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300 题》求取 ⇩

中共党史3

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3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3

目 录3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4

14.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5

3.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5

5

4.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特点6

5.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7

6.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性质及其意义7

7.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9

的产物9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0

10.党的“三大”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11

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1

9.党的“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及其重大意义11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2

1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及其与我党的民主革命纲13

领的不同之处13

1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14

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14

15.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6

的基本内容16

16.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17

命政变18

1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18

1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9

1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20

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的性质20

20.党的“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1

21.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重大意义21

2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重大意义22

23.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23

24.“工农武装割据”24

25.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5

道路的基本思想25

26.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26 )27.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8

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中获得的教训29

28.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内容和危害。党在反对29

29.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30

30.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0

“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30

3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32

32.民主革命时期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33

33.芦沟桥事变34

34.党的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34

35.抗日战争中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及其斗争的实35

35

36.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36

37.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37

3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7

39.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和危害38

派斗争的具体方针原则39

40.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与顽固39

41.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40

42.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41

43.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41

44.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42

45.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和意义43

46.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4

47.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45

4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任务45

49.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对国民党反动派采取46

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策略方针46

50.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47

51.解放战争中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48

针和军事原则48

53.党的十二月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9

52.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49

5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土地改革50

工作的总政策50

55.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50

56.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52

重大意义52

57.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历史的三个必然结果53

5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53

53

社会主义革命部分54

59.建国后的头三年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开54

展的主要运动54

61.建国初期党的战略策略方针55

60.建国初期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基55

本条件55

6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56

63.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57

57

64.我国对农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57

57

65.党的“八大”的主要功绩和重大意义58

66.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59

题》一文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59

67.1957年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但是犯了严重扩61

大化的错误61

6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61

69.“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62

70.1959年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造成的严重63

后果63

71.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原因和党领导人63

民克服困难的措施63

7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成绩是党的64

工作的主导方面64

7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65

74.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65

75.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错误66

76.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错误67

77.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8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69

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69

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9

8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70

基本指导思想70

81.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70

82.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71

8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72

84.在对待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应该反对两种错误倾72

72

8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73

86.八十年代我国人民的三大任务74

8 7.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使命和深远74

意义74

88.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的四件工作75

89.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76

步骤76

90.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76

91.坚决实现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77

政治经济学81

资本主义部分81

9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1

93.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81

81

9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83

9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84

97.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86

枢纽86

96.商品,商品两因素和劳动二重性86

9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87

基本矛盾87

99.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88

100.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89

10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和通货膨胀89

102.价值规律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90

10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91

104.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92

10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变为资本的前提92

10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93

价值93

107.剩余价值的产生94

109.资本的本质95

108.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95

1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96

1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97

112.先进设备、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97

11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98

11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及其实质99

115.资本积累的本质100

116.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00

117.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101

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01

118.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02

119.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化103

120.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104

影响106

121.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106

12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对资本的两种不同划分107

方法的意义107

123.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对社会108

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08

12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108

125.计算练习109

126.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理论的革命意义111

127.商业利润、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112

128.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键112

问题112

12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13

13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114

131.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意义115

13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116

13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17

1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17

13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18

13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揭示118

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118

137.帝国主义及其基本经济特征119

138.垄断及其形成120

139.垄断价格,垄断利润121

140.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和竞争121

141.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122

142.金融资本。银行的新作用123

143.金融寡头及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124

144.资本输出及其两种基本形式125

145.资本输出的后果。二次大战以后,资本输出的126

特点126

146.跨国公司126

147.国际垄断同盟127

148.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特点127

14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实质、形式和特点128

1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129

也不能挽救资本主义的灭亡129

151.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上的停滞趋势131

152.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133

的前夜133

社会主义部分134

15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134

154.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特点135

155.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多种经济形式136

并存的客观必要性136

156.社会主义生产中新型的相互关系137

157.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138

158.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139

15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39

的手段139

160.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140

161.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地位和作用141

16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142

163.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143

16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主要的比例关系143

关系144

165.社会主义社会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相互144

166.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145

167.国民经济计划化146

168.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特点146

169.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和作用148

170.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48

17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和价格政策150

172.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150

场调节为辅150

173.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及其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本152

质区别152

174.劳动时间的节约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153

153

175.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制153

176.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154

177.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55

1 79.社会主义的盈利及其形式157

180.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158

地位、作用和形式158

18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我国对外贸易的原159

159

18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经验、引进外160

国先进技术设备的相互关系160

183.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流通规律161

184.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因162

162

18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及其途径163

186.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正确处理积累基163

金和消费基金之间比例关系的原则163

187.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164

188.“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165

178.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提高固定资金和流166

动资金使用效果的主要途径166

189.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区别167

19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需要167

具备的基本条件167

马克思主义哲学171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171

191.哲学的研究对象171

192.哲学的基本问题172

主义先后经历了哪些形态?唯心主义又有哪173

些基本形式?173

19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73

19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唯物173

19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特点174

19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175

变革175

197.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含义及其意义176

198.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78

199.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179

200.什么是时间和空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180

的意义何在?180

20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81

20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183

论错在哪里?183

203.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反作用184

204.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86

205.什么是规律?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187

20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87

207.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188

本要求188

208.为什么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89

209.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的根本对190

立表现在哪些方面?190

2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91

21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关系如193

何?193

何?195

2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关系如195

213.什么是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196

么?196

2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97

215.矛盾的转化及其基本形式197

2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什198

么?198

217.什么是质、量、度?掌握度的实践意义何在?200

21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原200

理的实践意义200

219.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量的202

扩张202

220.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形式203

221.什么是肯定和否定?二者关系如何?203

222.辩证法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204

223.辩证法和诡辩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205

22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206

225.什么是现象和本质?二者关系如何?207

226.什么是形式和内容?二者关系如何?208

227.原因和结果及其二者关系,掌握因果关系的意209

209

228.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二者关系,掌握必然性和211

偶然性关系的重要意义211

229.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二者关系,把握可能性与212

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的意义212

230.唯物论的认识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213

231.什么是不可知论?为什么不可知论是错误的?214

2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论认识论的区别215

233.实践和实践的主要特点216

234.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217

235.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218

236.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们包括哪些形219

式?219

2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关系,感性认识向220

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220

238.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221

跃意义更重大221

239.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规律是什么?懂得222

这一点有什么意义?222

240.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们在认识过程223

中有什么作用?223

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224

241.什么是归纳和演绎?二者关系如何?它们在认224

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225

242.什么是分析和综合?二者关系如何?它们在认225

243.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在实际226

工作中如何坚持真理的客观性?226

244.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二者关系如何?227

245.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28

2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28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0

247.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组成部230

230

248.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230

249.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231

本问题232

25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232

25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233

252.宿命论和唯意志论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233

253.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234

治地位有其各方面的根源234

25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两者的关系235

255.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5

256.人口因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6

25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38

25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39

25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239

26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性240

26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的统一241

26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242

26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243

26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两者的关系243

265.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245

特点245

266.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247

26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7

268.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248

内长期存在248

269.国家的实质、特征及职能250

270.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历史任务251

区别252

272.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以及它们之间的252

271.阶级消灭的条件和国家的消亡252

273.社会主义法制以及它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254

27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255

27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56

276.政治和法律思想在意识形态中起主导作用257

277.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258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258

27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260

279.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262

280.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263

281.反对个人崇拜和热爱无产阶级领袖是一致的265

282.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关系266

28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67

285.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269

284.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趋势是前进的269

286.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270

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27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275

28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对象275

28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275

289.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276

290.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276

29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78

292.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导力量以及279

这次革命的基本经验教训279

本思想280

293.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基280

294.第一国际期问马克思主义者同各种机会主义流281

派斗争的两个历史时期281

295.马克思主义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282

296.马克思主义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283

297.马克思主义反对巴枯宁阴谋集团的斗争285

298.第一国际解散的原因及其历史功绩286

299.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教训287

300.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书的主要内容289

301.恩格斯《反杜林论》一书的主要内容290

302.第二国际前期的成就和经验教训292

303.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93

304.列宁《怎么办?》一书的主要内容294

一书的基本思想295

305.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295

306.1905年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297

307.二十世纪初亚洲被压迫民族觉醒的历史意义298

308.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教训299

309.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和意300

300

310.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302

31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304

312.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内305

305

313.共产国际建立的世界意义306

314.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307

一书的主要内容307

309

315.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的主要内309

316.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310

相结合的产物310

317.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10

318.联共(布)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311

化和农业集体化而斗争311

319.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312

320.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13

321.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314

322.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316

3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和特点317

324.毛泽东同志关于战后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318

略的基本思想318

325.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国际意义和基本经验320

1983《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300 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志主编 198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197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罗生门( PDF版)
罗生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1984.1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
1984.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9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98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上(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上
1980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问答(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问答
中共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委员会党校;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政治部宣传处等翻印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下(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下
1980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试用本(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试用本
197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征求意见稿(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征求意见稿
1979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长沙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翻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197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
1973
临考强记手册  政治(1989 PDF版)
临考强记手册 政治
198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读本(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读本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