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史》求取 ⇩

第一章 体育的起源和原始状态的体育1

第一节 体育的起源1

一、人类最原始时期的生活简况1

二、体育起源的某些线索1

第二节 体育萌芽的社会基础——原始氏族社会简况4

一、旧石器时代中期4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5

三、新石器时代5

第三节 原始氏族社会体育的萌芽6

一、从生产工具和技能的发展看体育萌芽7

二、原始的军事活动对体育萌芽的影响8

三、原始教育中体育的萌芽11

四、原始娱乐与祭祀活动中的体育萌芽13

五、原始医疗活动对体育萌芽的作用18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体育20

第一节 体育发展的条件20

一、奴隶制建立、生产力发展与体育的演进21

二、频繁的战争对体育的影响21

三、宗教祭祀、礼制及艺术的发展对体育的作用22

四、教育的发展对体育的促进23

第二节 军事活动中的体育内容23

一、射24

二、御25

三、军队操演和武舞26

四、骑术和骑射27

五、田猎28

六、手搏29

七、跑和跳跃29

八、水上活动30

第三节 朝会、宴乐、祭祀中的体育31

一、习礼中的射、御31

二、乐舞以及巫舞、歌舞和武舞33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中类似体育的内容35

一、西周的学校35

二、学校中的习射、习御36

三、学校的习舞37

第五节 养生和民间体育38

一、古代养生思想38

二、民间舞蹈39

三、棋类的原始40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41

第一节 促进体育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41

一、历史背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41

二、生产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42

三、“士”阶层的解放与百家争鸣43

四、战争的发展与军事武艺的深刻变化44

第二节 军事体育活动的发展44

一、剑道的鼎盛44

二、射、御和长兵技能45

三、手搏的发展47

四、“胡服骑射”48

五、举重物、奔跑、跳跃和投石活动48

六、击棹、游水、牵钩50

第三节 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起51

一、体育由“官学”到“私学”51

二、以武技为生的人大量出现51

三、民间娱乐体育的普遍发展52

第四节 有关体育的思想及实践活动54

一、老、庄的思想与养生问题55

二、孔、墨的体育观与实践活动56

三、荀子的养生主张58

四、管子有关体育的思想与实践58

五、《吕氏春秋》的养生思想59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生术60

一、气功养生法60

二、保健医疗体操61

三、“虚无恬淡”的养神长生之道61

四、注意饮食起居、情绪变化及因时养生61

第四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体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63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63

一、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63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4

三、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64

四、战乱不息和空前的民族大融合65

五、统治阶级的腐化、玄学的发展与道教、佛教的初步兴盛66

第二节 秦代的体育67

一、秦的暴政与禁销兵器对体育的影响67

二、秦代宫廷及民间的角抵活动68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的体育69

一、汉代军事武艺的发展变化69

二、蹴鞠的盛行与击鞠的出现73

三、“角抵戏”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76

四、博戏、投壶、弹棋、围棋及其他79

五、养生导引的发展变化81

六、汉代中外体育的交流87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体育89

一、养生思想与方法的发展89

二、娱乐体育活动的盛行92

三、军事武艺的发展变化94

第五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体育(隋、唐、五代十国)99

第一节 促进体育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99

一、隋唐封建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99

二、佛教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100

第二节 球类活动的盛况101

一、击鞠的极盛时期101

二、形式多样的蹴鞠活动105

三、其他球类活动107

第三节 隋唐时期武艺的发展变化109

一、府兵制与武举制109

二、射箭的发展111

三、马枪等长兵器的应用111

四、马上击打兵器的新发展112

五、剑术的变化112

六、广泛开展的角力活动113

第四节 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15

一、隋唐养生思想的变化和特点115

二、有代表性的养生家及其养生观点与表述115

第五节 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119

一、棋类活动的发展119

二、散乐120

三、拔河120

四、水上活动121

第六节 隋、唐时期中外体育的交流122

一、与朝鲜的交流122

二、与日本的交流122

三、与印度的交流123

四、与东罗马的交流124

第六章 封建社会后期的体育(宋、元、明、清时期)125

第一节 影响体育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125

一、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发展126

二、纷繁复杂的军事斗争128

三、道教、佛教的发展演变与理学的兴起129

第二节 军事武艺与武术的发展131

一、兵制、武举与武学131

二、军事武艺的发展133

三、民间武艺的演进及明清武术的高潮138

第三节 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45

一、宋代的导引养生146

二、明代对导引养生的继承和发展150

三、清代的导引养生151

第四节 角抵、球类及娱乐体育的演化152

一、角抵的发展变化152

二、球类运动的盛衰156

三、其他163

第七章 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与西方体育的传入中国168

第一节 清军训练与作战中的传统体育168

一、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168

二、曾国藩的气功、静坐与“柬伍技击”170

三、其他171

第二节 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体育172

一、广州三元里人民的练武活动与革命斗争172

二、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中的练武活动173

三、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中的传统体育176

第三节 清末民间武术的发展与精武体育会178

一、拳术和器械套路的发展178

二、霍元甲与精武体育会179

三、其他180

第四节 近代西方体育在清末的传播182

一、洋务运动与西方体育的传入中国182

二、戊戌维新与西方体育的进一步引进185

三、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教育、体育制度的确立189

四、基督教系统的早期体育195

五、清末的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199

第八章 民初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体育203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体育203

一、孙中山先生与体育204

二、黄兴与体育204

三、蔡元培与体育205

四、徐锡麟、秋瑾与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205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体育特点207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演进208

一、《壬子癸丑学制》及蔡元培的教育思想208

二、袁世凯复辟时期的军国民教育211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对体育的影响213

四、兵操体育的衰落与《壬戌学制》的颁布214

第四节 近代运动竞赛体制的初步形成220

一、旧中国第二、三届全运会221

二、各大区运动会223

三、各省市运动会228

四、参加远东运动会及其他重要的国际体育活动230

五、全国性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34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的重大影响238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的重大影响238

二、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体育的研究与推动242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对体育的倡导247

一、李大钊同志等人倡导体育247

二、革命教育家杨贤江论体育248

三、青年团和全国学联反对旧体育的斗争248

第九章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体育252

第一节 体育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与法规253

一、体育的指导思想253

二、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259

三、体育法规概述261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262

一、成立领导机构262

二、颁布新学制及有关法令262

三、编辑体育教材与对学校体育的实验研究264

四、实行军事训练、加强童子军训练与战时体育措施265

第三节 民国时期体育师资的培训268

一、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机构268

二、培训体育师资情况的简单分析270

第四节 社会体育271

一、体育场活动的开展271

二、主要的国内竞赛273

三、国民党军队的体育运动284

第五节 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285

一、民间庆祝活动中的武术活动285

二、民间拳社的发展及其活动286

三、“国术馆”系统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287

第六节 参加国际体育活动概述291

一、参加第九、十两届远东运动会291

二、参加三届奥运会概况292

三、参加其他国际体育活动296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体育298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体育299

第二节 中央苏区时期的体育300

一、体育工作的方针300

二、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301

三、俱乐部和“列宁室”301

四、党政各部门的重要指示与领导带头303

五、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中的体育304

六、青少年中的体育305

七、机关和干部学校中的体育309

八、运动竞赛的广泛开展310

九、其他革命根据地的体育313

第三节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体育314

一、党和革命政府对体育的关怀和领导314

二、早期的群众体育316

三、延安体育会与延安新体育学会317

四、运动竞赛的蓬勃开展321

五、扩大的延安“九一”运动会323

六、延安大学体育系325

第四节 八路军、新四军中的体育活动327

一、八路军一二○师的体育活动327

二、著名的战斗篮球队329

三、其他八路军部队的体育活动331

四、新四军中的体育活动332

五、八路军驻重庆、西安办事处的体育活动333

第五节 其他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体育335

一、其他抗日根据地体育活动片断335

二、解放区体育活动点滴337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上)340

概述340

第一节 开基创业绘新图(1949~1957年)341

一、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领导和关怀341

二、改造旧体育,建立新体育342

三、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344

四、运动技术水平的初步提高346

第二节 波浪式地前进(1958~1966年)349

一、曲折的历史道路349

二、体育工作中的挫折3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351

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52

五、低谷中的两个“奇峰”353

六、体育运动发展“马鞍形”的形成355

七、体育运动在其他方面的发展358

第三节 十年动乱中的挫折(1966~1976年)360

一、“十年浩劫”初期的体育360

二、1971年后的转机361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曲折反复364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下)367

第四节 开创体育历史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67

一、拨乱反正368

二、改革开放谱新篇369

第五节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377

一、国际体育活动的新突破377

二、“冲出亚洲”378

三、向世界体育强国进军380

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384

第六节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385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87

二、正确处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387

三、为两个文明服务387

四、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387

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387

六、近代项目与传统项目相结合387

七、学习外国与大胆独创相结合387

八、国家举办与社会举办相结合387

附录 台湾省暨香港、澳门体育简介388

一、台湾省体育概况388

(一)学校体育的变化388

(二)体育师资的培养389

(三)台湾的体育组织与内部体育竞赛390

(四)对外比赛简况391

二、香港、澳门的体育394

1997《中国体育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谷世权编著 1997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体育史(1990 PDF版)
中国古代体育史
1990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中国古代体育史(1990 PDF版)
中国古代体育史
1990
近代中国体育スポーツ史(1966.12 PDF版)
近代中国体育スポーツ史
1966.12 逍遥書院
中国体育史(1960.04 PDF版)
中国体育史
1960.04 逍遥書院
中国体育史论文集  4(1989 PDF版)
中国体育史论文集 4
1989
中国体育  9(1973 PDF版)
中国体育 9
197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体育  7(1973 PDF版)
中国体育 7
197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体育史(1987 PDF版)
中国体育史
1987 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
中国体育界(1988 PDF版)
中国体育界
1988 广州:花城出版社
运动科学与训练  运动教练手册(1986 PDF版)
运动科学与训练 运动教练手册
1986 银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中国近代体育史(1989 PDF版)
中国近代体育史
1989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中外体育史(1988 PDF版)
中外体育史
198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二十世纪震惊世界的十大体育惨案(1999 PDF版)
二十世纪震惊世界的十大体育惨案
1999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体育(1994 PDF版)
中国体育
1994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古代体育史话(1987 PDF版)
中国古代体育史话
1987 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