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求取 ⇩

目录1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史1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1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2

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

(一)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9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9

(二)第一次大革命高潮,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10

(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13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18

(三)“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21

(四)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24

(五)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长征的胜利26

(六)“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28

(一)抗日战争爆发,毛译东同志《论持久战》发表32

四、抗日战争32

(二)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35

(三)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42

(四)党在延安的整风运动44

(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9

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51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51

(二)全面内战爆发,党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53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党中央十二月会议54

(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57

(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57

(六)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59

(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3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64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64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64

(二)党为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而斗争68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70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72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72

(二)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党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75

(三)党领导人民为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斗争,调整国民经济的胜利完成77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81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81

(二)林彪反党集团抢班夺权,发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85

(三)“四人帮”反革命阴谋集团的被粉碎88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90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和党在纠正“左”倾错误中徘徊前进90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92

(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热烈庆祝建党六十周年97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00

第二部分哲学103

导论103

(一)什么是哲学103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4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06

(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07

辩证唯物论109

一、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109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109

(二)物质与运动112

(三)世界物质统一原理的实践意义115

二、物质和意识117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17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19

唯物辩证法120

一、对立统一规律120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120

实质和核心120

(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22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124

(四)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125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7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129

(七)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130

(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32

二、质量互变规律136

(一)质、量、度136

(二)量变和质变13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38

(一)肯定和否定138

(二)否定之否定14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践意义141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42

(一)本质和现象142

(二)内容和形式143

(三)原因和结果144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144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45

反映论147

(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147

一、认识和实践147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47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48

(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150

(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152

(五)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154

(六)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6

二、真理157

(一)真理的客观性157

(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58

而发展161

(三)真理同错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161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63

历史唯物主义167

一、两种历史观167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167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70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171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71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74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77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178

三、阶级、国家、革命180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80

(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82

(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83

四、社会意识及其形式184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84

(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86

(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190

五、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91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1

(二)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92

导论196

(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96

第三部分政治经济学196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198

科学性198

垄断前的资本主义经济200

一、马克思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200

(一)商品200

(二)货币203

(三)价值规律203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205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205

(二)剩余价值的分配209

(三)剩余价值的积累212

三、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215

(一)资本的循环与周转215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217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219

一、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219

二、帝国主义的发展规律222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225

社会主义经济225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产生226

(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27

(三)多层次的生产力与个体经济230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32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232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235

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237

(一)为什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238

(二)正确处理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与当前的经济调整239

(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244

四、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及其规律247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特点247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关系中的作用249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250

五、社会主义的分配规律252

(一)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252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254

的规律254

六、社会主义必然向共产主义过渡257

1982《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沫香等编 1982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
1992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1984.1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
1984.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9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98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上(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上
198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试用本(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试用本
197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征求意见稿(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征求意见稿
1979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 PDF版)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长沙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翻印
马克思理论基础知识( PDF版)
马克思理论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19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读本(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读本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197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