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中等教育的意义1

第二节中等教育的范围4

一、普通教育5

二、职业教育8

三、师范教育10

第二章中等教育的目标15

第一节共同目标15

一、陶融伦理道德17

二、熟练基本知能19

三、锻炼健强体格20

四、建立人际关系21

五、启发艺术兴趣22

第二节我国中等教育的目标23

一、国民中学23

(一)中学堂时期24

(二)中学校时期25

(三)初级中学时期25

(四)国民中学时期26

二、高级中学28

(一)高等学堂时期28

(二)大学预科时期29

(三)高级中学时期29

三、职业学校31

(一)实业学堂时期31

(二)实业学校时期33

(三)职业学校时期33

(四)高级职业学校时期36

(五)职业学校时期40

第三章中等教育的功能43

第一节共同功能43

一、适应社会生活45

二、统整民族文化46

三、试探学生个性47

四、分化天赋才能47

第二节我国中等教育的功能48

一、国民中学48

(一)充实生活经验48

(二)实施职业陶冶49

二、高级中学50

(一)选择优秀人才50

(二)加强基础训练51

三、职业学校52

(一)多用教具设备52

(二)提供实习机会53

第四章中等教育的沿革55

第一节移植阶段的中等教育56

一、试植期57

(一)外语教育58

(二)军事教育59

(三)职业教育61

二、仿日期63

(一)普通教育66

(二)职业教育68

(三)师范教育70

三、仿德期73

(一)普通教育76

(二)职业教育77

(三)师范教育79

四、仿美期81

(一)普通科83

(二)职业科84

(三)师范科85

第二节生长阶段的中等教育86

一、发育期88

(一)普通教育89

(二)职业教育92

(三)师范教育94

二、分根期96

(一)普通教育99

(二)职业教育104

(三)师范教育108

第三节茁壮阶段的中等教育110

一、含苞期112

(一)普通教育114

(二)职业教育118

(三)师范教育122

二、争艳期124

(一)国民教育125

(二)普通教育130

(三)职业教育133

第五章中等教育的政策143

第一节哲学思想143

一、政治理想与中等教育143

(一)政教合一说144

(二)政教分立说146

二、经济效益与中等教育151

(一)教育消费说152

(二)教育投资说156

(三)教育计画说160

三、社会变迁与中等教育163

(一)社会巨变说164

(二)社会微变说167

(三)社会改造说170

四、文化涵濡与中等教育174

(一)文化遗产说174

(二)文化播迁说179

(三)文化融合说182

第二节政策类型187

一、限制型187

二、开放型190

三、折衷型191

第三节我国中等教育的政策193

一、中等教育政策的变迁193

(一)师夷制夷的政策193

(二)训政建国的政策195

(三)抗战建国的政策196

(四)戡乱建国的政策199

(五)复国建国的政策200

二、中等教育政策的分析202

(一)国定的教育目标203

(二)划一的学校制度203

(三)均分的管辖权责203

(四)统一的课程教材204

(五)双轨的师资训练205

第六章中等学校的类型213

第一节功能型213

一、英国的功能型中学214

二、法国的功能型中学217

三、西德的功能型中学219

四、美国的功能型中学222

五、中国的功能型中学223

第二节合科型226

一、美国的合科型中学227

二、英国的合科型中学228

三、西德的合科型中学228

四、日本的合科型中学229

五、中国的合科型中学230

第三节综合型231

一、美国的综合型中学231

二、英国的综合型中学232

三、法国的综合型中学234

四、西德的综合型中学235

五、日本的综合型中学235

六、中国的综合型中学236

第七章中等学校的衔接239

第一节学制衔接239

一、一贯型240

(一)中学与小学衔接之一贯型240

(二)高中与初中衔接之一贯型246

(三)高中与专科衔接之一贯型251

二、分段型256

(一)中学与小学衔接之分段型256

(二)高中与初中衔接之分段型262

(三)高中与大学衔接之分段型265

第二节入学制度269

一、学区制269

(一)美国的学区制270

(二)英国的学区制271

(三)法国的学区制273

(四)日本的学区制274

(五)中国的学区制275

二、甄别制277

(一)英国的甄别制278

(二)新加坡的甄别制279

三、淘汰制279

(一)学区考试淘汰制280

(二)学群考试淘汰制281

第三节升学制度284

一、认可制285

(一)单位认可制285

(二)文凭认可制287

(三)能力认可制290

(四)保送认可制292

二、淘汰制305

(一)分段淘汰制305

(二)统一淘汰制308

第八章中等学校的课程317

第一节课程内容317

一、国民中学318

二、高级中学319

三、职业学校320

第二节课程结构323

一、直径一贯型323

二、多重圆周型325

三、螺旋累积型326

四、群集阶梯型328

第三节课程类型329

一、知识结构型330

(一)科目型课程330

(二)相关型课程331

(三)融合型课程332

(四)广域型课程332

(五)核心型课程333

(六)活动型课程334

二、教材功能型335

(一)知识中心课程335

(二)生活中心课程337

(三)社会中心课程339

(四)人本中心课程341

三、形式分类型343

(一)正式课程344

(二)潜在课程346

第九章中等学校的学生351

第一节学生特征351

一、体格352

(一)身高352

(二)体重353

(三)胸围354

(四)体型355

二、性征358

三、智力359

第二节学生结构361

一、人口结构361

二、中学生结构362

三、高中高职及五专前三年学生结构364

四、职校学生结构365

第三节教育绩效366

一、体格发展366

(一)身高366

(二)体重368

(三)胸围370

二、升学率372

三、毕业率375

第四节学生组织378

一、自治会378

(一)演进378

(二)现行组织379

二、救国团381

第十章中等学校的教师387

第一节养成教育387

一、证书制388

(一)西德的证书制388

(二)法国的证书制392

(三)中国的证书制396

二、学位制399

(一)美国的学位制399

(二)英国的学位制402

(三)日本的学位制403

(四)中国的学位制404

第二节进修教育406

一、日间制406

二、暑期制408

三、夜间制410

第三节资格检覈411

一、考试制411

二、认可制412

第四节教师任用414

一、教师资格415

(一)国民中学415

(二)高级中学416

(三)职业学校417

二、分发实习418

三、甄选介聘420

(一)初选421

(二)复选424

(三)介聘425

第五节教师素质425

一、国民中学426

(一)学历结构分析426

(二)检定资格分析426

(三)年龄结构分析428

(四)服务年资分析429

二、高级中学431

(一)学历结构分析431

(二)检定资格分析432

(三)年龄结构分析432

(四)服务年资分析433

三、职业学校435

(一)学历结构分析435

(二)检定资格分析436

(三)年龄结构分析436

(四)服务年资分析438

第十一章中等学校的行政441

第一节行政特质441

一、专业化441

二、科学化442

三、民主化443

四、制度化443

第二节行政组织444

一、隶属机构445

二、组织结构446

三、决策机构450

第三节行政人员454

一、任用455

二、资格455

(一)校长455

(二)主任459

三、甄选460

(一)初选460

(二)复选466

第十二章中等教育的展望469

第一节目标与功能469

一、高级中学教育目标究竟是升学预备?抑兼职业训练?469

二、中等教育究竟是严格淘汰?抑作适切辅导以完成预期的目标?470

第二节法令与政策472

一、中等教育的主管单位究竟是中教司?是国教司?抑为技职司?472

二、中等学校师资规划单位究竟是中教司?是国教司?是技职司?抑为各司统管?473

三、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精神国防教育?抑为自由专业教育?474

四、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一元制?抑为多元制?475

五、中等学校教师资格之检覈究竟是一科?抑为多科?476

六、中等学校教师资格审查标准究竟是毕业证书?抑为教育学分证书?476

七、后段中等教育发展重点究竟是普通教育?抑为职业教育?477

第三节学制与衔接479

一、高级中学型态究竟是功能型?是合科型?抑为综合型?479

二、中等学校之衔接究竟是一贯型?抑为分段型?480

三、中等学校毕业生升学制度究竟是淘汰制?抑行认可制?482

四、特殊教育究竟是行隔离制?抑采统合制?483

五、资赋优异学生的教育究竟是加速制?是充实制?是分组制?抑为综合制?484

第四节课程与教材485

一、国民中学课程究竟是科目型?是合科型?抑为广域型?485

二、高级中学课程究竟是文理分组?抑为自由选修?486

三、国民中学特殊教育究竟是实验?抑为推广?487

第五节行政与师资488

一、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之核心课程究竟是普通科目或专业科目?抑为专门科目?488

二、中等学校教师究竟是分科培养?抑为合科训练?489

三、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分段培养?抑授同一课程?491

1985《中等教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瞿立鹤著 1985 教育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教育事典  初等教育卷(1994 PDF版)
中国教育事典 初等教育卷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1994 PDF版)
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
1994
アメリカ中等教育史(1966.05 PDF版)
アメリカ中等教育史
1966.05 誠信書房
中等教育史 2(1974.09 PDF版)
中等教育史 2
1974.09 講談社
中等教育史 1(1975.06 PDF版)
中等教育史 1
1975.06 講談社
二十一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民国23.07 PDF版)
二十一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
民国23.0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法令  第5编  中等教育(1946 PDF版)
教育法令 第5编 中等教育
1946
中等教育( PDF版)
中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1988 PDF版)
中国高等教育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中国高等教育(1987 PDF版)
论中国高等教育
1987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制演变(1991 PDF版)
学制演变
199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高等教育史(1983 PDF版)
中国高等教育史
1983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1994 PDF版)
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1995 PDF版)
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
1995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中国教育事典  高等教育卷(1994 PDF版)
中国教育事典 高等教育卷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