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大豆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1

目录1

第二节 我国大豆栽培的历史经验2

一、世界大豆生产现况4

四、大豆的间作套种 (94

第三节 大豆生产概况4

一、大豆科学研究的发展6

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6

第四节 黑龙江省大豆科技的发展6

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概况6

二、大豆科学研究的展望7

第二章 大豆的起源、进化与分类10

第一节 大豆的起源10

第二节 大豆的进化11

一、大豆进化的方式11

二、大豆进化的生物学依据12

三、大豆的进化在栽培和育种上的意义12

一、大豆的属与种13

第三节 大豆的分类13

二、大豆品种分类的原则15

三、大豆的分类方法17

第三章 大豆的形态与解剖20

第一节 大豆种子和幼苗20

一、种子20

(一)种子的形态20

(二)种子的组成21

二、幼苗22

(一)种子的萌发22

(二)大豆壮苗的形态特点23

一、根的形态与解剖24

(一)根的形态24

第二节 大豆根和根瘤的形态与解剖24

(二)根的解剖26

二、根瘤的形态与解剖29

(一)根瘤的形成过程与分布29

(二)根瘤的解剖与构造30

一、茎的形态31

(一)主茎及生长型31

第三节 茎的形态与解剖31

(二)生长习性33

(三与茎形态有关的相关性状33

(四)不同条件对茎形态的影响33

二、大豆茎的解剖34

(一)大豆茎尖34

(二)大豆茎的初生构造34

(三)大豆茎的次生构造35

(四)不同条件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36

(一)大豆叶的组成37

第四节 大豆叶的形态与解剖37

一、大豆叶的形态37

(二)叶形与大小38

(一)叶片的解剖构造39

二、叶的解剖39

(二)叶柄与叶枕的解剖40

第五节 花、果实的形态与解剖41

一、大豆的花41

(一)花的形态41

(二)花的发育43

二、大豆开花、传粉与受精45

(一)开花45

(一)果实的发育与形态特点46

三、大豆的果实46

(二)传粉与受精46

(二)果实的解剖48

第四章 大豆的生理特性51

第一节 大豆的生育与温度51

一、温度对大豆各生育期的影响51

(一)温度对大豆发芽出苗的影响51

(二)温度对大豆生长的影响52

(三)温度对大豆开花结荚的影响52

第二节 大豆的生育与水分53

一、大豆的吸水53

(二)土壤温度对大豆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影响53

(一)土壤温度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53

二、土壤温度与大豆的根系53

二、大豆的蒸腾55

三、大豆与环境的水分平衡56

四、大豆的需水57

一、大豆的营养特点58

(一)大豆的矿质营养58

第三节 大豆的生育与矿质营养58

(二)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59

二、大豆的根瘤61

(一)大豆根瘤菌的作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61

(二)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固氮效率62

(一)氮63

三、大豆对氮、磷、钾、钙的吸收利用63

(二)磷64

(三)钾65

(四)钙66

四、大豆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66

(一)钼66

(二)硼67

(三)锰67

第四节 大豆的光合作用67

一、大豆的光合作用与产量67

(一)大豆的光合强度68

(二)大豆的光合面积68

(三)大豆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利用69

(二)顶枯病 (270

(四)大豆光合产物的消耗70

二、大豆的光呼吸及其控制71

(一)大豆的光呼吸71

(二)大豆光呼吸的控制途径72

(二)大豆油分的形成与积累73

第五节 大豆的油分和蛋白质73

一、大豆的油分73

(一)大豆油分的脂肪酸组成73

(一)大豆灰斑病 (274

二、大豆的蛋白质75

(一)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75

(二)大豆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76

三、影响油分和蛋白质形成与积累的因子78

(一)大豆品种之间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78

(二)地理因素与大豆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79

(三)栽培措施与大豆油分、蛋白质含量的关系79

一、大豆的光周期现象80

第六节 大豆的光周期特性80

二、大豆光周期特性的生理81

(一)光周期特性与花芽分化81

(二)影响光周期的因素81

一、大豆体内有机营养与花荚脱落83

第七节 大豆花荚脱落的生理原因83

三、光周期现象中的激素问题83

二、生长素与花荚脱落84

三、细胞水分状况与花荚脱落84

第五章 大豆的耕作栽培86

第一节 大豆的耕作栽培制度86

一、大豆的轮作制86

(一)大豆在轮作中的地位86

(二)黑龙江省主要农业区的轮作制87

(一)黑龙江省土壤耕作制的演变89

二、大豆的土壤耕作制89

(二)大豆的土壤耕作方法92

三、大豆的施肥制度93

(一)间作套种的增产原因94

(二)间作套种的种类及其应用技术95

第二节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97

一、高产大豆的生育特点97

(一)高产大豆的形态特点97

(二)高产大豆的生理特点100

(三)高产的大豆群体结构101

二、大豆高产的主要条件103

(一)大豆高产的土壤与需肥特点103

(二)高产大豆的需水规律及指标107

(三)大豆高产栽培品种的选定109

(一)垄上双条点播栽培法110

三、大豆高产栽培方法110

(二)垄上穴播栽培法111

(三)两垄一平台栽培法111

(四)窄行密值栽培法112

(五)高矮大豆品种间作法113

四、大豆高产田的管理114

(一)苗期管理114

(二)花期管理115

(三)后期管理115

五、大豆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16

(一)三碘苯甲酸的应用116

(二)B9的应用技术117

(三)增产灵的应用118

(四)亚硫酸氢钠的应用118

第三节 大豆的机械化耕作栽培技术119

(二)整地的方法119

一、大豆的机械化整地技术119

(一)整地的意义119

二、大豆的机械化播种125

(一)播种时期125

(二)播种方法125

(三)播种深度126

(四)播种量的计算、调整和检查126

(五)播种前后的镇压128

(一)种肥128

三、大豆的机械化施肥128

(三)根外追肥129

(二)根部追肥129

(四)大豆施石灰的效果与方法130

四、大豆的机械化中耕除草130

(一)综合除草的意义130

(二)机械化除草的方法131

(三)中耕培土133

(二)收割方法135

(一)收割时间135

五、大豆的机械化收获135

(三)提高收获质量136

第六章 大豆的遗传138

二、大豆的杂种优势138

第一节 大豆的细胞学和杂种优势138

一、大豆的细胞学概述138

第二节 大豆的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140

一、种皮色和脐色的遗传140

二、花色、茸毛色及荚色的遗传142

三、结荚习性和叶形的遗传143

四、抗病性的遗传143

五、大豆的等位基因系144

六、大豆的基因连锁群145

第三节 大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146

一、大豆生育期的遗传146

(二)生育期的遗传力146

(一)生育期的遗传分离146

二、植株高度的遗传148

(一)植株高度的遗传分离148

(二)植株高度的遗传力149

三、种粒大小的遗传149

(一)种粒大小的遗传分离149

(二)种粒大小的遗传力150

四、抗倒伏性的遗传150

(一)含油量的遗传分离151

五、含油量的遗传151

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152

(二)含油量的遗传力152

(一)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离152

七、株型有关性状的遗传153

(一)分枝数的遗传153

(二)荚比的遗传153

(三)主茎节数的遗传153

(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153

(四)主茎荚数的遗传154

八、光合作用能力的遗传154

九、子粒产量的遗传156

(一)子粒产量的遗传分离156

(二)子粒产量的遗传力156

(三)子粒产量的选择156

十、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问题157

十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159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159

(二)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油分、蛋白质含量的相关162

(二)选择指数的应用163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度163

十二、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度与选择指数的应用163

第四节 大豆的遗传特点与育种方法的关系164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164

二、杂交亲本选配原理167

三、大豆杂交后代的处理方法168

四、早期世代淘汰组合问题172

五、大豆的变异及其利用原理173

六、大豆田间试验方法原理174

(一)生产直接利用178

第一节 大豆的品种资源178

一、大豆品种资源在生产中的作用178

第七章 大豆育种178

二、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资源的类型179

(一)按生育期生态类型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179

(二)为育种提供材料179

(二)按种皮色及子叶色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182

(三)按栽培特性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183

(四)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资源184

(五)高脂肪及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品种资源186

第二节 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目标186

一、制定大豆育种目标的原则186

二、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目标187

(一)早熟188

(二)高产189

(五)适合机械化裁培191

第三节 大豆引种191

(四)质优191

(三)抗逆性强191

一、引种的作用192

(一)直接利用192

(二)间接利用192

二、大豆对光温的反应与引种193

三、引种注意事项194

(四)引种之前必须通过试验194

(二)良种良法相结合194

(一)对品种生态型的选择194

(三)加强种子检疫工作194

第四节 系统选种195

二、系统选种的理论依据195

一、系统选种的作用195

三、大豆系统选种的程序和方法196

(二)选种圃196

(一)单株选择196

(三)鉴定圃197

(四)预试圃197

(五)品种比较试验197

第五节 大豆杂交育种198

一、大豆杂交亲本选配198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198

(二)杂交亲本选配中几个主要性状200

(三)几个优良的大豆亲本品种203

二、大豆有性杂交的方式204

(一)单杂交205

(二)复合杂交205

(三)回交206

三、杂交方案的设计及亲本种植的方法207

(一)杂交计划的制定207

(二)杂交亲本的种植方法207

(一)杂交前的准备工作208

四、大豆的有性杂交技术208

(三)开花期的调整208

(二)杂交的步骤与方法209

(三)杂交后的管理209

五、杂种后代的处理与选择209

(一)杂种后代的选择与处理方法209

六、大豆加速世代的育种方法214

(一)温室加代方法214

(二)大豆杂种后代性状的选择214

(二)南繁加代方法216

第六节 大豆辐射育种217

一、大豆辐射育种的特点217

二、试验材料的照射方法与剂量218

(一)大豆辐射育种常用的射线与剂量单位219

(三)照射方法219

(二)大豆对辐射的敏感性及辐射剂量219

(一)质量性状的变异220

三、在射线影响下大豆几个性状的变异220

(二)数量性状的变异221

四、大豆辐射育种的材料选择和后代处理223

(一)辐射原材料的选用223

(二)辐射后代的表现与选择223

第七节 大豆无性杂交育种226

一、大豆无性杂交育种的特点226

二、大豆无性杂交的技术227

(一)大豆无性杂交的方法227

(二)嫁接植株的管理228

(三)嫁接第一代的选择与种植229

三、大豆无性杂交的亲本选配原则和后代的选择与种植方法229

(二)嫁接当代的选择与种植229

(一)大豆无性杂交亲本选配原则229

(四)嫁接第二代的选择与种植230

(五)嫁接第三代及以后各代的选择与处理232

第八节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32

一、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要求232

(一)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232

(二)品种区域试验的代表性233

(三)品种区域试验的准确性234

(二)田间试验方法235

(一)田间设计235

二、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方法235

(三)试验总结236

三、大豆品种生产试验237

(一)生产试验的作用237

(二)生产试验的方法237

四、大豆品种审查推广和平行繁殖238

(一)大豆品种区域和生产试验结果审查与品种推广238

(二)试验品种的平行繁殖238

(二)生物学混杂240

(一)机械混杂240

一、大豆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240

第一节 大豆的良种繁育技术240

第八章 大豆的良种繁育240

(三)品种本身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影响241

二、大豆品种提纯复壮241

(一)提纯复壮的作用与增产效果241

(二)提纯复壮的方法242

(三)提纯复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4

三、大豆品种的高倍繁殖244

(一)高倍繁殖的效果244

(二)等距稀植高繁方法245

(三)农业技术要点245

(一)检验的范围及结果处理246

(二)品种纯度检验246

四、大豆的品种纯度与种子质量检验246

(三)种子质量检验247

第二节 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249

一、黑龙江省主要良种繁育体系249

(一)“六级三有”良种繁育体系249

(二)县社联合统一供种250

二、良种繁育体系在大豆良种繁育中的作用250

(一)大豆原(良)种的生产及分级标准250

(二)大豆良种繁育程序及各级良种繁育单位的任务251

第三节 大豆主要优良品种介绍251

一、大豆胞囊线虫260

第一节 大豆的病害260

第九章 大豆病虫害防治及除草260

二、大豆病毒病266

(一)大豆花叶病266

(三)大豆病毒的鉴定272

(四)大豆病毒病的防治272

三、大豆叶斑病类274

(二)大豆霜霉病275

(三)大豆细菌性叶斑病277

四、大豆菌核病278

一、小灰象甲280

第二节 大豆害虫280

二、黑绒金龟子281

三、二条叶甲283

四、大黑金龟子284

五、白边地老虎285

六、大豆潜根蝇286

七、大豆蚜287

作、红蜘蛛290

九、大豆食心虫292

十、苜蓿夜蛾296

十一、大豆其他害虫297

一、豆田主要杂草299

(一)旱稗299

第三节 化学药剂除草299

(二)金狗尾草300

(三)绿狗尾草301

(四)马唐301

(五)苍耳302

(六)鸭跖草303

(七)灰菜304

(八)马齿苋304

(九)刺蓼304

(十)苣荬菜305

(十一)刺儿菜306

(十三)野苋307

(十二)问荆307

二、豆田除草剂的作用原理308

(一)选择性原理308

(二)杀草原理309

三、豆田除草剂的应用技术310

(一)土壤处理除草剂310

(二)茎叶处理除草剂312

(三)豆田除草剂的发展趋势313

第四节 豆田喷药机械314

一、地面喷药314

(一)常规喷药机械314

(二)超低容量喷雾器315

(三)喷粉机械317

二、飞机喷药318

1982《大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金陵主编 1982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