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下》
作者 | 王文卿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9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20376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8934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四篇1
第十四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1
第一节 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1
一 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
二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客观的4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10
一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其辩证关系10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1
第十五章 社会基本矛盾15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5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15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0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3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3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7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改革30
一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30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改革32
第十六章 阶级 国家 革命3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39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39
二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3
第二节 国家47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47
二 国家的职能49
三 国体和政体52
第三节 社会革命55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55
二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57
三 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转变过程中的阶级和国家59
第十七章 社会意识64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及其构成64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64
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66
三 社会意识的构成69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73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73
二 道德75
三 艺术78
四 宗教81
第三节 社会精神文明83
一 精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83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4
第十八章 科学和社会87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87
一 科学的本质87
二 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89
三 科学活动的特点91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93
一 科学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93
二 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96
三 其他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98
第三节 科学的社会作用和新技术革命99
一 科学推动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99
二 科学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101
三 科学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102
四 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104
第十九章 生活方式108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108
一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08
二 生活方式的基本形式110
三 生活方式的层次和类型113
第二节 生活方式形成、演变的条件及相对独立性114
一 生活方式形成和演变的条件114
二 生活方式的相对独立性1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120
一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点120
二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122
第二十章 人和社会125
第一节 人的本质125
一 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考察125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128
第二节 人的价值130
一 什么是人的价值131
二 两种不同的人的价值观133
第三节 人的作用136
一 群众的作用136
二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139
三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相互关系142
第五篇146
第二十一章 能动的反映论146
第一节 反映论146
一 两条认识路线146
二 反映论的特点148
第二节 可知论149
一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49
二 唯心主义可知论与唯物主义可知论153
第三节 唯物辩证的反映论156
一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156
二 唯物辩证的反映论的根本特点158
第二十二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161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161
一 认识的主体161
二 认识的客体164
三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65
第二节 实践的实质、特征和形式168
一 实践的实质和结构168
二 实践的特征和基本形式171
第三节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74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74
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6
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78
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78
第二十三章 认识的辩证运动180
第一节 实践到认识180
一 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180
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84
三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87
第二节 认识到实践188
一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188
二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条件189
三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途径和方法190
第三节 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92
一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192
二 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193
三 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4
第二十四章 真理199
第一节 真理及其价值199
一 客观真理199
二 真理的价值202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204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4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206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209
一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09
二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0
第四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12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2
二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13
第五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216
第二十五章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同一219
第一节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关系219
一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是唯物辩证的统一219
二 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221
三 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一致223
四 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225
第二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227
一 归纳和演绎228
二 分析和综合230
三 抽象和具体233
四 逻辑的和历史的237
第二十六章 必然和自由243
第一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43
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243
二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245
第二节 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248
一 必然和自由的辩证关系248
二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过程253
后记258
1989《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文卿等主编 198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8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0年07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2 吉林省工科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7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篇
- 1991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
-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93 中共中央党校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7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99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1990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