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
作者 | 戴园晨等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中国劳动 |
参考页数 | 365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451333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7053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上篇3
1培育劳动力市场必须承认劳动力是商品3
1.1 市场经济对劳动资源配置的要求3
1.2 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疑虑与改革的障碍7
1.3 传统的国家作为用工和分配主体对劳动者的行政性限制和双方的非对等地位15
1.4 面对劳动力资源供给量大而劳动力需求量小的矛盾与对策19
2 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的双轨就业机制26
2.1 传统就业机制—劳动力统一招收与调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6
2.2 从劳动就业的“三结合”方针和多渠道就业到双轨运行就业格局29
2.3 劳动就业双轨运行的矛盾和困境35
2.4 贸易战略选择与就业扩展38
2.5 第二职业的兴起51
3 中国城镇的劳动力流动65
3.1 双轨制使劳动力流动形成了规则和机理完全不同的两大块65
3.2 全民和集体单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流动68
3.3 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75
3.4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80
3.5 劳动力的地区流动83
3.6 劳动力流不动的苦恼和流动了的冲击87
4.1 农业劳动力严重剩余的困境92
4 农村劳动力流动92
4.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97
4.3 农业劳动力剩余引发的种种问题102
4.4 难得的历史机会激起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浪潮105
4.5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与农业劳动力转移110
4.6 城乡适度开放与农业劳动力转移122
4.7 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劳动力转移132
5.1 就业指导思想和长期目标模式140
5 就业机制改革的构想: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140
5.2 进行就业机制改革的理论障碍及反思145
5.3 3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的研究与庇古的贡献149
5.4 公有制经济中的隐蔽性失业(在职失业)154
5.5 失业类型:伯恩斯坦的比较研究160
5.6 反失业措施的选择163
5.7 重建就业、失业机制的改革方向与近期措施166
5.8 实现就业机制转换的外部因素171
6.1 工资机制转换是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标志和调节的参数177
下篇177
6工资形成机制的转换及双轨运行格局177
6.2 建国初期从供给制向工资制的转变179
6.3 适应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传统工资制的建立181
6.4 “左”的思潮干扰下劳动工资制度遭到的破坏与反复184
6.5 进入新时期后对工资制度的改革186
6.6 中国在工资制度演变中难以摆脱平均主义191
6.7 双轨运行所启示的工资改革前景194
7.1 从利益刺激起步的改革次序选择是20年冻结工资的必然结果198
7 从利益刺激起步的改革与工资侵蚀利润198
7.2 理论上肯定按劳分配和实践中的矛盾202
7.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变使控制个人收入分配遇到困难207
7.4 工资对利润的侵蚀216
7.5 普遍的攀比机制强化了工资侵蚀利润221
7.6 在攀比中出现的平均主义复归225
7.7 利用劳动工资的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228
8 工资机制转换遇到“财政否决权”的障碍234
8.1 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必要性234
8.2 中国的实证考察——工资增长呈现不规则性236
8.3 对工资增长的“财政否决权”不等于宏观调控239
8.4 “财政否决权”的“横溢效应”242
8.5 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困扰252
8.6 在财政困难的现实条件下推进工资机制的转换256
9 工资与物价的相互制约与轮番推动264
9.1 价格与工资的相互制约264
9.2 理顺价格体系要求改变扭曲的低物价268
9.3 结构性价格调整中可能出现的三个轮番上涨273
9.4 汇率调整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278
9.5 物价上涨时对职工工资的补偿以及工资指数化的议论280
9.6 工资指数化的优劣、利弊争议283
9.7 在通货膨胀不能避免时,还是需要根据职工生活费用指数来适当调整工资标准289
10 工资改革方向是把工资分配纳入市场调节轨道293
10.1 以利益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前期工资改革293
10.2 企业工资纳入市场调节轨道的目标模式和过渡形式301
10.3 促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机制转换317
10.4 建立工资分配的新的宏观调控机制334
1994《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戴园晨等编著 1994 中国劳动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市场经济与中国改革
- 199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改革全书 (1978-1991) 劳动工资体制改革卷
- 1992年09月第1版 大连出版社
-
- 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
- 1993
-
- 劳动力市场论
- 1994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 中国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
- 1999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 市场经济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 1997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劳动工资改革新论
- 1993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劳动力市场
- 1994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
-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美国劳动市场
- 1995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劳动力市场运作与管理
- 1995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 中国商品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研究
- 1996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商务交流 商务沟通课程用书
-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