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之路》
作者 | (日)渡部忠世著;尹绍亭译 编者 |
---|---|
出版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73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6116·20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4037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稻米之路——一部亚洲的文化史1
一、王公贵族之路和庶民之路1
物资交流的道路7
作为文化史课题的“稻的传播”7
以谷壳来说明稻米的传播途径7
通向日本的“稻米之路”7
二、亚洲稻及其分化7
稻,未被完全了解的作物20
亚洲稻和非洲稻的不同陆稻20
陆稻和水稻——栽培及发展过程20
亚洲稻的品种群20
粳稻和籼稻20
栽培稻的生态型和类缘关系20
第二章 遗留于古代土基中的谷壳20
一、稻谷和土基20
镌刻在土基上的历史28
古代土基中的谷壳28
太阳晒干的土基(adobe)28
遗迹土基的发现28
土基的制造方法28
为什么要掺拌谷壳28
二、调查中的问题28
搜集谷壳39
谷粒栽培年代的确定39
遗迹的建筑年代39
栽培史的时间范围39
谷壳产于何地39
谷粒形状的测定39
谷壳变形的可能性39
第三章 考查土基中的谷壳——印度支那半岛之行39
一、泰国和柬埔寨古代土基中的谷壳乌通(U—Thong)的遗迹清迈(Chieng Mai)盆地的遗迹素可泰(Sukhothai)的遗迹大城府(Ayutthaya)的遗迹吴哥(Angkor)遗迹群二、缅甸的“塔国”之行52
哈林基(Halingyi)的遗迹63
拜他诺(Beikthano)和卑谬(Prome)蒲甘(Pagan)——“建寺王朝”的遗迹群曼德勒(Mandalay)周围的遗迹第四章 从粒型的变迁看“稻的作物史”——印度支那半岛栽培稻的变迁63
一、“土基中出现谷壳”以前的情况63
班乾(Ban Chieng)出土的稻谷69
在夜功河(Khwae Yai R.)周围栽过稻米吗?泰国北部栽培植物的遗迹农诺他(Non Nok Tha)出土的古代米二、三种谷粒类型的分布和变迁69
十世纪以前的稻谷类型77
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的谷壳类型77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稻谷类型77
十九世纪以来的稻谷类型77
三、陆稻的兴衰77
大粒型稻是陆稻81
古代遗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81
陆稻的兴盛时代81
陆稻栽培的衰退81
四、类似粳稻的稻,“糯稻栽培圈”的形成81
类似粳稻的圆粒型稻88
早熟的糯稻品种群88
“糯稻栽培圈”的范围88
吃糯米并喝茶的文化圈88
“糯稻栽培圈”的形成过程88
以“糯性食料”作为主食的农耕文化的背景五、印度型(籼)稻——新来的稻种88
印度型(籼)稻的分布特95
征栽培稻的变迁过程95
湄南河平原的稻种变迁95
粘稻的选种和水稻国家泰国95
第五章‘两条传播路线95
一、“湄公系列”的水稻群95
类日本型(粳稻)稻种的分布区99
始于云南而延及老挝、泰国的“稻米之路”二、“孟加拉系列”的水稻群99
印度型(籼稻)的传播路线104
始于印度大陆向东传播的“稻米之路”第六章 印度次大陆之行——再次去搜集土基中的谷壳104
一、在遗迹的宝库里104
期望着到印度次大陆去107
调查古代土基的一些地区107
二、恒河中游流域的土基中的谷壳107
在南丹加尔(Nand angarh)发现类似粳型的谷壳在瓦依萨利(Vaisali)搜集的“团粒米”纳兰达(Nalanda)博物馆的炭化米拉杰吉尔(Rajgir)的土基中的谷壳在鹿野苑(Sarnath)的调查可山必(Kaushanbi)的古代土基库西纳戛拉(Ku-sinagara)的碎土基去祇园精舍(Jetavana Vi-hara)佛迹和类粳型稻的谷壳西孟加拉的炭化米三、南印度、斯里兰卡的谷壳类型118
奥里萨邦(Orissa)的谷壳125
德干(Deccan)高原土基中的谷壳125
在马德拉斯(Madras)周围的调查结果斯里兰卡的诸遗迹第七章 起源于阿萨姆的路线125
一、印度的日本型稻米125
出乎意料的现象130
古代印度栽培稻的变迁130
地区分布的考证130
印度古文献中类似日本型的早熟稻130
二、阿萨姆的稻种130
感光性139
从阿萨姆传入北印度的类粳型稻种139
阿萨姆地区139
阿萨姆的稻作栽培139
阿萨姆的野生稻139
阿萨姆稻种的收集与调查139
阿萨姆是亚洲栽培稻的集中地带139
三、起源于阿萨姆的路线139
各种稻种集团的演出146
印度大陆上的传播途径146
从考古学的结果来看印度稻作栽培的起源第八章 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从阿萨姆、云南到日本146
一、亚洲稻的起源146
阿萨姆和云南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说云南的稻种粳稻和籼稻未分化品种的存在云南的糯稻栽培广泛分布的野生稻连接阿萨姆和云南的动脉围绕亚洲稻米起源的各种学说杰普尔(Jeypore)起源说喜马拉雅山东部起源说各种各样的见解二、向东方传播的途径、扬子江系列157
始于云南的传播路线163
扬子江系列163
籼稻在华南的栽培163
中国的糯稻栽培163
亚洲的“稻米之路”163
三、传到日本的稻米163
最初传到日本的稻种171
籼稻的传入171
糯稻与粘稻的传入171
几条通往日本的“稻米之路”171
后记171
1982《稻米之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渡部忠世著;尹绍亭译 1982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水稻之歌
- 1974 大地出版社
-
- 毫米波电路
- 1988
-
- 斗争之路 米高扬回忆录 (一)
- 1975
-
- 水稻稻热病影响于米质研究
- 1945.12
-
- 稻谷和大米的储藏
- 198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斗争之路 米高扬回忆录 1
- 197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毫米波电路
- 198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 玉米田之死
- 199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耶路撒冷之歌 耶胡达·阿米亥诗选
- 1993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 米诺托之恋
-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克什米尔之歌
- 1958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香稻米 三幕话剧
- 196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优质稻米生产技术
- 199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一起来种稻米
- 2020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