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求取 ⇩

导言1

一、中日文学关系:一种古老的关系与一门新兴的学科1

二、意义的概念:中日近代文学交流史的范围2

三、文化价值论:不平衡的交流及其规律4

四、历史的进程与文化的进程:中日近现代文学交流史的分期7

五、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的关系转换7

(一)文学交流的话语准备:汉字的“逆输入”9

(二)中介与主体:建筑中国近代文坛的留日学生10

第一编 1840—1917古代的结束与近代的开端15

第一章 文学交流的背景:同一主题下的两种历史15

一、世纪性的文化碰撞:西方舰队的“叩关”15

二、两种文化选择: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进程和结局16

(一)老大帝国的时代悲剧16

(二)日本向近代的转变17

第二章 前近代文学交流的继续:中日传统文人的文字缘21

一、罗森:最早的一本《日本日记》21

二、黄遵宪:了解日本的第一人22

三、何如璋与张桂斯:最后的“翰林笔墨”24

四、“中华名士”王韬25

五、俞樾对日本诗文的编录26

六、竹添井井和《栈云峡雨日记》28

七、冈千仞和冈仓天心的中国行29

八、田冈岭云和《战袍余尘》30

第三章 梁启超的新小说运动与日本文学32

一、近代文学的诞生:日本的先行和中国的迟滞32

二、日本明治文坛与梁启超的文学活动35

三、政治小说:梁启超对日本近代文学的选择40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日文学交流46

一、文学:在不同的历史中对接46

二、章太炎等人的文学活动47

三、苏曼殊与罗卧云的中日之缘48

四、王国维的学术研究与日本50

五、青年鲁迅与近代中日文学交流的升华52

(一)西方近代思潮的流转52

(二)“为人生”的功利性文学观的确立52

(三)日本文学的“近代”与鲁迅的理解55

六、中日近代戏剧运动的交流57

七、《不如归》等作品的翻译和影响58

八、译介日本近代书刊的文化意义60

第二编 1918—1927热情的认同与冷漠的静观65

第一章 艰难的历史过渡65

一、近代文学的价值标准65

二、两种历史节奏68

三、两种文学走向70

四、确立近代文学交流关系的三个阶梯71

五、大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生成73

第二章 热情的认同:近代日本文学在中国76

一、一个新的交流的开端76

二、中国作家的日本文学情缘76

第三章 鲁迅与夏目漱石81

一、思想上的相通:对当下社会的批判82

二、艺术上的相识:讽刺文学的创造86

三、殊途同归: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96

第四章 鲁迅与厨川白村103

一、最早的关注103

二、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及其历史价值105

三、从文学观到世界观109

四、文学创作与个体生命价值的确立111

五、“人间苦”与文艺创作117

六、对人学概念和美学概念的双重超越120

第五章 周作人与日本白桦派129

一、“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白桦派的思想主张与周作人的人生哲学129

(一)历史因缘与思想感应129

(二)托尔斯泰主义与基督教教义131

(三)“个人本位”与“灵肉一致”139

(四)“人的价值”与“辟人荒”143

(五)“幼者本位”与“子孙崇拜”146

二、“新村理想”:150

白桦派的社会学说与周作人的人学理论150

(一)新村之路的人生历程150

(二)新村社会的思想境界152

(三)新村理想的精神内涵156

(四)新村意识的历史评价157

三、人生之路:160

白桦派的自我崇尚与周作人的“亚洲主义”160

(一)志同道合的政治道路160

(二)自我中心的思想逻辑162

第六章 近代日本私小说与创造社小说168

一、日本私小说的产生与论争168

二、私小说的作品世界175

三、私小说的存在与日本的精神风土179

四、创造社对私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认同181

五、封闭与开放:个性主题的两种不同选择184

六、个性主题的两种不同选择188

第七章 冷漠的观照:五四新文学到日本192

一、一个难解之谜:日本对中国新文学的隔膜192

二、先行者:几个专门的刊物193

(一)《支那学》与《北京周报》193

(二)《东洋》、《满蒙》及其他194

三、走向高潮之前:迟到了的日本作家群195

四、不平衡的文学交流196

(一)文学交流的不平衡与不同步196

(二)清醒的功利性抉择与非功利性的文学参照197

第八章 封闭的自我与开放的自我:中日近代文学主题走向的比较200

一、共同的起点与不同的层次200

二、不同的结局与不同的基调204

第三编 1928—1936世界性的趋势与交流的高潮211

第一章 新时代文学的主潮:中日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交流211

一、战争环境下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211

二、政治的分野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兴起213

第二章 中国“革命文学”在日本215

一、日本对中国左翼文学的评介215

二、秋田雨雀对中国左翼戏剧的支持217

三、鲁迅在日本文坛219

(一)初期几种不同的鲁迅观219

(二)佐藤春夫与鲁迅220

1.佐藤春夫对鲁迅的译介与理解220

2.鲁迅对佐藤春夫工作的评价221

(三)《阿Q正传》等作品的翻译和日本鲁迅观的转变226

四、郭沫若等左翼作家与日本左翼文坛227

五、鲁迅等对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译介228

第三章 源流与流传:中日无产阶级文学观的思想本质及其演进231

一、“红色的3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观的生成与流传231

二、源流之一:苏俄“组织形态论”美学思想的提出232

(一)流传1:日本左翼的“组织功能”论文学观234

(二)流传2:后期创造社的“革命文学”观237

三、源流之二:“拉普”派对作家意识的“纯化”241

(一)流传3:青野季吉、藏原惟人的“目的意识”论243

(二)流传4:李初梨、阿英的“阶级意识”理论246

四、总说:理论与现实的错位251

第四章 在自我向群体的转换中:中日无产阶级小说主题变异的比较254

一、“群”:红色三角区中的共同主题254

二、主题变异中的主动与被动256

三、人,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变形261

四、不同的审美追求:夸饰与求真266

第五章 模仿与独创: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268

一、共同母题下的情感倾斜270

二、观念下的感觉与感觉中的观念273

三、艺术追求中的模仿、创造与独特的整体象征275

四、心理分析小说的切近与流向278

第六章 近代日本文学与其他中国作家281

一、周作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281

二、30年代译介的其他日本文艺理论与文艺作品282

三、文学交流高潮的启迪283

第四编 1937—1945战争与文学交流287

第一章 政治化:文学交流视角的根本变化287

一、战争阻断了正常的文学交流287

二、两种不同的交流格局288

三、文学交流的两种观念与两个阶段289

第二章 拒斥与批判:变化了的中国作家的日本文学观291

一、对日本反战作品的译介和对“圣战文艺”的谴责291

二、沦陷区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以及关于“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争论293

第三章 纯正与邪恶:战时日本对中国新文学的介绍295

一、打上战争烙印的文学介绍295

二、战争中中日文学交流的光辉一页296

三、日本介绍中国文艺运动的一般情况和文坛动向297

四、日本的中国作家作品论300

第四章 总论 时差与异质:中日近现代社会与文学发展的宏观透视303

一、发展时序:先行与跟进之差303

二、思想基调:社会意识与个人情绪305

三、审美风格: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311

四、主潮流向:对传统的理性背叛与情感依恋315

附言: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319

一、强化理论意识,在具体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宏观研究,努力确立具有理论体系的批评模式319

二、强化文化批判意识,在深入的意义研究中确立文化的现代化价值取向322

三、强化研究的人类意识,以人类的同一性和一体化为尺度,超越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意识324

后记327

1999《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福贵,靳丛林著 1999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1997 PDF版)
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日经济法比较研究( PDF版)
中日经济法比较研究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增订本)(1991.07 PDF版)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增订本)
1991.07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公司法比较研究(2020 PDF版)
现代公司法比较研究
202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明代中日关系研究(1985 PDF版)
明代中日关系研究
1985 文史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199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
1995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人本企业的人事管理(1989 PDF版)
人本企业的人事管理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1996 PDF版)
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
1996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日近代化比较研究(1994 PDF版)
中日近代化比较研究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1990 PDF版)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
1990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第2册(1988.04 PDF版)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第2册
1988.04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增订本(1991 PDF版)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增订本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计量学(1989 PDF版)
经济计量学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1999 PDF版)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