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哲学1

一、哲学是什么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及其根源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2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24

第二章辩证的唯物主义25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25

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25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2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0

(一)物质同运动是不能分离的30

(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31

(三)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32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33

(一)时间和空间及其客观性34

(二)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离的34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35

四、物质运动的规律36

五、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38

第二节意识和物质39

一、物质决定意识39

(一)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39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3

(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45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47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47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存在制约的48

(三)充分有效地发挥自觉的能动性49

第三章 唯物的辩证法5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51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51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51

(二)世界是无限发展的53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55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5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9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59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62

(三)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64

(四)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6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7

(一)矛盾的普遍性67

(二)矛盾的特殊性68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70

(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71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72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72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4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75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76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78

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78

(一)事物的质78

(二)事物的量80

(三)事物的度81

(四)掌握事物的度,坚持质和量的辩证统一81

二、量变和质变82

(一)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82

(二)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85

(三)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做革命和建设的促进派87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88

一、肯定和否定88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88

(二)辩证的否定89

(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91

二、否定之否定92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回复性92

(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93

(三)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94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96

一、现象和本质97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相互关系97

(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99

二、内容和形式100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00

(二)注重事物的内容,发挥形式的积极作用101

三、原因和结果102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02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性103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104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104

(二)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106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07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107

(二)分析不同的可能性,争取好的可能性的实现109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10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10

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11

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113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14

第二节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16

一、实践的内容和形式11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20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20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22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124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4

第三节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25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26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31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34

第四节真理137

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137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40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45

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捍卫真理而斗争147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152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152

一、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152

(一)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5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及其根本缺陷154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伟大意义157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59

(一)社会存在159

(二)社会意识及其形式160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62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64

第二节社会的基本矛盾167

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6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67

(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17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73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76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76

(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178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80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182

(一)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182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8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5

第三节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187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187

(一)阶级的存在和实质187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18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191

二、国家和国家的职能193

(一)国家的存在和实质193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195

(三)无产阶级专政及其职能196

三、社会革命197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197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198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199

第四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00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01

(一)两种历史观的一个根本分歧201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01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04

(一)杰出人物的产生和历史作用205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206

第六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9

第一节从世界观、方法论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209

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210

二、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11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14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14

(一)从实际出发214

(二)具体分析具体情况216

(三)全面、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和思想僵化218

(四)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22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224

(一)调查研究224

(二)群众路线227

(三)一般和个别相结合231

(四)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抓住重点,推动全盘235

第三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解决的问题238

一、自觉改造世界观239

二、学习科学知识241

198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 198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