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兽医免疫学 兽医专业用》求取 ⇩

绪论1

一、免疫的概念1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1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2

(三)免疫的辩证观2

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3

(一)免疫学的诞生3

(二)免疫学的开拓3

(三)免疫学的发展和分枝学科的形成4

(四)现代免疫学的重大成就8

(一)在医学和兽医学上的应用10

三、免疫学的应用10

(二)在农业和生物科学上的应用11

第一章 免疫系统12

一、免疫器官12

(一)一级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12

(二)二级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14

二、免疫细胞16

(一)淋巴性细胞16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24

(三)粒细胞27

(一)异源性29

二、构成免疫原的条件29

一、抗原的概念29

第二章 抗原29

(二)分子大小30

(三)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立体构象的复杂性30

(四)物理状态31

三、抗原决定簇31

(一)决定簇的性质31

(二)决定簇的数量33

(三)决定簇的大小33

四、半抗原—载体现象34

(二)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36

(三)不同决定簇之间部分构型相同36

(一)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36

五、抗原的交叉性36

六、抗原类型37

(一)根据抗原的性质分类37

(二)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37

(三)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37

(四)根据化学性质分类37

七、重要的天然抗原38

(一)微生物抗原38

(二)高等生物的抗原39

(二)结合抗原40

八、人工抗原40

(一)合成抗原40

第三章 抗体——免疫球蛋白42

一、概述42

二、抗体分类42

(一)根据抗原来源分类42

(二)根据有无抗原刺激分类43

(三)根据与抗原反应的性质分类43

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3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44

(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消化片段及其功能46

(三)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的模型48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48

(一)IgG48

(二)IgM49

(三)IgA49

(四)IgE51

(五)IgD52

五、免疫球蛋白的亚类52

六、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53

(一)同种特异性53

(三)个体基因型特异性54

(二)同种异型特异性54

七、单克隆抗体55

(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55

(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55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展望57

八、抗体产生的理论58

(一)抗体产生理论的发展过程58

(二)克隆选择学说59

九、抗体多样性的基因控制60

(一)编码免疫球蛋白肽链的基因群60

(二)轻链基因的重排和连接61

(三)重链基因的重排和连接63

第四章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65

一、防御屏障65

(一)外部屏障65

(二)内部屏障66

二、炎症和吞噬作用66

三、补体系统68

(一)补体的概念、组成和性质68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69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70

(四)补体的调节71

(一)干扰素的产生72

四、干扰素72

(二)干扰素的特性73

(三)干扰素的作用73

五、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73

(一)遗传因素74

(二)年龄因素75

(三)环境因素及应激作用75

六、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75

(一)微生物疫苗类增强剂75

(三)化学免疫增强剂76

(二)生物制剂类增强剂76

(四)中草药的免疫增强作用77

第五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78

一、概述78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78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78

二、细胞免疫应答79

(一)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79

(二)巨噬细胞传递抗原80

(三)T细胞活化80

(四)细胞毒作用80

(五)淋巴因子81

(六)白细胞介素84

(七)细胞免疫效应84

(八)免疫性细胞伤害反应86

三、体液免疫应答87

(一)抗原的处理与传递87

(二)B细胞的活化87

(三)抑制性T细胞的调节89

(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产生89

(五)抗体分子的合成和分泌90

(六)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91

(七)抗体的功能92

四、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94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9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95

(三)免疫方法的影响96

五、免疫应答的调节96

(一)免疫细胞间的调节97

(二)抗原抗体的调节97

(三)免疫的遗传调节99

(二)变态反应分类101

(一)变态反应和变应原101

(三)变态反应的发生阶段101

一、概述101

第六章 变态反应101

二、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型)102

(一)变应原102

(二)致敏过程和反应机理102

(三)控制和调节103

(四)临床表现104

(五)诊断和防治105

三、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106

(一)Ⅱ型变态反应机制106

(二)不相容输血的反应106

(三)初生幼畜溶血性疾病107

(四)由药物引起的Ⅱ型变态反应108

(五)传染病的Ⅱ型变态反应108

四、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109

(一)Ⅲ型变态反应机制109

(二)局部性Ⅲ型变态反应109

(三)全身性Ⅲ型变态反应110

五、Ⅳ型变态反应(细胞免疫变态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111

(一)Ⅳ型变态反应机制111

(二)传染性变态反应111

(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112

(一)细菌抗原和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113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113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113

(二)细胞外细菌感染的免疫114

(三)细胞内细菌感染的免疫115

二、抗病毒感染的免疫117

(一)病毒感染的方式和免疫反应117

(二)抗病毒免疫的机制117

三、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20

(一)寄生虫免疫的特点120

(二)抗原生动物感染的免疫121

(三)抗蠕虫感染的免疫124

(一)人工被动免疫127

一、被动免疫127

第八章 人工免疫127

(二)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128

二、人工主动免疫129

(一)概述129

(二)活苗129

(三)死苗130

(四)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131

(五)基因工程疫苗131

(六)合成肽疫苗132

(七)多价苗和联苗132

(二)免疫程序133

三、疫苗的使用133

(一)免疫途径133

(三)免疫失败134

(四)免疫接种的副反应135

四、疫苗鉴定和疫苗生产的控制136

(一)稳定性试验136

(二)安全性试验136

(三)免疫性试验136

(四)其它试验136

(二)胚胎抗原138

(一)正常组织和器官抗原的丢失138

一、肿瘤抗原138

第九章 肿瘤免疫138

(三)肿瘤特异抗原139

(四)肿瘤的病毒抗原139

二、肿瘤免疫的机制140

(一)特异性抗肿瘤免疫140

(二)免疫监视及免疫促进141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141

三、肿瘤的免疫诊断142

(一)检测胚胎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142

(一)非特异性免疫预防和治疗143

四、肿瘤的免疫预防和治疗143

(二)免疫功能状态与预后诊断143

(二)特异性免疫预防和治疗144

第十章 动物的血型146

一、概述146

(一)血型的概念146

(二)血型分类和表示法146

(三)血清蛋白型的分类和表示法147

(四)血型抗体148

(五)血型分类的血清学方法148

(一)猪的血型149

二、主要畜禽的血型149

(二)牛的血型153

(三)马的血型155

(四)绵羊的血型156

(五)鸡的血型157

三、血型的应用158

(一)在血统登记上应用158

(二)用于亲子鉴定158

(三)血型与初生幼畜溶血症159

(四)输血160

(五)亲缘关系的检测160

(六)血型与经济性状的关系161

第十一章 免疫遗传与移植免疫162

一、免疫反应的调节和组织相容性基因162

(一)主要组织相容抗原162

(二)MHC及其产物的免疫调节162

二、移植免疫163

(一)移植的类型164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164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165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止166

(五)不被排斥的移植物166

(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67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168

一、自身免疫168

(一)自身免疫病的概念168

(二)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168

(三)家畜的自身免疫病170

(四)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171

二、免疫缺陷172

(一)免疫缺陷的类型172

(二)免疫缺陷的诊断和治疗原则173

(三)家畜的免疫缺陷症174

一、血清学反应的类型176

第十三章 血清学反应概述176

二、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177

(一)特异性和交叉性177

(二)结合力和离解力177

(三)抗原抗体的结合比例179

(四)反应的二阶段性179

(五)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180

四、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181

(六)血型鉴定181

(五)微生物鉴定和抗原分型181

(四)抗原组成的分析181

(三)抗原或抗体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181

(二)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181

(一)抗原或抗体的快速检测181

三、血清学试验的应用181

第十四章 凝聚性试验183

一、凝集试验183

(一)直接凝集试验183

(二)间接凝集试验184

(三)间接血凝试验186

(四)抗球蛋白试验192

二、沉淀试验193

(一)环状沉淀试验193

(五)协同凝集试验193

(二)絮状沉淀试验194

(三)免疫浊度法194

(四)免疫扩散194

(五)免疫电泳197

(六)对流免疫电泳198

(七)火箭免疫电泳199

(八)抗原抗体交叉电泳200

(九)标本的照相、染色和放射自显影200

(一)原理201

一、荧光抗体技术201

第十五章 标记抗体技术201

(二)荧光抗体的制备204

(三)荧光抗体染色208

(四)荧光显微镜检查209

(五)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210

二、免疫酶技术211

(一)原理212

(二)用于标记的酶212

(三)抗体的酶标记214

(四)免疫酶技术的类型216

(五)免疫酶组化染色法217

(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218

(七)限量抗原底物珠法222

(八)均质酶免疫测定223

三、放射免疫测定226

(一)原理226

(二)抗原准备228

(三)抗血清制备231

(四)同位素标记232

(五)标记抗原鉴定234

(六)液相放射免疫测定234

(七)固相放射免疫测定236

(八)放射对流免疫电泳测定237

(九)其它放射免疫技术239

(十)放射免疫测定的应用239

四、免疫电镜技术240

(一)铁蛋白标记抗体技术240

(二)酶标记抗体技术240

(三)重金属标记抗体技术240

(四)血蓝蛋白标记抗体技术241

(五)病毒的电镜凝集试验241

五、葡萄球菌A蛋白及其在免疫学上的应用241

(一)SPA的发现和由来241

(三)SPA的生物学特性242

(二)SPA的理化特性242

(四)SPA在免疫学中的应用243

第十六章 有补体参与的试验247

一、溶解试验247

(一)溶血试验247

(二)被动溶血试验249

(三)溶菌试验250

(四)抗体、补体细胞毒试验250

二、补体结合试验251

(一)材料的准备和滴定251

(二)正式试验253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类型254

(四)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255

(五)其它补体结合试验方法255

三、免疫粘附血凝试验256

(一)材料准备256

(二)正式试验258

(三)注意事项258

四、团集试验和团集性补体吸收试验259

(一)团集试验259

(二)团集性补体结合试验260

(二)半数剂量的计算261

(一)毒价的单位261

一、毒价滴定261

第十七章 中和试验261

二、终点法中和试验263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263

(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263

三、空斑减少试验264

四、动态中和试验264

第十八章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267

一、玫瑰花环试验267

(一)E玫瑰花环试验267

(二)EAC和EA玫瑰花环试验269

二、酸性α醋酸萘酯酶测定(酯酶染色法)271

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72

(一)概述272

(二)形态学检查法273

(三)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274

四、移动抑制试验274

(一)概述274

(二)毛细管法275

(三)琼脂糖平皿法276

五、淋巴细胞细胞毒试验276

附录 免疫学常用缩写略语278

主要参考文献285

1985《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兽医免疫学 兽医专业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京农业大学,杜念兴主编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