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1

二、哲学是时代的产物5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8

四、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1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18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21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5

第一节 哲学物质观25

一、哲学物质范畴的历史演变2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6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8

一、运动和物质28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9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30

四、物质运动的规律性32

第三节 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3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33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4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7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7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38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2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42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2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4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46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6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9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50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53

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53

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56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9

第一节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59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9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61

三、辩证联系和科学的发展6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68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68

二、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6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71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71

二、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73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77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77

一、什么是矛盾77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78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81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3

一、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83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外部条件87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89

一、矛盾的普遍性89

二、矛盾的特殊性9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4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97

第一节 质、量、度97

一、事物的质97

二、事物的量98

三、事物的度100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101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01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102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07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普遍性107

二、质量互变的多样性109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14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114

一、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114

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116

三、两种对立的否定观及其意义11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21

一、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121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及其表现的特殊性124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26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29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29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129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32

三、认清前因后果,自觉改造世界133

第二节 现象和本质135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135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36

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38

第三节 形式和内容139

一、形式和内容的含义139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40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142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43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4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44

三、通过偶然掌握必然,按客观规律办事147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48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4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51

三、避免坏的可能,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152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153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53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153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55

三、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156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58

一、实践及其特点和形式15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6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63

一、由实践到认识163

二、由认识到实践167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67

第十章 科学的思维方法171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171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171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认识发展的重大意义172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173

一、归纳和演绎173

二、分析和综合176

三、抽象到具体179

第三节 非逻辑方法182

一、形象思维182

二、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184

三、扩散思维和聚合思维186

第十一章 真理188

第一节 客观真理188

一、真理的客观性188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2

三、真理的特点195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98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9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99

三、真理和谬误201

第十二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204

第一节 生产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04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04

二、生产劳动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7

第二节 人类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212

一、社会有机体的复杂结构212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17

第十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220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220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形成220

二、人类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的历史223

第二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24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含义22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27

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229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规律231

一、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含义231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34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特点236

第十四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239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39

一、阶级的起源239

二、阶级的实质240

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2

一、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245

第三节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248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48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250

第十五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54

第一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54

一、国家的起源254

二、国家的实质255

三、国家的职能256

四、国体和政体257

五、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259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262

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和政体262

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本质特征264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266

四、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政党269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272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征272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构成272

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75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76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介279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和阶级性279

二、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中介作用280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任务282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286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287

一、政治法律思想287

二、道德288

三、艺术289

四、宗教290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92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292

一、科学是知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统一292

二、科学是社会生产的特殊部门294

第二节 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295

一、科学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95

二、科学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297

三、科学促进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发展298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99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299

二、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302

第十八章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05

第一节 人性和人的本质305

一、人的学说的历史发展305

二、人的本质的正确解决306

第二节 人的历史作用309

一、两种历史观在人的历史作用问题上的对立309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10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2

四、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16

第三节 人生价值317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317

二、对现代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认识320

第十九章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总趋势323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323

一、人类历史是从曲折中发展过来的323

二、人类历史发展中为什么必然出现曲折328

三、正确对待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性331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33

一、什么是共产主义?333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34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336

1990《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崔矗等主编 1990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教程
198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
199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7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5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英语精读  第1册(1988 PDF版)
英语精读 第1册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9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90 北京: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2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