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学》求取 ⇩

目录1

一、青年人才学的提出1

(一)青年人才的地位和作用3

(二)青年人才学研究的意义6

(三)青年人才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8

(四)青年人才学的研究方法10

(五)青年人才学与相关学科12

二、青年人才的基本特点16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16

1.自我认识及评价的客观性和主动性16

2.自我体验的深刻化和稳定化17

3.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持久性18

4自尊自信而不自暴自弃18

(二)坚定的意志品质19

1.青年人才具有较稳定的意志力19

2.青年人才具有较强的行为自律能力20

3.青年人才善于达成理与情的统一21

(三)求异的创新精神22

1.“联结”与“反联结”能力22

2.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统一23

3.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更臻完善24

(四)厂博、精深、合理的知识结构24

1.广与博的适度性25

2.广博与精深的适度性26

3.知识结构的合理化28

4.具备最佳的知识结构层次29

三、青年人才的基本要求31

(一)奉献精神31

1.奉献的意义31

2.奉献的对象33

3.在平凡中奉献33

(二)拼搏精神35

1.拼搏的力量35

2.必要的休整36

3.拼搏的艺术37

(三)博学精神37

1.时代要求博学38

2.博学辩证法39

3.人才=学者+社会活动家?40

(四)求实精神41

1.求实与理想42

2.反对空谈43

3.讲究实效44

(五)自主精神46

1.使自己成为自己46

2.自主与自大47

3.自信与创新48

(六)合作精神49

1.整体与部分50

2.必要的容忍51

3.立体的、动态的合作52

(七)预见精神54

1.“预”与“立”54

2.不断创造新的自我56

3.永远向着明天57

四、青年人才的人才观58

(一)开放观58

1.开放与青年人才的关系59

2.开放与青年人才的素养59

(二)名利观61

1.正视名利,是对传统的挑战62

2.正确对待名利,激励青年成才63

3.处理好社会道德与名利的关系64

(三)创造观65

1.创造,方显出人才本色66

2.创造,使青年人才走向成功的彼岸67

1.忠贞不渝地信奉真理69

(四)真理观69

2.青年人才在追求真理中获得成功71

(五)成败观72

1.对自我的正确评价72

2.成功是一种结果而非目的74

3.成功由失败铺垫而成75

五、青年人才的主体因素77

(一)品德因素77

1.“德者,才之帅也”77

2.德高以致远78

3.美德育良才80

(二)知识因素80

1.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80

2.知识是成才之基石81

3.成才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82

1.才能的形成84

(三)才能因素84

2.才能的培养85

(四)见识因素89

1.科学的预见性与识别的敏锐性89

2.决断的准确性与应变的灵活性89

3.政治见识和科学预见90

(五)意志因素92

1.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92

2.意志的诸因子92

3.意志的培养和锻炼94

(六)兴趣因素95

1.兴趣与成才的关系95

2.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96

(七)心理因素98

1.心理健康及表现98

2.青年人才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100

1.成才与身体健康的关系101

(八)身体因素101

2.成功中有身体健康的一半103

六、青年人才的客体因素105

(一)政治因素105

1.政治制度105

2.政治需要106

3.政治风气107

4.政治教育107

5.政治领导者108

(二)经济因素108

1.经济是成才的基础109

2.人才推动经济发展110

(三)教育因素111

1.教育的作用111

2.教育的投资112

1.地域传统114

(四)地域因素114

2.地域文化115

3.地域经济116

(五)职业因素117

1.职业对成才的影响118

2.职业选择118

3.职业调整120

1.家庭生活气氛121

(六)家庭因素121

2.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122

3.家庭物质条件124

4.爱情与婚姻124

(七)境际因素125

1.顺境与成才126

2.逆境与成才127

(八)人际因素129

1.人际关系的作用129

2.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31

(九)机遇因素133

1.机遇对成才的影响133

2.机遇与青年的主观努力134

3.把握机遇135

七、青年人才的培养137

(一)教育机会137

1.基础教育137

2.高等教育138

3.继续教育140

(二)实践机会141

1.实践出真知141

2.在实践中调适智能结构142

(三)竞争机会144

1.竞争可以激发人的聪明才智144

2.竞争可以使人的才能获得充分展示145

1.流动可以使青年人尽其才146

(四)流动机会146

2.流动利于开发青年的潜能148

3.流动不是盲目行动148

(五)激励机会149

1.激励的时机选择原则150

2.激励的方式方法151

3.激励机会的效应154

1.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156

(一)青年人才思维方式特征及发展趋势156

八、青年人才的思维方式156

2.从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化157

3.从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化158

4.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159

(二)青年人才思维的具体形式(上)160

1.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160

2.单一化思维和多样化思维166

1.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171

(三)青年人才思维的具体形式(下)171

2.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175

3.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179

九、青年人才的开发184

(一)早期发现原则184

1.影响发现青年人才的因素184

2.积极发掘青年人才186

(二)早期培养原则188

1.合理规划,多种渠道培养188

2.协调发展,明确培养目标189

3.从能力着眼,强化培养190

4.边学习,边实践191

5.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191

(三)早期使用原则192

1.启用人才,不拘一格192

2.消除顾虑,大胆启用193

3.知人善任,扬长避短194

4.摒弃偏见,用而不疑195

5.且用且养,用养并重195

(四)管理原则195

1.分权原则196

2.竞争原则196

3.协调原则197

4.职能对应原则198

5.效益原则199

十、青年人才的误区201

(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01

1.正确对待“自我设计”、“自我奋斗”202

2.成才中的“I”与“me”203

3.克服胆怯、软弱和自我压抑204

(二)主观愿望与自身素质的差距204

1.了解自身素质的羼弱点205

2.不宜信奉禀赋决定论206

3.审视愿望与自身素质是否“错位”207

1.切忌空想主义208

(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08

2.不应讲求实惠209

3.反对急躁情绪210

4.克服“关系网”恐惧症211

(四)事业与恋爱、婚姻、家庭的矛盾212

1.独身主义是否更有利于成才212

2.爱情和事业谁重谁轻213

3.女性,是否真是弱者的别名214

4.“婚前加油干,婚后瞎扯淡”对不对215

(五)思想方法的缺陷对才能的限制217

1.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奇218

2.不应迷信权威219

3.“知”与“智”220

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223

(一)精英意识的优越感226

十一、青年人才易发的文化心态226

1.优越感的偏离与表现227

2.预防与矫治230

(二)超越意识的浪漫感232

1.超越意识的二重性232

2.超越意识浪漫感产生的原因分析233

3.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34

(三)参与意识的浮躁感236

1.参与意识的强化与浮躁236

2.参与意识浮躁感产生的原因237

3.在参与中锻炼与完善239

(四)自我意识的崇拜感240

1.崇拜感的失重与表现241

2.矫正失重的方法与途径243

(一)群体意识247

1.专业群体的结构意识247

十二、青年人才的自我保护247

2.年龄群体的结构意识248

3.竞争群体的结构意识249

4.道德群体的结构意识250

(二)法律意识250

1.法律意识与青年成才251

2.法律意识与竞争、激励对成才的影响251

3.法律意识与社会风气对成才的影响252

4.法律意识与家庭、亲友对成才的影响252

(三)调适意识254

1.失败是成功之母254

2.成功是又一过程的开始255

3.逆境中应看到希望255

4.调适的意义和作用256

(四)自制意识257

1.理想与事业心257

2.道德与事业258

3.勤奋与毅力259

十三、青年人才的社会导向262

(一)政治导向262

1.青年与社会262

2.政治变革是青年成才的催化剂264

3.政治导向和青年的政治选择267

(二)思想文化导向268

1.青年生活的思想文化氛围269

2.思想文化冲突与选择272

3.思想文化导向与青年成才275

(三)社会价值导向276

1.社会价值观276

2.社会价值导向和青年价值取向的调适278

(四)新闻舆论导向282

附录:各类人才成功最佳年龄287

主要参考文献289

后记291

1991《青年人才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刚等主编 199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