.4.2 常用温度计743

12.4.3 热电偶748

13.1.1 DDZ-Ⅱ型仪表的基本组成773

13.1.2 DDZ-Ⅱ型仪表的统一性能指标773

13.1 DDZ-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773

第十三章 热工自动调节仪表与系统773

13.1.3 DDZ-Ⅱ型仪表的类型及主要产品的型号、规格775

13.2 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781

13.2.1 TF型组装仪表781

13.2.2 MZ型组装仪表787

13.2.3 SPEC型组装仪表787

13.3 常见的电厂热工自动调节系统805

13.3.1 汽包锅炉的自动调节系统806

13.3.2 直流锅炉的自动调节系统809

13.3.3 单元机组的负荷自动调节系统812

13.4 计算机在电厂的应用与展望812

1988《实用热工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建隆等编 1988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焊工实用手册(1993 PDF版)
焊工实用手册
1993 中国劳动出版社
实用铆工手册(1998 PDF版)
实用铆工手册
1998
几何量测量器具使用手册(1997 PDF版)
几何量测量器具使用手册
199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属热加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金属热加工实用手册
199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鲁迅杂文选讲(1974 PDF版)
鲁迅杂文选讲
197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实用电工手册(1998 PDF版)
实用电工手册
19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简明实用电工手册(1986 PDF版)
简明实用电工手册
198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铣工手册(1982 PDF版)
实用铣工手册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用热工参数手册(1989 PDF版)
常用热工参数手册
1989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通用量具手册  下(1983 PDF版)
通用量具手册 下
1983 北京:计量出版社
焊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焊工实用手册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铸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铸工实用手册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刨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刨工实用手册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铣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铣工实用手册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车工实用手册(1996 PDF版)
车工实用手册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