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

三、哲学上的基本派别和不同的历史形态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21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25

第三节 新时期要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28

一、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终身有益28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有的放矢31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4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34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4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38

第二节 物质的属性42

一、物质的运动42

二、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46

第三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时代特征5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50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54

第三章意识及其能动性59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9

一、意识的起源59

二、意识的本质64

第二节 意识的结构和功能68

一、意识的结构68

二、意识的功能73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与意识的新认识77

一、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77

二、人工智能对意识论的丰富与深化81

第四章世界的联系及其基本环节83

第一节 世界的联系83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83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86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88

第二节 普遍联系的基本环节90

一、本质和现象90

二、内容和形式94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98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101

五、原因和结果104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109

第一节 世界的变化和发展109

一、发展及其实质109

二、发展的普遍性和过程性111

第二节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13

一、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113

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15

三、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117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9

第三节 发展的形式和过程125

一、质、量、度125

二、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27

第四节 发展的趋势和道路130

一、辩证的否定观130

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32

第六章实践和认识135

第一节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35

一、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35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41

三、优化主体素质的认识论意义143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146

一、实践及其特点146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4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53

一、由实践到认识153

二、由认识到实践159

三、认识运动的总过程162

第七章真理166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166

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166

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71

第二节 真理的发展过程177

一、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过程177

二、真理在不同见解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184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88

第八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91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91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91

二、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93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96

一、人类社会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196

二、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01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02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05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05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207

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9

第九章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212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12

一、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12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16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22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2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改革230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30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23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236

第十章阶级和国家的本质244

第一节 阶级和革命244

一、阶级的产生244

二、阶级斗争247

三、社会革命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矛盾250

一、阶级矛盾的新变化250

二、正确处理不同的社会矛盾252

第三节 国家和人民民主专政255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55

二、国家的职能256

三、人民民主专政258

第十一章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文明26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266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266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69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270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70

二、道德273

三、宗教279

四、艺术282

五、科学285

第三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288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88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90

第十二章人的作用和社会发展295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295

一、个人和社会295

二、人的本质297

三、人的价值299

第二节 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01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01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07

第三节 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313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13

二、社会进步和人类的自由、解放316

三、社会进步与人的素质优化318

199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叶敦平主编 199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1999 PDF版)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
1999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