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基础科电视教学辅导材料 哲学课思考题疑难问题解答》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内容提要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第二节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4

思考题解答4

1.什么是哲学?从哪些方面说明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4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同我们的实际生活、实际工作有什么关系?7

3.从哪些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方面有什么内在的联系?9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何重要意义?11

5.试从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中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3

疑难问题解答16

(1)哲学上既然始终存在“两个对子”,为什么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16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把“为理想而奋斗”叫做唯心主义为什么是错误的?17

(3)唯心主义产生、发展的根源及克服的途径19

(4)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批判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倾向2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4

内容提要24

第一节 物质24

第二节 运动25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26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6

思考题解答27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有什么特点?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27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30

3.怎样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这个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32

4.怎样理解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具体特性的相对性35

5.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38

6.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学习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有什么提高?41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是什么关系?43

疑难问题解答43

(2)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的原理,说明工作计划既要有稳定性,又要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45

(3)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才能使思想符合实际?47

第三章 物质与意识49

内容提要49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4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50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51

思考题解答52

1.正确解决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对于深入理解世界物质性原理有何意义?52

2.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这个命题有什么意义?53

3.如何理解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主观反映?用实际经验说明这个问题的实践意义57

4.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如何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弄懂行这个原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59

疑难问题解答63

(1)人的脑量越大越聪明吗?63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怎样的?65

(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什么范围内是绝对的,在什么情况下又是相对的?66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69

内容提要69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9

第二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0

第三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1

第四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2

思考题解答73

1.为什么说何任事物、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怎样理解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73

2.为什么说发展的实质内容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实践意义?76

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9

4.为什么说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既存在相互结合的关系,又存在相对绝对的关系?怎样才能把相互结合和相对绝对统一起来?81

5.为什么说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3

6.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矛盾的特性性,弄懂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对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有何重要意义?86

7.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并说明掌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89

(1)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全国一盘棋”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关系91

疑难问题解答91

(2)什么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为什么说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9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96

内容提要96

第一节 质、量、度9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96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的复杂性97

思考题解答98

1.怎样理解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掌握质量统一观有何实际意义?98

2.质量互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说明它的客观普遍性?100

3.学习质量互变原理对于我们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何重要意义?102

疑难问题解答104

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104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107

内容提要107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07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0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9

思考题解答109

1.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是什么?109

2.试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和避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重要性111

3.事物螺旋式发展或波浪式前进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13

4.掌握事物发展中前进性统一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何实际意义?114

疑难问题解答116

(1)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116

(2)事物发展是自我否定这一原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什么现实意义?118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同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有何区别?119

(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中的曲折?121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23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3

内容提要123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123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4

第四节 形式与内容125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25

思考题解答126

1.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理解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提高实践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126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它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指导意义?129

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它对正确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何指导意义?131

4.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133

5.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135

疑难问题解答137

(1)如何理解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137

(2)从质和量两方面分析可能性对实践有何指导意义?139

(3)范畴在人类的认识中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范畴?14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3

内容提要143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143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44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45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146

思考题解答147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先前旧哲学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147

2.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50

3.怎样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154

4.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56

疑难问题解答159

(1)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159

(2)经验是可贵的,为什么经验主义又是错误的?弄清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161

(3)既然实践出真知,为什么还要强调学习、读书?164

(4)怎样理解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及其意义166

(5)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168

(6)应当怎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171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74

第一节 客观真理174

第九章 真理174

内容提要174

第三节 真理与谬误175

第四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176

思考题解答177

1.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177

2.怎样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79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2

4.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83

5.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85

疑难问题解答187

(1)为什么说坚持真理必须修正错误,修正错误才能坚持真理?187

(2)如何理解“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188

内容提要191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91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191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92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93

思考题解答193

1.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产生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193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96

3.怎样理解和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确立这一观点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何意义?197

4.地理环境和人口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社会发展的状况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又有什么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什么是荒谬的?200

5.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202

6.在历史过程中人的自觉性和客观规律各有什么作用?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正确而充分发挥人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主动性?203

7.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想一想,学好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指导意义?206

疑难问题解答207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为什么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207

(2)马克思主义以前进步的社会历史观点与唯物史观是什么关系?209

(3)历史唯物主义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212

第一节 生产力215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15

内容提要215

第二节 生产关系216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17

思考题解答219

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19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21

3.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如何构成的?如何理解生产关系各个环节或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223

4.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如何说明它们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26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怎样推动社会的发展?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230

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什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特殊表现?试以我国革命为例加以说明231

7.如何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特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34

8.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的重大意义何在?根据这一规律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36

疑难问题解答240

(1)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是两个还是三个?240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什么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还有较快的发展?242

第十二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45

内容提要245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4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46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47

思考题解答247

1.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区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意义何在?247

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形态这个范畴对科学地考察社会历史过程有何重大意义?250

3.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252

4.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和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255

5.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59

疑难问题解答261

经济基础是否包括生产力?261

内容提要263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63

第十三章 阶级和国家263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64

第三节 国家265

思考题解答266

1.为什么说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266

2.什么是阶级?为什么说阶级是经济范畴?268

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70

4.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272

5.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它有什么意义?275

6.什么是国家?如何理解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国家有哪些职能?276

7.国家和政体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279

疑难问题解答282

(1)怎样理解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282

(2)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弄清二者的关系有何意义?285

(3)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状况的变化?286

(4)怎样认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289

第十四章 社会革命291

内容提要291

第一节 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规律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292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93

思考题解答294

1.如何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社会革命的作用?294

2.怎样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297

3.为什么说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主要形式?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300

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特点?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何意义?302

疑难问题解答307

(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错误的?307

(2)如何理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问题?309

内容提要312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312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312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313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314

第四节 社会精神文明及其发展314

思考题解答315

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315

2.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318

3.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它有什么意义?321

4.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以及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324

5.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试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326

疑难问题解答329

(1)什么是个人意识?什么是群体意识?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329

(2)什么是社会心理?什么是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关系如何?330

(3)为什么说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起什么作用?33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34

内容提要334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3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35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相互关系336

思考题解答337

1.为什么说“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立与斗争的一个焦点?337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社会历史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哪些制约?339

3.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哪些原则?342

4.无产阶级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怎样的?怎样全面认识领袖和群众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345

5.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理解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个科学结论?348

疑难问题解答350

(1)怎样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50

(2)无产阶级领袖的优秀品质是什么?352

(3)能否从历史的“合力”说中得出历史是由一切人创造的结论?354

哲学课补充思考题解答356

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356

2.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359

1983年12月第1版《党政干部基础科电视教学辅导材料 哲学课思考题疑难问题解答》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