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 生命科学通论》求取 ⇩

绪论1

一、什么是生命1

(一)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1

(二) 严整有序的结构2

(三) 新陈代谢2

(四) 应激性和运动2

(五) 稳态3

(六) 生长发育3

(七) 繁殖和遗传3

(八) 适应3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3

三、科学方法4

(一) 观察4

(二)假说和实验5

(三) 模型实验6

四、生物学的分科7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8

第一部分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9

第一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11

一、元素组成11

二、分子组成11

(一) 水和无机盐12

(二) 糖类14

(三) 脂类19

(四) 蛋白质23

(五) 核苷酸和核酸28

第二章 细胞的形态结构32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32

二、细胞结构34

(一) 细胞膜和细胞壁34

(二) 细胞核35

(三) 细胞质和细胞器38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46

(一) 脂双层46

(二) 膜蛋白48

(三) 膜糖和糖衣49

四、物质的穿膜运动49

(一) 扩散50

(二) 渗透51

(三) 主动运输52

(四) 内吞作用52

(五) 外排作用54

五、细胞连接54

(一) 桥粒54

(二) 紧密连接55

(三) 间隙连接55

第三章 细胞代谢56

一、生命和能56

二、化学平衡57

三、酶59

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62

五、细胞呼吸63

六、光合作用73

七、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83

第四章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86

一、有丝分裂期(M)期86

(一) 过程86

(二) 核被的裂解与再生89

(三) 纺锤体的形成90

(四) 染色体的行为90

(五) 细胞器的分配91

二、单细胞生物有丝分裂举例91

(一) 甲藻的有丝分裂91

(二) 硅藻的有丝分裂92

三、分裂间期92

四、细胞周期的时间93

五、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93

六、癌细胞的分裂94

七、染色体95

(一) 染色体的一般形态95

(二)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96

(三) 染色体数目96

(四) 染色体组型97

(五) 染色体带97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99

一、组织、器官和系统99

(一) 植物组织99

(二) 动物组织102

(三) 器官和系统105

二、内环境和稳态106

第五章 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108

一、自养营养——绿色植物的营养108

(一) 二氧化碳的摄取108

(二) 对矿物质的需要111

(三) 水和矿物质的摄取112

二、异养营养119

(一) 食物和营养素119

(二) 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25

(三) 人的消化系统127

第六章 气体交换——呼吸137

一、陆生植物的气体交换138

(一) 叶和气孔138

(二) 茎和根的气体交换138

二、动物的气体交换——呼吸139

(一) 水生动物139

(二) 陆生动物141

(三) 鸟类的呼吸系统143

(四) 人的呼吸系统144

第七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149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一维管系统149

(一) 茎的形态结构150

(二) 水的运输和蒸腾作用153

(三) 矿物质的运输155

(四) 有机物质的运输155

(五) 营养物的储存158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159

(一) 水管系统159

(二) 血液循环系统160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163

(一) 研究历史简述163

(二) 血管164

(三) 心脏165

(四) 血液循环169

(五) 血液170

(六) 血液的运输功能176

(七) 淋巴系统179

第八章 免疫180

一、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180

二、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181

三、两种免疫机制182

(一) 抗原182

(二) B细胞和T细胞183

(三) 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发育184

(四) 免疫系统能识别自我和非我185

(五) 体液免疫186

(六) 细胞免疫192

四、克隆选择学说195

五、免疫系统疾病196

(一) 自身免疫病196

(二) 过敏196

(三) 免疫缺乏病197

(四) 爱滋病197

六、免疫系统与癌198

第九章 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199

一、体液调节——排泄和水盐平衡199

(一) 体液199

(二) 排泄200

(三) 水盐平衡203

(四) 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206

(五) 植物的体液214

二、体温调节214

(一) 体温与代谢214

(二)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215

(三) 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215

(四) 体温的行为调节217

(五) 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反馈机制219

(六) 蛰伏219

第十章 神经系统220

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221

(一) 神经元221

(二) 神经胶质细胞223

(三) 神经和神经节223

二、反射弧224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227

(一) 离子和神经冲动227

(二) 神经冲动的传导229

(三) 髓鞘和神经传导速度230

四、突触和神经递质231

(一) 突触231

(二) 神经递质232

(三) 突触和整合233

五、神经系统的进化235

(一) 网状神经系统235

(二) 两侧对称的神经系统236

六、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238

(一) 中枢神经系统238

(二) 周围神经系统247

(三) 自主神经系统248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51

一、感受器251

(一) 感受器和感觉251

(二) 物理感受器252

(三) 化学感受器263

二、效应器264

(一) 肌肉与肌肉收缩265

(二) 色素反应272

(三) 生物发光275

(四) 其他效应器276

第十二章 激素277

一、植物激素277

(一) 生长素277

(二) 赤霉素282

(三) 细胞分裂素282

(四) 多胺284

(五) 乙烯284

(六) 脱落酸285

(七) 光周期和开花285

二、动物激素290

(一) 内分泌腺290

(二)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290

(三) 脊椎动物的激素293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304

(一) 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304

(二)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308

第十三章 行为309

一、行为及其适应性310

二、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311

三、行为的遗传311

四、符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314

五、学习315

六、鸟类学歌318

七、捕食者和被捕食者319

八、领地和领地行为323

七、迁徙和航行324

九、生物节律与生物钟326

十一、社会行为328

十二、利他行为和间接选择338

第十四章 生殖和发育340

一、无性生殖340

(一) 裂殖340

(二) 出芽340

(三) 孢子生殖341

(四) 再生作用341

二、有性生殖344

(一) 减数分裂344

(二) 性别进化347

(三) 雌雄同体348

(四) 孤雌生殖350

三、高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51

(一) 花351

(二) 花粉粒的产生355

(三) 胚囊的形成355

(四) 开花及传粉356

(五) 花粉发育和受精357

(六) 胚的发育358

(七) 种子和果实358

(八) 果实和种子的散布359

(九) 种子萌发360

四、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61

(一) 雄性生殖系统361

(二) 雌性生殖系统364

(三) 受精369

(四) 卵裂和胚层371

(五) 人的发育371

五、变态378

(一) 昆虫的变态379

(二) 两栖类的变态380

六、发育机制380

(一) 先成论与后生论381

(二) 细胞发育的全能性381

(三) 细胞质的作用383

(四) 细胞学和遗传学实验384

(五) 胚胎诱导和组织者385

第三部分 遗传、进化及生态学389

第十五章 遗传和变异391

一、孟德尔定律391

(一)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律391

(二)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律393

二、染色体遗传学396

(一) 基因和染色体396

(二) 果蝇和多线染色体397

(三) 连锁和交换定律398

(四)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402

(五) 染色体的变化与遗传变异403

(六) 基因的相互作用406

(七) 细胞质遗传408

(八) 遗传与环境408

三、基因的本质409

(一) 基因是NDA分子的片段409

(二) DNA的分子结构409

(三) DNA和核糖体412

(四) DNA复制是遗传的基础414

(五) DNA决定蛋白质416

(六) 基因突变426

(七) DNA复制“校对”和损伤修复430

(八) 基因调控430

四、基因工程436

(一) DNA片段的取得436

(二) 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重组体DNA437

(三) 外源DNA片段引入受体细胞——基因克隆和基因文库438

(四) 选择基因439

(五) 目的基因表达441

五、遗传学的实践意义442

(一) 遗传学与育种442

(二) 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442

六、人类基因组研究444

第十六章 生物进化445

一、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445

(一)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445

(二) 自然选择学说447

二、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448

(一) 基因库448

(二) 哈迪——温伯格定律449

(三) 基因频率的改变451

三、物种和物种形成459

(一) 物种459

(二) 种群460

(三)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61

(四) 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462

(五) 渐变群463

(六) 多倍体463

四、适应和进化形式465

(一) 适应465

(二) 协同进化或共进化466

(三) 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467

(四) 适应辐射468

五、进化理论的发展470

(一) 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470

(二) 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471

(三)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473

(四) 物种绝灭和灾变475

第十七章 生命的自然史477

一、生命的起源477

(一) 有关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477

(二) 生命来自无生命物质——新的“自然发生”479

(三) 宇宙的进化和地球的形成479

(四) 化学进化481

(五) 真核细胞的起源488

二、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489

(一) 化石和地层的年龄489

(二) 显生宙以前的化石491

(三) 显生宙的化石491

三、人类起源和进化494

(一) 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495

(二) 人的起源和进化496

(三) 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体质演化的关系503

(四) 人种504

第十八章 生物界506

一、生物分类概述506

(一) 分类学的发展506

(二) 分类等级509

(三) 系统树510

(四) 生物的分界511

二、病毒513

(一) 病毒结构514

(二) 病毒的繁殖516

(三) 病毒病518

(四) 癌病毒518

(五) 类病毒519

(六) 病毒和干扰素520

(七) 病毒起源520

三、原核生物520

(一) 细菌520

(二) 蓝藻门527

(三) 原绿藻529

四、真核生物529

(一) 植物界529

(二) 真菌界541

(三) 动物界545

第十九章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567

一、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耐受性和限制因素567

(一) 无机或物理因素568

(二) 限制因素和最低量定律572

(三) 生物因素——生物彼此间的关系572

二、种群数量变动577

(一) 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577

(二) 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578

(三) 种群数量的调节579

三、群落和群落演替581

(一) 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581

(二) 群落结构581

(三) 生态位583

(四) 食物链584

(五) 生态演替586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质循环588

(一) 能流和营养水平588

(二) 能量流转的效率和生态金字塔体588

(三) 物质循环590

五、生物圈和群落型593

(一) 陆生群落型593

(二) 水生群落型596

六、人和环境599

(一)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99

(二) 人口问题603

参考书目603

后记607

1997《普通生物学 生命科学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阅增主编 199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普通生物化学(1969 PDF版)
普通生物化学
1969 正中书局
普通生物学( PDF版)
普通生物学
生物学通论( PDF版)
生物学通论
普通生物化学  上(1979 PDF版)
普通生物化学 上
1979
普通生物化学  下(1958 PDF版)
普通生物化学 下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1924 PDF版)
普通生物学
1924 商务印书馆
普通生物化学(1982 PDF版)
普通生物化学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细胞生物学(1988 PDF版)
普通细胞生物学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普通古生物学(1989 PDF版)
普通古生物学
1989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普通微生物学(1990 PDF版)
普通微生物学
199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普通生物化学  上(1979 PDF版)
普通生物化学 上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1983 PDF版)
普通生物学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  第2版(1965 PDF版)
微生物学 第2版
196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1992 PDF版)
普通生物学
1992 北京:农业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1932 PDF版)
普通生物学
1932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