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方法探源》
作者 | 陆海明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6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4152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8631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别经分传论思维1
一、《易经》与审美之维1
2.《易经》与《诗经》:两列不同的思维原点8
3.《易经》卦画是否有文学象征意义15
4.《易经》的立象和取比方法探微19
5.《易经》:周初新民的心态投影37
6.爻序之美43
7.爻画之美47
8.爻辞之美53
1.不通于论者难于言57
二、孔子:伦理批评范式的奠基者57
2.吾道一以贯之66
3.必也正名——兼论正名与正乐、正诗和正言75
4.中庸其至矣夫94
三、墨子的执拗与批评方法的自觉107
1.先秦批评方法中的一个例外107
2.方法开始独立于本体之外110
3.对孔子方法观的反思和持异114
4.墨子“非乐”:矫枉之论120
1.诗哲庄子123
四、庄子:诗与哲的混沌123
2.原美达理 心与物化——庄子的审美直觉观131
3.庄子“心斋”法撮要141
4.庄子“心斋”法述微148
(1)“一志”说148
(2)“养气”说150
(3)“虚静”说158
5.庄子“坐忘”法正义165
6.庄子对言辩的审美超越172
7.别出心裁的“三合一”表述法183
1.中庸方法与中和之美188
五、先秦儒家中庸方法论漫评188
2.孔子中庸说的理论来源及其文化依托191
3.老庄墨中道观一瞥202
4.子思与儒家中庸思想的原理化212
5.中庸之道与中西文化传播219
6.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观及其《诗学》222
7.孔子与亚氏中庸思想异同论226
六、文论研究的文化反思232
1.文化整圆与文论扇面233
2.若干文论史横断面的文化掠影239
3 传统儒学与儒学传统245
1994《中国文学批评方法探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海明著 199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
-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西方文学批评史
- 1998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79.12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
- 1989年05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3
- 1961 北京:中华书局
-
-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评介
- 1986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西方文学批评史
- 1989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
- 198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9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西方文学批评史
- 1991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56 新文艺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7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
- 198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