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求取 ⇩

第八章边防1

第一节历代边防1

先秦之边防1

一 商代之边防1

周代之边防2

(一)西周之边防2

(二)东周之边防3

三 秦之边防6

两汉之边防8

匈奴之征伐8

(一)匈奴之强与汉初之和战8

(二)武帝之征讨11

(三)匈奴之臣服15

西域之经营21

(一)汉初西域之概况21

(二)张骞之出使西域24

(三)西域诸国之征伐26

(四)东汉对西域之经营33

魏晋南北朝之边防40

五胡乱华之前后40

(一)北方匈奴族系43

(二)西南氐羌族系46

(三)东北鲜卑族系50

南北朝对峙之局54

(一)宋与北魏55

(二)齐与北魏56

(三)梁与北魏(东魏、西魏)57

(四)陈与北周、北齐及隋58

(五)北魏与柔然59

隋唐之边防61

东北之征伐61

(一)奚61

(二)契丹62

(三)室韦63

(四)高丽63

北方之平定66

(一)突厥66

(二)铁勒73

三 西域之经营76

西北之平定79

(一)吐谷浑79

(二)党项81

(三)天竺82

五 西南吐蕃之招抚82

海外及南方诸国之经略85

(一)倭奴国85

(二)流求85

(三)林邑86

(四)赤土86

两宋之边防87

北宋87

(一)辽87

(二)西夏90

(三)抚水州蛮93

(四)广源州蛮95

(五)吐蕃98

南宋103

(一)金103

(二)蒙古112

元代之边防124

三次西征126

(一)第一次西征126

(二)第二次西征132

(三)第三次西征134

征讨邻国136

(一)高丽之役136

(二)日本之役137

(三)占城之役138

(四)安南之役139

(五)缅甸之役140

(六)爪哇之役141

明代之边防141

明初之征讨143

(一)鞑靼与瓦剌之征伐143

(二)安南之归附147

(三)西南之经营151

(四)琉球之臣服152

(五)朝鲜之臣服154

明代之外患156

(一)鞑靼与瓦剌之寇边156

(二)倭寇之骚扰东南165

(三)中日朝鲜之役170

(四)后金之入侵173

清代之边防185

清初之武功185

(一)南明之灭亡185

(二)三藩之戡定188

(三)台湾之平服190

(四)蒙族与回部之征服192

(五)西藏之内属与苗疆金川之开辟195

(六)藩属之经营198

清末苗回之乱200

(一)贵州苗乱200

(二)云南回乱201

(三)陕甘回乱203

(四)新疆回乱205

清末列强之瓜分206

(一)苏俄之侵略206

(二)日本之侵略238

(三)法国之侵略272

(四)英国之侵略与边藩之丧失296

第二节历代边防经略名家304

周代304

一 南仲304

二 尹吉甫304

秦代305

一 蒙恬305

汉代305

一 周亚夫305

二 李广306

三 卫青306

四 霍去病307

五 赵充国308

六 陈汤309

七 冯奉世309

八 张骞310

九 郑吉310

一〇 耿恭311

一一 邓训312

一二 马援313

一三 班超314

一四 班勇316

一五 虞诩318

一六 皇甫规320

一七 段颎320

一八 窦融324

一九 窦固325

二〇 孔奋326

327

一 徐邈327

二 张既327

三 苏则328

四 李贤328

晋代328

一 马隆328

隋代329

一 裴矩329

唐代330

一 李靖330

二 苏定方330

三 薛仁贵331

四 张仁愿331

五 杜暹332

六 郭震332

七 萧嵩333

八 薛讷333

九 王忠嗣334

宋代334

一 曹玮334

二 张叔夜335

三 韩琦335

四 范仲淹336

五 狄青337

六 庞籍339

七 种世衡339

八 王韶340

九 高遵裕340

一〇 种谊341

一一 赵隆341

一二 苗授342

一三 姚雄342

一四 范育343

明代345

一 汤和345

二 项忠345

三 马文升346

四 余子俊346

五 秦纮347

六 杨一清348

七 王琼348

八 梁震349

九 宋晟349

一〇 杨荣349

一一 史昭350

一二 许进350

一三 陈九畴351

一四 彭泽353

一五 王越354

一六 王守仁358

一七 俞大猷362

一八 戚继光367

一九 熊廷弼372

二〇 袁崇焕382

二一 杨鹤392

清代394

一 年羹尧394

二 岳钟琪398

三 策棱403

四 左宗棠406

五 刘锦棠412

第三节历代边疆大事年表415

壹 三代415

贰 秦代418

叁 两汉419

肆 魏438

伍 晋代440

陆 南北朝445

柒 隋代457

捌 唐代460

玖 五代482

拾 宋代482

拾壹 元代507

拾贰 明代511

拾叁 清代534

拾肆 民国567

第九章侨务587

第一节华侨之移殖587

移殖之动因587

一 经济之动因587

二 政治之动因589

三 其他590

移殖之环境594

中外交通之开辟594

(一)中国与南洋之交通594

(二)中国与日本之交通603

(三)中国与西亚及欧洲之交通613

(四)中国与美洲之交通615

沿海各省之自然环境619

(一)河北省619

(二)山东省620

(三)江苏省620

(四)浙江省621

(五)福建省621

(六)广东省622

西南各省之政治环境623

(一)云南省623

(二)西藏地方624

移殖之时代624

殖民之先驱(先秦两汉迄唐宋)624

(一)先秦华侨之移殖624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华侨之移殖629

(三)隋唐华侨之移殖637

(四)宋代华侨之移殖641

中国势力时代(元代)653

(一)元代侨日华僧纪略654

(二)元代侨日华僧对日本文化之贡献655

中西势力接触时代(明代)657

(一)东南亚沿海之华侨情形657

(二)西部南洋群岛之华侨情形664

(三)菲律宾群岛之华侨情形671

欧人势力时代(清代迄今)686

(一)清代南洋群岛华侨之情形686

(二)清代中南半岛华侨之情形699

(三)清代菲律宾群岛华侨之情形704

(四)清代美、加华侨之情形706

(五)清代其他地区华侨之情形720

第二节华侨之分布732

世界华侨人口动态732

一 由于交通物产气候之不同733

二 由于向外就业谋生之需求733

三 由于大陆沦陷人民奔向自由之意愿734

贰 华侨人口统计及其分布735

叁 历年华侨人口比较736

第三节华侨之社会739

组织型态739

一 华侨社团组织探源739

二 各地区特殊情况741

华侨社团组织类别743

(一)综合团体743

(二)乡族团体744

(三)社会团体747

(四)职业团体750

(五)文教团体752

社会教育755

华侨社会教育之发生755

(一)语言756

(二)饮食756

(三)衣服756

(四)居住757

(五)岁时节令757

(六)一般礼俗758

华侨社会教育之设施759

(一)华文报刊759

(二)书报社760

(三)图书馆761

(四)中文补习班761

(五)音乐、舞蹈、戏剧社762

(六)体育会763

(七)广播电台、播音社、视听中心764

华侨社会教育之重要性765

(一)当地环境变改·社教更形重要765

(二)侨校遭受限制·社教尤不可废766

华侨社会教育之改进767

(一)以复兴中华文化为中心目标768

(二)健全机构组织768

(三)推广视听教育769

(四)普遍供应资料769

(五)发动筹募基金770

(六)加强内外交流770

经济特性775

一 华侨外移目的为侨居性而非移殖性775

二 华侨经济本质富适应性而无排拒性776

三 华侨经济活动为服务性而兼建设性777

四 华侨经济事业为媒介性而兼互助性779

第四节华侨之贡献780

华侨对祖国之贡献780

一 对革命之贡献781

二 对建国之贡献782

三 对抗战之贡献785

对反共之贡献788

(一)支持政府反共决策789

(二)结集全球反共力量791

(三)建立反共救国组织793

(四)拥戴革命领导中心795

(五)踊跃捐款劳军救灾797

(六)打击匪伪阴谋活动801

(七)推进国民外交工作826

华侨对世界之贡献840

各种事业之贡献840

(一)垦荒方面840

(二)矿业方面842

(三)农业方面843

(四)交通建设方面844

(五)工业生产方面845

(六)一般文化方面846

(七)反侵略运动方面847

(八)国际反共运动方面848

对世界有贡献之先侨人物851

(一)拓荒“阿钊坡”之杨大钊852

(二)开发诗巫之黄乃裳852

(三)垦辟坤甸之罗芳伯853

(四)经营龙目之张杰诸853

(五)为暹罗御侮复国之郑昭854

(六)石郎卑力之无名英雄854

(七)华侨知名人物之一斑及其贡献854

第五节侨务之政策855

历代政府对华侨之态度855

一 历代之海禁856

二 对侨民之鄙弃860

三 清末之转变863

民国以来之侨务政策866

一 侨务政策之确立866

二 抗战前之侨务政策869

三 抗战时期之侨务政策871

四 复员时期之侨务政策875

五 侨务机构之嬗变878

政府迁台后之侨务政策881

一 民国四十年制定之侨务政策882

二 侨务会议与加强海外工作方案884

三 华侨文教与经济工作纲领888

四 民国五十三年研订之侨务方针892

现阶段之侨务政策896

一 当前侨务工作之重要性896

二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时代背景897

三 当前客观事实之演变897

四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理论基础900

五 当前侨务努力之目标与工作要领901

六 争取海外战场之最后胜利903

1989《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明编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2册(1982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2册
1982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1982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
1982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5册(1985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5册
1985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4册(1984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4册
1984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3册(1983.10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3册
1983.10 中华文化基金会
环华百科全书  第14卷( PDF版)
环华百科全书 第14卷
儿童教育出版社
中华百科全书  3( PDF版)
中华百科全书 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华百科全书  第1-10册(1983 PDF版)
中华百科全书 第1-10册
1983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3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3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1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1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0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0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9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9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