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篇》求取 ⇩

第一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5

第一节哲学15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5

二、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16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8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8

二、哲学的党性原则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21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划时代的思想成果28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31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36

第一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36

一、物质观的历史发展36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37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0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3

一、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性43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45

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48

第三节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1

一、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51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4

三、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56

第三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59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59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59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61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64

一、意识是人脑的属性64

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66

三、信息与思维模拟68

第三节意识的作用71

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71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74

第四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78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78

一、联系的普遍性78

二、联系的多样性81

三、联系的系统性84

第二节世界的永恒发展87

一、联系与发展87

二、发展的实质89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90

第三节联系发展的规律性92

一、规律及其特点92

二、规律的类型和层次94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与范畴的理论体系96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99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99

一、原因与结果的一般含义99

二、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100

第二节必然性与偶然性103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一般含义103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05

第三节可能性与现实性107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一般含义107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10

第四节形式与内容112

一、形式与内容的一般含义112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113

第五节现象与本质116

一、现象与本质的一般含义116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118

第六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22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122

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122

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26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9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133

一、质、量、度133

二、量变与质变137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140

一、辩证否定140

二、否定之否定143

三、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46

第七章社会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148

第一节从自然到社会148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48

二、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150

三、社会物质形态的特殊本质151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54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4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7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1

第三节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63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163

二、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系166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168

第八章社会发展的动力171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71

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1

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需要的规律175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79

第二节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8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82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方向184

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186

第三节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189

一、科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89

二、科学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192

三、科学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195

第九章阶级、国家、革命199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199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199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01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203

第二节国家205

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205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07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208

第三节社会革命210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10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作用212

第十章社会意识214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构成214

一、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214

二、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216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218

第二节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219

一、艺术219

二、道德221

三、宗教223

四、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26

第三节社会意识的特点与精神文明建设228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28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231

第十一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4

第一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3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4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238

三、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240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243

一、人的本质243

二、人的价值245

三、人的自由248

第三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52

一、人生的目的和意义252

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55

三、个人前途与社会发展规律257

第十二章认识和实践261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261

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61

二、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264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66

第二节认识的基础268

一、实践及其特点26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70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272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273

一、从实践到认识273

二、从认识到实践276

三、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及其意义277

第十三章认识的科学方法280

第一节认识的科学方法的体系和意义280

一、认识的科学方法的体系280

二、科学的认识方法的意义282

第二节科学认识的感性方法283

一、观察方法283

二、实验方法286

第三节认识的理性方法289

一、统计方法289

二、比较方法291

三、归纳与演绎292

四、分析与综合294

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296

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97

第十四章真理300

第一节客观真理及其属性300

一、真理的科学规定300

二、主观真理论的反科学性302

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03

第二节真理的检验标准306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06

二、逻辑证明的重要性308

第三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309

一、真理与谬误309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12

199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篇》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鲍学根,柯子中主编 1991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2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8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0年07月第1版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0年07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2 吉林省工科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7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1994 PDF版)
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3 中共中央党校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7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9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0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