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程》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1

一、社会心理的内涵1

二、社会心理的特征3

三、社会心理现象5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6

一、众说纷纭的社会心理学定义6

二、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0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

一、社会心理学的一般方法13

二、专门方法14

三、具体方法15

第四节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18

一、研究社会心理学对于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8

二、研究社会心理学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

三、研究社会心理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

四、研究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1

五、研究社会心理学对于做好其他工作的意义22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24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4

一、社会心理学在哲学中的孕育24

二、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诞生28

三、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兴起31

第二节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状况33

一、美国的社会心理学33

二、日本的社会心理学35

三、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37

第三节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39

一、解放前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初步发展39

二、50—70年代我国社会心理学境况42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近况43

第三章社会环境、主体与社会心理45

第一节社会环境与社会环境理论45

一、社会环境的实质45

二、两种社会环境理论48

第二节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50

一、经济环境对社会心理的影响50

二、政治环境对社会心理的影响52

三、文化环境对社会心理的影响56

第三节主体对社会心理的影响61

一、个体人格对社会心理的影响62

二、社会性格对社会心理的影响64

三、民族性格对社会心理的影响65

第四章个体社会化68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68

一、社会化的概念68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69

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71

一、社会教化71

二、个体内化77

第五章社会认知80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80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80

二、社会认知的特点81

三、社会认知的范围84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层次和途径86

一、外显行为认知86

二、推论与社会认知88

三、对心理状态的判断91

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93

一、社会文化与社会认知93

二、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参照95

三、情境与社会认知97

第六章社会角色100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100

一、什么是社会角色100

二、社会角色的意义103

第二节角色扮演106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106

二、影响角色扮演的因素108

三、如何扮演社会角色110

第三节角色冲突112

一、什么是角色冲突112

二、角色冲突的种类113

三、角色冲突的原因115

四、角色冲突的消除115

第四节性别角色117

一、性别角色差异117

二、性别角色歧视119

三、性别角色整合121

第七章自我意识124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124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124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124

三、自我意识的机能128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29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129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132

第三节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133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133

二、自我认知的方式135

三、自我评价的方法138

第四节自我表现140

一、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140

二、自我表现的方式143

第八章社会动机147

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147

一、什么是社会动机147

二、需要与动机149

第二节动机的结构152

一、什么是动机的结构152

二、动机的模式152

三、影响动机的因素153

第三节动机性行为155

一、行为的基本模式155

二、行为的共同特征156

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56

四、动机对行为的作用158

第四节亲和与利他158

一、亲和动机与行为表现158

二、利他动机与行为表现160

第五节侵犯164

一、侵犯动机与行为164

二、侵犯的克服与抑制166

第九章成就和挫折心理169

第一节成就心理169

一、成就对人的意义169

二、成就的有关理论171

三、成就的心理行为反应174

第二节挫折心理175

一、挫折的不可回避性176

二、挫折的心理作用178

三、基本挫折反应179

第三节成就感的养成184

一、成就感的培养原则185

二、成就感的培养方法186

第四节挫折的消除187

一、心理承受力与挫折187

二、消除挫折的基本方法188

第十章社会态度190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190

一、什么是社会态度190

二、社会态度的构成192

第二节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机能197

一、社会态度的形成197

二、态度的机能198

第三节社会态度的改变200

一、社会态度转变的理论200

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1

三、改变态度的基本方法202

第四节态度与行为203

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203

二、影响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条件和因素204

第五节社会态度的测量207

一、量表测量207

二、其他测量210

第十一章人际沟通212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212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212

二、人际沟通的模式213

三、人际沟通的种类214

四、人际沟通的意义216

第二节人际沟通的途径与手段218

一、人际沟通的途径218

二、人际沟通的手段220

第三节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222

一、人际沟通的主、客体222

二、沟通背景224

第四节人际沟通的技巧225

一、人际沟通的媒介运用技巧225

二、人际沟通的其他主要技巧227

第十二章人际影响231

第一节人际影响概述231

一、什么是人际影响231

二、人际影响的理论232

第二节人际影响的结构235

一、人际影响的范围235

二、人际影响的相关因素236

三、人际影响的主要方式236

第三节人际吸引244

一、人际吸引的内容245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248

三、人际吸引的增强251

第四节人际影响的建立253

一、人际影响的途径与手段253

二、不正确人际影响的矫正256

第十三章群体心理261

第一节群体概述261

一、什么是群体261

二、群体的种类262

三、群体的功能265

第二节群体互动267

一、群体互动的涵义和一般模式267

二、群体互动的心理效应268

三、群体互动律270

第三节群体规范与群体凝聚力273

一、群体规范273

二、群体凝聚力276

第四节群体决策与群体领导279

一、群体决策279

二、群体领导282

第十四章大众心理现象287

第一节什么是大众心理现象287

一、时尚287

二、流言290

三、舆论293

四、集群行为295

第二节大众心理的影响因素297

一、群体和个体特征297

二、个体间的交往298

三、社会情境299

四、社会文化299

第三节大众心理现象形成的内部机制300

一、暗示对大众心理现象形成的意义300

二、模仿对大众心理现象形成的意义300

三、感染对大众心理现象形成的意义301

第四节大众心理现象的控制与调节302

一、控制和调节的涵义302

二、控制和调节的具体方法303

1993《社会心理学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乔德君等主编 1993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