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2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9

(三) 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11

二、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2

(一)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2

(二)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15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6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16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20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21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23

一、远古时代的社会心理现象23

二、中国古代社会心理学思想27

(一)从文化典籍来说28

(二)思想家的社会心理学思想28

(三)中国古代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地位35

三、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诞生38

四、科学社会心理学的诞生44

(一)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44

(二)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趋向47

第三节  心理与心理实质52

一、什么是心理54

(一)心理过程54

(二)个性特征55

二、心理的实质56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57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64

(三)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66

(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66

第二章  理论和派别68

第一节  构造学派71

一、构造学派的基本思想72

二、构造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76

(一)构造学派的积极方面76

(二)构造学派的消极方面77

第二节  机能学派80

—、机能学派的基本思想81

(一)早期的机能主义81

(二)机能主义的正式发展83

二、机能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87

第三节  行为主义89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89

(一) 旧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90

(二)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95

二、行为主义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99

第四节  格式塔派103

一、格式塔学派的基本思想104

二、勒温及其场论113

三、格式塔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119

第五节  精神分析120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质121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构成127

(一)压抑学说128

(二)泛性主义129

(三)释梦学说130

(四)升华学说133

三、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派别134

(一)后弗洛依德主义心理学134

(二)新弗洛依德主义心理学141

(三)新、旧弗洛依德学派的比较146

四、精神分析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148

第三章  需要与动机151

第一节  人类的需要152

一、什么是需要152

(一)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56

二、需要种类的不同划分法156

(二)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158

三、需要的产生161

(一)需要与活动的关系161

(二)激起需要的条件162

四、需要学说164

(一)需要结构的实属164

(二)需要结构的层次167

(三)需要结构的分析177

(一)行为推断181

五、需要的测量181

(二)主观报告182

(三)投射技术183

第二节  动机183

一、行为的共同特征184

二、动机的一般概念185

三、动机与目的188

四、动机的性质与力量191

五、动机体系194

(一)动机种类194

(二)动机体系195

六、影响动机模式的决定因素197

七、意志结构的特点200

(一)采取决定阶段201

(二)执行决定阶段202

第四章  影响行为的因素205

第一节  认知过程206

一、认知过程的心理特点207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207

(二)影响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208

(一)个人的认知是经过选择后组成的222

二、认知原理222

(二)根据刺激物本身状况将认知发展成为体系223

(三) 认知的特性受系统的某一部分影响227

(四)认知结构的平衡理论228

(五)认知变迁受个性心理特性影响230

第二节  社会意识234

一、意识对行为的影响235

(一)意识的实质235

(一)社会意识的种类239

二、社会意识对行为的影响239

(二)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关系239

(二)社会意识对行为的影响241

第三节  角色认知246

一、角色概念246

二、角色结构247

三、角色观念的形成249

(一)角色观念形成的阶段249

(二)角色观念形成的心理功效254

第一节  相互交往256

第五章  社会交往256

(一)社会交往的作用257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257

(二)社会交往的形式259

二、社会交往的手段261

(一)言语交往手段261

(二)非言语交往手段263

三、相互交往理论264

(一)象征性交往理论264

(二)场合的研究265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组成成分266

第二节  人际关系266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266

(二)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267

(三)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274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279

(一)人际关系的不同需求279

(二)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281

(三)了解人际反应特质的意义282

(二)得失理论283

三、人际吸引的理论283

(一)相等理论283

四、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284

五、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285

(一)感受性训练286

(二)角色扮演法288

六、人际关系的测量288

第三节  谋略决策291

一、谋略的定义292

二、谋略的构成293

三、谋略的种类294

(一)常规式294

(二)利导式295

(三)迂回式295

(四)冲击式295

四、谋略的选择296

第六章  社会控制298

一、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因素299

(一)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分析299

第一节  社会化过程299

(二)社会心理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05

二、社会化的心理结构307

(一)增强导向能力307

(二)完善道德结构308

三、社会化的具体发展过程311

第二节  相符行为317

(二)服从的实验研究318

(一)社会顺从与服从318

一、顺从与服从318

二、冲突与适应321

(一)社会冲突321

(二)社会适应326

第三节  舆论与宣传329

一、舆论的概念329

二、舆论的特征330

三、舆论的形成与转变332

(一)舆论的形成332

四、舆论对行为的影响333

(二)舆论的转变333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334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335

五、宣传的性质与特点335

(一)宣传的性质335

(二)宣传的特点336

六、宣传的心理策略339

(一)宣传者的威信339

(二)宣传内容及组织340

(三)宣传心理策略的选择341

第四节  谣言与控制343

一、谣言和流言蜚语343

二、谣言的种类345

(一)无意讹传产生谣言的原因分析345

(二)有意捏造形成谣言的原因分析349

三、谣言的传播350

(一)谣言传播的条件350

(二)谣言传播的过程351

四、谣言的影响352

(一)谣言对于个人的影响352

(二)谣言对于团体的影响353

(三)谣言是衡量士气的指数354

五、谣言的控制355

第五节  离轨行为355

一、离轨问题研究的历史356

二、离轨基本理论358

(一)离轨管教论358

(二)离轨贴标签论359

三、离轨的类型360

(一)初发型离轨360

(二)复发型离轨361

四、离轨对社会的影响362

(一)明确了道德界限363

(二)加强了社会控制363

(三)积累了斗争经验365

第七章  社会态度366

第一节  态度的性质与功效367

一、态度的概念367

(一)态度的定义367

(二)态度的构成367

(三)态度与愿望的关系368

(四) 态度与行为369

(五)态度结构372

(六)态度特点373

二、态度的功效374

(一)态度与社会性判断374

(二)态度与忍耐力375

(三)态度与学习376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77

—、态度的形成377

(四)态度与工作效率377

(一)态度在欲望满足中得到发展378

(二)个人的态度受吸收新知识的影响378

(三)个人与团体关系决定基本态度的形成378

(四)个体的态度折射出他的人格特征379

(五)其它因素的影响381

二、态度的改变381

(一)态度改变的形式381

(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383

(三)态度改变的起因387

(一)态度改变理论的研究392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392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394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399

一、态度的测量400

(一)态度测量的方法400

二、测量态度尺度的基准407

(一)信息交流的内容分析407

(二)原有态度对评价的影响408

第四节  意见与成见409

一、意见与态度的异同点411

二、意见对行为的影响412

(一)指导行为412

(二)纠正行为412

(三)激励行为413

(四)加强行为413

(五)阻止行为413

一、社会行为的特殊性414

(一)社会刺激的分类414

第一节  社会助长414

第八章  社会促进414

(二)社会行为的分类417

二、社会促进作用对行为的影响419

(一)社会促进作用419

(二)社会促进的功效419

(三)社会促进的形式422

三、社会助长的时狂现象423

(一)时尚概述423

(二) 时尚对人们行为的影响425

四、社会助长中的个别差异426

第二节  集体行为431

一、集体行为的性质与特点431

(一)集体行为的类型432

(二)集体行为的产生433

(三)集体行为的特点436

(四)社会不安的特点440

二、群的基本理论442

(一)一致性幻觉理论443

(二)感染理论443

(三)辐合理论448

(四)茁生理论449

(五)紧急规范论451

三、群的类型452

第九章  团体构成455

第一节  团体与功效455

一、团体概念455

(一)什么叫团体455

(二)团体的特征456

二、团体的种类458

(二)非正式团体459

(一)正式团体459

三、团体的功效463

(一)团体对组织的功能463

(二)团体对个人的功能464

第二节  团体与个人470

一、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470

(一)社会助长作用470

(二)社会标准化倾向471

(三)社会顾虑倾向472

(四)社会从众行为473

二、团体中人际关系的层次479

(一)团体压力产生的过程480

三、团体压力480

(二)团体压力的意义481

(三)个体对团体压力的对抗482

第三节  团体领袖483

一、团体领袖484

(一)领袖的概念和特点484

(二)领导行为486

(三)领袖类型487

(二)领导权力的社会心理依据489

二、领袖权力的社会心理依据489

(一)社会领导的法则489

第四节  团体结构研究方法493

一、实验研究法493

(一)观察法493

(二)参与观察法495

(三)自我报告法495

二、社会测量法495

本书主要参考及引证书目500

1985《社会心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秉贤著 1985 北京:群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心理学(1996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96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1992 PDF版)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1992
社会心理学(1984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4
社会心理学(1981.05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1.05 恒星社厚生閣
社会心理学(1972.11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72.11 岩波書店
社会心理学(1972.06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72.06 新曜社
社会心理学(1986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6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社会心理学(1979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79 台湾中华书局
社会心理学(1984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4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1988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1984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4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1984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4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社会心理学(1990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90 北京:地质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1987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1986 PDF版)
社会心理学
198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