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9册》求取 ⇩

第一章语言1

第一节概说1

壹 语言之起源1

贰 语言之性质4

叁 语言研究之兴起7

肆 语言研究之目的7

伍 现代语言学之范围8

第二节语音8

语音之物理基础8

一 音波、音长、音色、音强、音高9

二 振动与共鸣14

三 基音与陪音14

四 振幅与频率16

周期与相位16

六 乐音与噪音17

语言之生理基础18

一 发音器官图18

二 语音发生之程序19

三 语音发生之生理现象19

语音之分析23

一 辅音23

二 元音35

三 半元音44

四 音素之鼻化44

五 各种音素之结合46

音位48

一 音位之涵义48

二 音位之特性49

三 语音之辨义形态与无义形态52

四 音位之归纳53

五 音位与分音55

六 首音位与次音位57

七 超音质音位59

八 音位学与音位系统61

音变62

一 音变之条件与趋势62

二 音变之过程63

三 音变之规律64

四 音变之现象65

五 音变之结果76

音标77

一 国际音标表77

二 国际音标标音法80

三 标音举例81

柒 外语译词与借词82

第三节语法82

壹 中国语法学发展鸟瞰82

贰 语言学上有关语法名词汇释104

叁 字、词、语、句113

肆 语之构成114

伍 复词之特性116

陆 复词之种类118

柒 词类126

捌 句子之种类129

玖 简句与繁句138

拾 组合式词语139

拾壹 致动用法与致使繁句141

拾贰 意动用法与意谓繁句146

拾叁 被动式148

拾肆 省略150

拾伍 复句之关系153

拾陆 标点符号186

第四节中国境内语言群之分布194

汉藏语族195

一 汉语系196

二 洞泰语系196

三 苗傜语系196

四 藏缅语系197

贰 南亚语族198

阿尔泰语族199

一 突厥语199

二 蒙古语200

三 通古斯语200

肆 印欧语族200

伍 南岛语族201

第五节汉语方言201

壹 古代汉语方言201

贰 有关“方言”之注疏及著述206

现代汉语方言215

一 北方话216

二 吴方言219

三 湘方言225

四 赣方言230

五 客家方言233

六 粤方言236

七 闽南方言240

八 闽北方言245

第二章文字249

第一节文字概说249

壹 中国文字之称谓249

贰 中国文字之要素251

叁 中国文字之特性254

肆 字形与文字学258

伍 字音与声韵学259

陆 字义与训诂学260

柒 文字学与小学261

第二节字形分述262

壹 中国文字之渊源262

贰 中国文字之初造265

中国文字构造之原则268

一 六书之名称与次第268

二 六书之分类272

三 六书之义例273

肆 中国文字演进之原则357

中国文字字体之演变361

一 甲骨文361

二 钟鼎文403

三 籀文408

四 小篆411

五 隶书414

六 楷书417

七 行书420

八 草书421

中国文字学简史425

一 先秦时代425

二 秦汉时代426

三 唐宋元明时代427

四 清代429

五 民国以后431

第三节字音分述432

壹 中国文字字音之要素432

434

一 声之名称434

二 辅音与声母435

三 声目之缘起436

四 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438

五 字母之清浊441

六 字母之发送收444

七 声母发音部位异名表448

八 字母与五音、七音、九音之关系451

九 陈澧之反切系联条例453

十 陈澧系联条例之批评455

十一 广韵反切上字与声类458

十二 声纽之音读469

十三 古声之研究474

489

一 韵母之结构489

二 阴声、阳声及入声491

三 开合、洪细492

四 等呼493

五 广韵韵目及四声相配表496

六 广韵之韵类501

七 广韵诸家分类异同表502

八 广韵韵类之音读531

九 广韵之同用独用544

十 诗韵544

十一 古韵之研究549

619

一 声调之意义619

二 声调之起源620

三 国语声调624

四 中古声调627

五 古调之研究629

中国文字注音方法631

一 形声字之音符法631

二 譬况法634

三 借读法636

四 直音法640

五 反切641

六 注音符号652

国语音系666

一 声符之类别667

二 韵符之类别671

三 结合韵符672

四 拼音674

五 儿化韵679

六 声调689

七 国字之音变689

八 轻声699

中国声韵学简史708

一 声韵学之酝酿与源起708

二 韵书之编纂709

三 字母与等韵图729

四 明清以后之古音学与切韵学731

五 现代中国声韵学733

第四节字义分述734

中国文字字义之种类734

一 本义734

二 引申义735

三 假借义737

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738

一 一词多义739

二 一义多词742

中国文字训诂之方式746

一 互训747

二 推因748

义界752

中国文字训诂之次序754

一 求证据754

二 求本字755

三 求语根757

训诂条例758

一 形训条例758

二 声训条例760

三 义训条例766

陆 训诂常用术语773

中国训诂学简史780

一 训诂之萌芽期780

二 训诂之奠基期781

三 训诂之发展期782

四 训诂之全盛期786

五 训诂之展望期788

第五节文字学家与文字学书789

壹 历代文字学家名录789

历代重要文字学家小传846

一 扬雄846

二 许慎846

三 张揖847

四 郭璞847

五 徐铉848

六 徐锴848

七 郑樵849

八 顾炎武849

九 江永850

十 江声851

十一 戴震852

十二 钱大昕852

十三 段玉裁853

十四 钱塘853

十五 桂馥854

十六 邵晋涵854

十七 钱坫855

十八 钱大昭855

十九 王念孙856

二十 郝懿行857

廿一 姚文田857

廿二 严可均858

廿三 阮元858

廿四 王引之859

廿五 王筠860

廿六 朱骏声860

廿七 俞樾861

廿八 孙诒让861

廿九 罗振玉862

三十 章炳麟863

卅一 王国维863

卅二 刘师培864

卅三 黄侃865

历代文字学要籍提要866

一 文字类866

二 声韵类881

三 训诂类897

1989《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9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明编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6册(1987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6册
1987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2册(1982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2册
1982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1982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
1982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5册(1985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5册
1985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4册(1984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4册
1984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3册(1983.10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3册
1983.10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百科全书  第1-10册(1983 PDF版)
中华百科全书 第1-10册
1983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3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3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2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1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1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0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0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1989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7册(1987 PDF版)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7册
1987 中华文化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