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校内教材》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哲学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9

(一)古希腊奴隶社会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9

(二)西欧封建社会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19

(三)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21

(四)十七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25

(五)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34

(六)德国古典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40

(七)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62

(八)中国古代和近代哲学6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根本革命7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7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根本革命7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9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9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9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0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创造性发展1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发展110

二、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保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15

三、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119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历史条件119

1.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意义,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124

(二)毛泽东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贡献124

2.毛泽东同志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深刻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运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28

3.毛泽东同志全面地阐明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关于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141

4.毛泽东同志精辟地发挥了矛盾法则是辩证法的本质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146

5.毛泽东同志发展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思想149

6.毛泽东同志发展了关于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原理155

(三)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贡献161

1.毛泽东同志坚持了历史辩证法,发展了两类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学说161

2.毛泽东同志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正确地揭示了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全面地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67

3.毛泽东同志彻底地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的理论原则,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学说174

4.毛泽东同志彻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发展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学说180

四、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为彻底粉碎现代修正主义而斗争185

第四章 物质与意识215

一、世界的物质性215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21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24

(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45

(一)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253

1.物质是意识的根源253

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53

2.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64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274

(二)批判唯心主义279

(三)批判二元论和不可知论306

(四)批判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318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324

(一)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324

(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右倾保守353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390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9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390

(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标准401

(三)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411

二、认识的基本规律415

(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及其辩证关系415

(二)列宁论认识的圆圈431

三、真理和错误434

(一)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434

1.客观真理。批判唯心主义的真理观434

2.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439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错误的态度462

四、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489

(一)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489

(二)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505

五、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523

(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523

(二)破资产阶级世界观,立无产阶级世界观529

(三)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534

(一)两种发展观547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547

第六章 对立统一规律547

(二)唯物辩证法的特点557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563

1.事物的普遍联系原则563

2、事物的普遍发展原则570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574

(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576

(一)矛盾的普遍性57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78

(二)矛盾的特殊性59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609

(四)具体分析具体矛盾的重要意义618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627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627

(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646

四、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650

(一)矛盾的同一性650

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650

2.矛盾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657

(二)矛盾的斗争性673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687

五、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695

(一)对抗性矛盾及其解决方法695

(二)非对抗性矛盾及其解决方法700

(三)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706

一、质与量的对立统一715

(一)事物的质和量715

第七章 量变质变规律715

(二)事物的度724

二、从量变到质变和从质变到量变。批判改良主义731

三、飞跃形式。爆发式的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752

(一)关于“飞跃”752

(二)爆发式的“飞跃”。爆发式的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756

(三)渐进性“飞跃”763

第八章 否定的否定规律770

一、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的革命实质770

(一)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770

(二)否定的革命实质780

二、否定的否定,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787

(一)否定的否定,螺旋式上升787

(二)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797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旧事物斗争的发展规律810

(一)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810

(二)新旧事物斗争的发展规律821

(三)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对待新生事物830

(一)范畴的定义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845

一、范畴的实质845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845

(二)范畴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是人类实践的最高概括848

(三)范畴的运动、联系和相互转化854

二、本质和现象859

(一)什么是现象和本质859

(二)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统一862

(三)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871

三、形式和内容876

(一)什么是形式和内容,形式和内容是发展变化的876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878

(三)自觉地运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法指导革命工作888

四、原因和结果897

(一)什么是因果性,研究因果关系的意义897

(二)因果性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实在联系904

(三)因果关系的辩证法907

(四)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因果观911

五、必然与偶然、必然与自由917

(一)什么是必然与偶然917

(二)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922

(三)必然与自由929

六、可能与现实937

(一)可能性是根据一定条件的937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942

(三)充分地估计到各种可能性对革命实践的意义952

第十章 辩证逻辑960

一、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的统一960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960

(二)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统一965

(三)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的统一968

(四)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973

二、辩证逻辑的几个基本原则975

(一)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975

(二)在联系、运动和发展中把握事物977

(三)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981

三、辩证逻辑的几个主要方法984

(一)历史的和逻辑的984

(二)抽象和具体986

(三)分析和综合989

(四)归纳和演绎993

第十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99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996

(一)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996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999

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1006

三、唯物主义科学观和唯心主义科学观的斗争1011

第十二章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1016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重大意义1016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1024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1027

四、两种历史观的斗争。批判唯心史观1031

第十三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060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060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060

(二)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1069

(三)社会意识的特点1075

二、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1083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09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1104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104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百战百胜的武器1108

第十四章 社会基本矛盾111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112

(一)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112

1.什么是生产力1112

2.什么是生产关系111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117

1.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1117

2.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1120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124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128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128

1.什么是经济基础1128

2.什么是上层建筑1131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133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133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142

(三)要重视抓上层建筑1147

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1152

四、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规律1156

五、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运动规律1165

第十五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1173

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消灭1173

二、阶级斗争是有阶级的社会发展的动力1185

(一)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1185

(二)阶级斗争是有阶级的社会发展的动力1190

(一)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1196

三、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伟大的历史使命1196

(二)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1200

(三)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1205

(四)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彻底完成1211

四、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方法1219

五、批判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1227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23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34

二、工农是群众的主体1247

三、对待群众运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1253

四、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261

第十七章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272

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272

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276

三、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1279

四、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1284

五、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300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首要条件1300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1309

国家消亡的前提1326

(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是1326

六、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1330

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1343

第十八章 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1355

一、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355

(一)应该把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1355

(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积极因素1357

(三)国际无产阶级是民族解放运动最可靠的同盟者1362

(四)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革命运动中的巨大作用1365

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和解放战争是进步的、革命的、不可避免的1373

三、被压迫民族彻底解放的基本道路1379

(一)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彻底胜利的基本道路1379

(二)无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应该起领导作用1383

四、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要互相支持1394

五、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1400

第十九章 战争与革命1406

一、我们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406

二、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1420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态度1430

四、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1447

五、人民军队与人民战争1455

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1467

(一)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战略思想的基础1467

(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的根本原则1481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492

一、工人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1492

1492

二、共产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498

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1508

第二十一章 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段论1518

一、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是不断革命1518

二、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上)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1525

三、坚持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1543

第二十二章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1553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1553

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564

三、开展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1575

(一)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1582

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582

(二)对反动派造反有理1584

(三)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587

(四)要认真注意政策1587

(五)正确地对待干部1589

(六)实行革命的三结合1591

(七)人民解放军要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1592

(八)要斗私批修1594

五、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1595

六、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604

七、光辉的五·七道路1612

八、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问题1620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工作方法1623

一、两种对立的工作方法1623

二、政治挂帅1629

三、群众路线1633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1633

(二)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必须用正确1638

的方法领导人民群众1638

(三)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1641

四、调查研究,掌握政策1644

(一)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1644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649

1.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问题1649

2.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1650

3.要全面地看问题,要看事物的本质和主流1653

4.典型调查1657

5.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58

(三)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1660

五、要考虑到全局1663

六、抓点1666

七、一般和个别相结合1672

八、两条腿走路1679

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683

十、树立对立面,变坏事为好事1687

十一、革命干劲与科学分析相结合1694

(一)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1694

(二)在任何工作中都必须坚持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相结合的原则1698

十二、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17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校内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 吉林省五七干校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干部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干部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教材(197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教材
197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教材(197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教材
197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干部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干部教材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哲学研究室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辅导教材(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辅导教材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
198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2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