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求取 ⇩

第一篇 铁路运量设计1

第一章 规定与要求1

第一节 基本规定1

一、设计依据1

二、铁路设计阶段2

三、专册设计文件编写内容3

第二节 运量设计的任务与要求5

一、可行性研究5

二、初步设计6

三、技术设计7

四、设计成果资料及提交专业7

五、公路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与要求9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调查11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搜集资料范围11

一、调查对象11

二、搜集资料范围13

第二节 调查主要内容15

一、基本经济、社会情况调查15

二、资源调查15

三、工业调查16

四、农业调查21

五、交通调查21

六、商业、物资调查22

八、铁路运营调查23

七、城市调查23

第三节 调查方法与注意事项25

一、调查方法25

二、注意事项25

第三章 运量预测方法27

第一节 运量预测方法简论27

第二节 调查分析法27

一、用户调查法27

二、专家调查法27

一、平衡法预测原则28

二、平衡法预测的注意事项28

第三节 平衡法28

三、类比法28

三、平衡法预测举例29

第四节 定额法30

一、按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计算运量30

二、按单位产值运输量定额计算运量31

三、按单位投资额计算运量31

四、按人平指标计算运量31

五、按耕地面积计算农业生产资料运量32

六、按交通运输量计算运输用燃料运量32

第五节 系数法32

一、弹性系数法32

二、运输系数法33

一、平均增长率法的预测公式34

第六节 平均增长率法34

三、比例系数法34

四、乘车系数法34

二、平均增长率的计算35

三、加权平均增长率35

第七节 回归法(相关法)35

一、一元线性方程36

二、一元非线性方程40

三、二元线性方程41

第八节 时间序列法43

一、移动平均法43

二、指数平滑法45

三、时间回归法48

四、三点预测法52

第九节 电算程序及应用57

一、系统功能57

二、系统容量及参数说明58

三、系统工作流程图58

四、系统框图58

五、系统使用说明58

六、回归预测技术计算机程序59

七、应用举例67

一、一般规定69

二、旅客吸引范围69

第四章 客运量设计69

第一节 旅客发送量69

三、旅客发送量确定的方法70

四、车站旅客发送量汇总表73

第二节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73

一、一般规定73

二、日均上、下车人数的确定73

三、客运量波动系数74

四、最高聚集人数的确定方法75

第三节 客流与旅客列车78

一、客流78

二、旅客列车对数的计算与确定81

四、参考资料89

三、旅客列车车底组数与配属89

第五章 货运量设计97

第一节 车站货运量97

一、一般规定97

二、吸引范围102

三、货运量的分析计算方法104

四、车站设计运量汇总表111

五、货物装卸保管地点的选择113

第二节 货流118

一、货物流向分析118

二、通过运量的确定118

三、货物交流表设计120

四、货流图设计124

五、区段货流密度表及大宗货流表127

第三节 货运波动系数129

一、一般规定129

二、波动系数参考值129

第四节 路网货流规划方法130

一、路网货流规划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130

二、路网货流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130

第六章 客货运主要设施138

第一节 客运设施138

一、客运业务办理站分布138

二、旅客站房139

三、旅客站台及跨线设施145

第二节 货运设施148

一、货运站、货场148

二、货运设备需要量的计算与确定155

第三节 特种设施163

一、冷藏运输设施163

二、牲畜运输设施167

三、货车清扫、消毒洗刷设备168

四、军供站170

二、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172

一、国家对经济评价的总要求172

第七章 经济评价172

第一节 评价原则172

第二节 财务评价173

一、评价原则173

二、评价指标173

三、财务评价计算报表175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179

一、评价原则179

二、评价指标180

三、计算报表181

四、效益具体计算问题182

二、盈亏平衡分析183

三、敏感性分析183

五、运输成本调整问题183

一、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183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183

第五节 经济评价计算参数184

一、财务评价参数184

二、国民经济评价参数187

三、现值系数表187

第六节 实例191

一、铁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191

二、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193

一、电力197

二、煤197

第一节 主要物资分使用方向的消耗指标197

第八章 货运量计算的主要参数197

三、焦炭198

四、石油及其制品199

五、钢铁及其制品199

六、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200

七、水泥、矿建材料201

八、化工原料201

九、木材201

十、盐202

第二节 主要工业生产用原材料消耗及厂外运输量参考指标202

一、煤炭工业202

二、石油工业203

三、电力工业205

四、钢铁工业205

五、有色冶金工业209

六、化学工业213

七、建材工业221

八、轻工、纺织工业223

九、机械工业225

第三节 农业、交通、基建、市场主要物资消耗指标228

一、农业用物资消耗定额228

二、交通运输物资消耗指标228

三、基建物资消耗定额229

四、市场物资消耗指标230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231

第九章 综合运输及经济参考资料231

第一节 综合运输参考资料231

二、公路设计参考资料238

三、城市道路设计参考资料241

四、水运参考资料244

五、管道运输参考资料244

第二节 简明运费计算指南247

一、铁路247

二、交通部直属沿海水运企业251

第三节 经济参考资料摘选261

一、国内经济资料261

二、铁路运输主要指标摘选273

三、国际经济资料274

第四节 经济名词知识281

第五节 经济图例305

一、矿产资源305

二、工业、农业生产305

第二篇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308

第一章 行车组织设计内容与流程308

第一节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深度308

一、设计阶段的划分308

二、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深度308

第二节 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309

一、新建铁路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310

二、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311

三、新建与改建铁路独立枢纽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313

第三节 行车组织设计流程与运营调查315

一、行车组织设计流程315

二、运营调查315

四、铁路电气化工程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315

第二章 主要技术标准选择319

第一节 铁路等级319

一、有关规定319

二、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319

第二节 正线数目320

二、单线向双线的过渡320

一、新建铁路正线数目的选择320

四、各级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320

三、按区段划分铁路等级320

三、关于增建第三线321

第三节 牵引种类及机车类型321

一、牵引种类选择321

二、机车类型选择322

三、关于牵引类型的过渡问题322

第四节 限制坡度322

一、有关规定322

二、限制坡度选择322

三、加力牵引坡度的选择323

四、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324

一、有关规定325

五、改建既有线限坡的选择325

第五节 最小曲线半径325

二、新建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326

三、旅客列车行车速度高于120km/h时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326

四、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326

第六节 到发线有效长度326

一、有关规定326

二、到发线有效长度与牵引定数的相互适应327

三、到发线有效长度与相邻线的协调配合327

四、到发线有效长对工程数量的影响327

第七节 机车交路设计328

一、机车交路类型、运转方式及乘务制度328

五、到发线有效长的选定328

二、机车交路的选择330

第八节 闭塞类型333

第三章 车流组织设计335

第一节 设计行车量335

一、重车流设计335

二、空车流调整338

三、设计货运列流及技术站作业量343

第二节 设计列车编组计划352

一、设计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352

二、装车地(卸车地)组织的始发直达列车设计353

三、技术站其他各种货物列车的设计358

一、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任务364

第三节 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364

二、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365

三、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设计原则366

四、编制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方法367

第四节 枢纽内编组作业分工383

一、枢纽内编组站分工383

二、直通车场的设置385

三、枢纽内工业站、港湾站编组分工386

四、枢纽内空车流组织387

第五节 实例388

一、主要量的单位及取值规定406

二、各型机车主要技术数据406

第一节 计量单位及机车数据406

第四章 牵引计算406

三、各型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图412

第二节 机车牵引力422

一、牵引计算中有关的几种牵引力422

二、限制牵引力发挥的有关因素430

第三节 列车阻力440

一、机车和车列单位基本阻力440

二、列车单位附加阻力447

三、起动阻力449

第四节 列车制动力450

一、空气制动450

二、动力制动461

第五节 牵引重量的计算与校验469

一、牵引重量计算469

二、牵引重量校验470

第六节 列车运行速度、时间、距离490

一、列车运动方程490

二、解算列车运行速度、时间、距离的方法491

第七节 能耗量及电机温升499

一、能耗量499

二、电机温升检算515

第五章 运营费计算518

第一节 运营费计算的原则、内容与支出定额518

一、运营费计算的原则518

二、运营费计算的主要内容519

三、运营支出定额520

四、机车车辆购置价格和铁路在途货物价格523

第二节 与行车量有关的运营费计算524

一、运营费计算的步骤524

二、与行车量有关的年运营费计算524

第三节 固定设备维修费、机车车辆购置费与货物延迟损失费544

一、固定设备维修费544

二、机车车辆购置费545

三、货物延迟损失费548

第四节 工程运营费的换算549

一、费用现值比较法549

第五节 实例553

二、年费用比较法553

第六节 运营支出新定额及运营费指标574

一、运营支出定额汇总表574

二、均衡速度法列车公里运营费和单位有关支出速算表576

三、断面分类法列车公里运营费和单位有关支出速算表610

第六章 车站分布与区间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计算621

第一节 车站分布621

一、车站分布的原则621

二、车站分布的方法621

三、列车技术作业对车站分布的影响624

一、设计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原则625

第二节 设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625

二、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要素626

三、单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626

四、双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634

五、双线插入段、单双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637

六、局部区间三线通过能力计算637

七、轮渡通过能力计算638

八、通过能力图的绘制639

第三节 设计输送能力计算639

一、设计输送能力计算639

二、设计输送能力计算中的特殊情况641

第一节 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分类和技术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643

一、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分类643

第七章 既有线能力加强措施643

二、选择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原则644

第二节 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645

一、增加车站或线路所645

二、移站646

三、双线插入段646

四、部分双线及全线双线650

五、三线650

六、调度集中与自动闭塞650

三、减缓线路限制坡度655

二、双机及多机牵引655

一、大马力单机牵引655

第三节 提高牵引重量的措施655

四、延长到发线有效长度656

第八章 车站股道数量及调车设备的确定657

第一节 车站股道数量的确定657

一、中间站657

二、区段站657

三、编组门659

四、客运站661

五、货运站661

六、工业站和港湾站662

五、半自动化驼峰663

四、机械化驼峰663

三、非机械化驼峰663

一、平面牵出线663

第二节 调车设备663

二、简易驼峰663

六、自动化驼峰664

第九章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665

第一节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665

一、各种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665

二、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667

三、货车在站停留时间668

第二节 车站通过能力668

一、到发线通过能力668

二、咽喉道岔通过能力672

第三节 车站改编能力681

三、计算通过能力作业时分参考指标681

一、驼峰解体能力682

二、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686

三、调车线容量689

第十章 铁路运输系统行政区划及定员、房屋、通信要求691

第一节 运输系统行政及调度区划分691

一、运输系统行政区划691

二、调度区划693

第二节 运输系统生产组织定员及班制693

一、非生产人员的编制原则693

二、铁路分局机关定员的编制694

四、列车段(客运段)组织机构定员的编制697

三、车务段组织机构定员的编制697

五、车站定员的编制701

第三节 旅行服务设施、定员及房屋要求712

一、餐茶供应的设置与定员712

二、站台供应设施与定员713

三、洗涤车间的组织机构与定员714

四、卧具备品库组织定员717

五、综合维修间组织定员718

第四节 车站房屋与通信要求718

二、行车通信要求722

一、程序的编制原则726

第一节 牵引计算电算程序726

第十一章 牵引计算电算程序726

二、程序设计727

三、对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727

四、程序的功能及效果729

第二节 PC-1500袖珍计算机BASIC语言程序算例729

一、均衡速度法牵引计算用坡度自动归类计算程序729

二、均衡速度法货物列车公里运营费计算程序732

三、下坡道上SS1型机车电阻制动平衡下滑力的最大牵引重量计算程序748

四、自动闭塞通过信号机分布制动检算程序749

五、长大下坡道上受自动制动机充风和空走时间限制的货物列车编成辆数计算程序757

六、机车在陡长上坡道上通过小半径曲线受粘降影响的控制速度计算程序758

一、车站房屋的设置与要求7181

1992《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主编 1992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电力(1978 PDF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电力
1978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隧道(1978 PDF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隧道
1978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1993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1993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988 PDF版)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98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运输行车组织(1985 PDF版)
铁路运输行车组织
198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路基(1992 PDF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路基
1992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  下(1961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下
1961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  中(1960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中
1960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1991 PDF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1991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客运组织(1999 PDF版)
铁路客运组织
19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  上(1960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上
1960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线路》  第二、三篇  牵引计算及行车组织(1978 PDF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线路》 第二、三篇 牵引计算及行车组织
1978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1980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1980 人民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1981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
1981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行车组织(1998 PDF版)
铁路行车组织
199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