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第一章绪论1

影响中国小学教育之理论2

一 卢梭2

二 裴斯泰洛齐6

三 海尔巴特10

四 福禄贝尔16

五 蒙台梭利20

六 杜威24

中国初等教育之实际29

一 实际之意义30

二 近代实际教育之倾向30

第二章儿童之研究33

儿童学与教育学33

一 教育学须根据儿童学34

二 儿童学所与教育学之效果34

三 教育中心移向于儿童34

儿童之发展34

一 儿童之分期34

二 儿童分期之评价36

儿童身体之发展36

一 身体生长之一般现象37

二 身长之发达37

三 体重之发达39

四 头围胸围之发达41

五 骨骼之发达41

六 筋肉之发达42

七 呼吸器之发达43

八 心脏之发达43

九 脉搏之状况43

十 神经系统之发达43

儿童精神之发展44

一 何谓精神发达44

二 冯特氏精神发达之三原则44

三 好奇心之发达44

四 模仿之发达45

五 游戏之发达45

六 想像之发达46

第三章儿童教育上维护健康之方法49

引言49

一 本章范围49

二 卫生方法可增进效率50

三 健康之方法已为人重视50

特殊能力过早发达与健康50

一 早熟须特加看护50

二 教学时须重视儿童感情气分及社交倾向52

三 教师应记取之原则52

退步儿童教学之注意54

一 进步迟缓之儿童须予以鼓励54

二 不必着重无关紧要之缺点55

发展之障碍55

一 常有之特殊障碍55

二 防止障碍之方法56

三 障碍之特殊原因57

戊 家庭学习57

儿童健康与算术59

一 时间长度59

二 应避免神经奋激及过分著重59

三 算术应自何时开始60

用筋肉学习之科目与儿童健康61

一 视官61

二 位置62

三 时间之长短62

四 材料63

读法之健康63

一 读法中健康方法之重要63

二 读法应自何时开始63

三 时间长度64

四 安全之方法64

五 读书之姿势65

六 读法之材料66

壬 结论66

第四章减少静坐教学之方法69

减少静坐之日课表69

一 日课表之卫生69

二 舒畅时间70

三 适当日课表之证例70

四 长时期之体育训练及游戏72

五 休息与娱乐可增加教学之效率74

六 较长之午膳时间75

七 校具之注意75

减少静坐之方法76

一 对低能儿之试验76

二 学校科目用动的方法教学76

三 算术上之例证76

四 不拘形式之教学78

户外教学79

一 户外生活之必要79

二 户外最能增进病儿之健康与学习79

三 户外教学须有良好之组织80

平常科目用户外教学之实例82

一 地理82

二 历史84

三 自然研究84

四 公民84

五 户外堂课84

第五章问题法85

问题法与其他方法之关系85

一 问题86

二 设计86

三 动机86

四 兴趣87

五 上述四法之应用87

问题法之目的结果与范围88

一 发展思想能力88

二 机械方法结果与思想方法结果之比较88

三 浮泛思想方法与过重推理之危险89

问题之特性90

一 养成独立的习惯90

二 养成儿童有意义之询问90

三 教师仅为儿童之背境91

四 理解记忆之发展91

五 延长个人复述时间91

问题指定92

一 问题指定之用法92

二 问题指定之利益93

施行问题法不宜急求结果94

一 固定性须有伸缩余地94

二 无经验之学级须多加指导96

三 教师必须有思想与组织之能力96

四 不可藉口缺乏材料而用旧法96

地理上之实例97

一 四年级乡土地理97

二 用小集镇之杂货店为乡土地理出发点之另一实例98

三 五年级之问题99

四 气候可刺激儿童思想100

五 慎选材料101

算术上之问题101

一 算术是否为形式的科目101

二 本科之价值在用速练法为主要之方法102

三 生活问题102

四 日常生活不能有充分之算术应用103

五 生活问题补充常课103

六 应用算术之生活问题之证例104

七 问题须由儿童生活中发生105

八 公共问题106

辛 历史上之问题106

壬 家事上之问题108

癸 问题学习与题目学习111

第六章设计法115

设计之特性功用与价值116

一 问题与设计之区别116

二 供给较广大之功课指定116

三 学校平常作业不必改组但用设计补充之117

四 充实课外作业118

五 设计对于教育已有之供献118

六 设计在伟大发展中之贡献119

七 儿童设计之重要119

八 设计必须与儿童生活有关119

特殊科目之设计121

一 木工121

二 历史121

三 地理122

四 自然科之设计123

家庭设计125

一 家庭生活之教育的价值125

二 学校对家庭作业之承认125

三 承认家庭作业之方法126

组织家庭设计之方法128

一 调查128

二 此等设计之进行128

三 家庭设计之详例129

第七章动机法133

满足需要134

一 满足需要中之问题134

二 充分信赖儿童135

三 证以算术135

四 书写之需要137

五 语言及作文基于目前之需要137

六 儿童读书之需要139

七 如以需要为学习之基础态度不当呆板141

心理的动境可用为动机142

一 卫生142

二 算术143

三 地理143

四 木工143

丙 本能兴趣及游戏可用为动机144

第八章教学上的兴趣原理145

甲 兴趣为教学之普遍原理146

实施要义147

一 实际应用之困难147

二 教师养成错误态度147

三 教师不可使兴趣与训育冲突148

四 应以儿童知识为基础148

第九章教学国语之兴趣引起法157

国语用兴趣法教学158

一 儿童与韵律语言文字159

二 学校作业中之诗歌160

三 教育上之价值161

作文与文题165

一 题目必接近儿童之观点165

二 写作自然的引起儿童兴趣165

三 口语练习167

四 说故事167

丙 文学上之兴趣168

丁 养成儿童独立读书习惯之重要169

阅读兴趣之发展171

一 读书嗜好有逐年之生长171

二 读书开始之年171

学校中文学兴趣之发展172

一 利用晨会时间172

二 学校特定阅读文学时间乃鼓舞兴趣最好之方法172

第十章公众兴趣之利用189

可用为动机的兴趣之例证190

一 社交的兴趣190

二 两性对比的兴趣190

三 研究之兴趣190

乙 戏剧的兴趣190

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191

一 正当使用之利益191

二 不正当使用所得之恶影响192

戏剧化的历史193

一 剧本制作之方法194

戊 国语与戏剧196

己 为娱乐用之戏剧197

庚 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之总结199

第十一章自然兴趣之发展201

自然的准备202

一 爱好自然202

二 爱好玩具202

三 建造202

收集的兴趣203

一 收集之普遍性203

丙 自由收集之意义204

收集之教育价值205

一 秩序训练之良助205

二 道德的价值206

三 生活兴趣之中心206

特殊收集207

一 科学的收集207

二 邮票收集研究地理210

三 教师与儿童为学校陈列品之收集211

己 应限制之收集212

第十二章教材之选择与侧重215

甲 引言216

近代对于教材态度之演进220

一 因袭的眼光220

二 过分批评的态度221

三 近代估价的态度223

估价所依据之原则223

一 第一原则为生活上之功用223

二 每科教学之目标225

三 第二原则卽在编定教材与方法须与儿童身心生长相符合227

四 第三原则教材选择与侧重应按适当之难易排列使儿童学习之231

第十三章国语之选材与估价233

国语之功用234

一 国语中口语表现最重要之功用卽在发展儿童说话之能力234

二 国语写作235

三 文学之诵读236

四 功用的国语教材之例证237

国语教材之选择基于儿童之生长251

一 若干困难因生长而解决251

二 低年级重机械技巧高年级重推理252

三 根据儿童生长及功用两原则国语课程之例证252

选择教材应侧重国语最难之点257

一 儿童错误之研究257

二 大部分不充分及不合文法之表现由于少数普通错误之练习257

三 固定的侧重前述说写之三要素259

第十四章算术拼字及习字教材之选择261

算术261

一 功用的价值262

二 算术上训练的价值265

三 算术之选材须基于儿童之生长265

四 算术教材特殊困难之选择266

拼字269

一 拼字之功用269

二 及早发展拼字之意识269

三 发见写说错字别字之人应教学之270

四 识字之方法270

书写272

一 书写之功用272

二 书写教学应侧重之点272

第十五章个性与社性之平衡275

甲 旧式班级教学之缺点275

乙 根据社性与个性之改组277

丙 个性适应与社会化之教学并无冲突277

适应个性教学应考虑之要素279

一 个性之复杂与差异279

二 避免呆板之作业281

三 较多之个别教学方法可节省浪费283

四 较多之个别教学对于儿童之利益285

社会化教学之特点286

一 社性合作与羣性刺激之利益286

二 社性之需要如个性然292

三 缺乏社性学校实施结果之例证293

己 个性适应与社会化教学之关系294

第十六章学校作业适应个别需要之方法297

个性研究及使作业适应其需要298

一 领袖学校之态度298

二 研究个性之方法300

个别教学之堂课302

一 儿童上课时间之分量302

二 为个别儿童及小组之说明及练习303

个别教学之功课指定308

一 弹性的功课指定308

二 适应个别需要之功课指定309

使学校必修功课适应个别儿童311

一 消除时间要素311

二 完成之目标须固定312

三 特殊个性之特殊必修312

班组之适应313

一 升级频数313

二 特殊班314

三 为个别作业之特殊时间315

己 对于普通学校实施之意见316

第十七章社会化之教学319

学校社会化320

一 全校之设计321

二 学校社会化及博爱精神323

三 平常集会或晨会325

四 合作及教室沟通之兴趣330

教室之社会化332

一 利用一班之自然利益332

二 对团体之忠诚332

三 组织一教室333

四 一班或一年级之晨会334

社会化的上课337

一 性质与目的337

二 范围及特殊困难338

三 例证339

选择社性价值之教材343

一 使课程与地方社会发生关系343

家庭与学校密切之联络347

一 招待参观人之计划347

二 恳亲会348

1936《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刍编 1936 上海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乡村教育之理论与实际(1935 PDF版)
乡村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1935 教育编译馆
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际(民国36.06 PDF版)
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民国36.06 商务印书馆
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1936.09 PDF版)
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1936.09 中华书局
中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PDF版)
中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行政之理论与实际( PDF版)
教育行政之理论与实际
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6 PDF版)
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996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视导之理论与实际(1991 PDF版)
教育视导之理论与实际
1991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动作教育的理论与实际(1988 PDF版)
动作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1988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制度  我国师范教育制度之研究(1974 PDF版)
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制度 我国师范教育制度之研究
1974 开明书店
教育研究法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际(1986 PDF版)
教育研究法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际
1986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国民小学启智教育之理论与实际(1986 PDF版)
国民小学启智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1986 复文图书出版社
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1925 PDF版)
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1925 商务印书馆
小学教育理论与实际参考资料(1949 PDF版)
小学教育理论与实际参考资料
1949 新华书店
特种教育理论与实际(1936 PDF版)
特种教育理论与实际
1936 福州环球印书馆
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1936 PDF版)
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1936 上海: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