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作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14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3005537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603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 微生物学的战略地位14
1.1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地位16
1.2 微生物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17
1.3 微生物学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特殊作用18
2 微生物学发展概况19
2.1 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9
2.2 微生物学的现状22
2.2.1 原核生物系统学和分类学22
2.2.2 真菌系统学23
2.2.3 微生物生理学23
2.2.4 微生物遗传学25
2.2.5 微生物生态学27
2.2.6 病毒学28
2.2.7 微生物资源开发32
2.2.8 微生物学方法33
2.3 当代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34
2.3.1 研究深化,与其他学科融汇加速35
2.3.2 微生物特有的生命现象日益受到重视36
2.3.3向复合生态系统和宏观范围拓宽研究领域37
2.3.4 持续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37
3 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39
3.1 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39
3.1.1 我国古代应用微生物的传统39
3.1.2 我国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40
3.2 各分支学科的现状44
3.2.1 基础微生物学44
3.2.2 应用微生物学51
3.3 教学和科研状况57
3.4 我国微生物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9
3.4.1 忽视长远规划与基础性积累60
3.4.2 基础研究薄弱60
3.4.3 机构与人才配置欠完善61
3.4.4 研究经费短缺62
4 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64
4.1 发展我国微生物学的指导思想64
4.2 我国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65
4.2.1 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开发65
4.2.2 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研究71
4.2.3 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77
4.2.4 微生物致病与免疫机制的研究81
4.2.5 病毒的结构、功能及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研究84
5 加速我国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措施90
5.1 增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91
5.2 精心培育和选拔学科带头人92
5.2.1有目的地培植微生物学科的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基地92
5.2.2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稳定优秀人才和吸引出国优秀人才回国工作93
5.3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研究课题93
5.4 加强国际合作94
5.5 建立权威性的专家评议系统95
5.6 加强菌种的管理和保藏96
5.7 完善微生物学技术支撑系统96
附录1 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简介98
附录2 与微生物学有关的重点学科110
附录3 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1
参考文献113
1996《微生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微生物学
-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86
-
- 微生物学
- 1983.01 弘学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昭和34.04 廣川書店
-
- 病理学
- 1985.06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65.8 科学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大林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80
-
- 微生物学
- 198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86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微生物学
-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