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
作者 | 王启平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87 |
出版时间 | 199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30284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1359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基本概念1
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1
一、生产过程1
二、工艺过程1
1-2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2
1-3基准3
一、设计基准3
二、工艺基准3
第二章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7
2-1概述7
一、装夹的概念7
二、装夹的方法7
三、夹具装夹及其误差9
2-2工件的定位13
一、工件定位原理13
二、定位元件的选择20
三、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29
四、工作定位方案设计及定位误差举例47
2-3工件的夹紧49
一、夹紧装置的组成及设计要求49
二、夹紧力的确定49
三、夹紧机构设计54
四、夹紧动力装置设计71
2-4夹具设计76
一、夹具设计的步骤76
二、夹具设计举例79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84
3-1概述84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84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程序84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所要研究的问题85
3-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85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85
二、毛坯的选择87
3-3工艺过程设计89
一、工艺过程的组成90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92
三、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96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97
五、工序的组合101
3-4工序设计101
一、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102
二、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102
三、切削用量的确定及时间定额的估算123
3-5工艺文件125
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25
二、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25
三、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25
3-6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26
一、缩短单件工时126
二、实施多台机床看管129
三、进行高效和自动化加工130
四、采用成组工艺134
3-7 工艺方案的经济分析134
3-8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举例136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37
二、选择毛坯137
三、拟定工艺过程138
四、工序设计140
五、填写工艺文件140
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143
4-1概述143
一、机械加工精度143
二、加工误差143
三、机械加工精度的研究内容146
4-2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147
一、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147
二、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147
三、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148
4-3工艺系统的原有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149
一、工艺系统的原有误差对尺寸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149
二、工艺系统的原有误差对形状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168
三、工艺系统的原有误差对位置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193
4-4加工过程中其它因素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196
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影响及其控制197
二、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及其控制210
三、工艺系统磨损的影响及其控制221
四、工艺系统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其控制225
4-5加工总误差的分析与估算229
一、加工总误差的分析方法229
二、加工总误差的估算234
4-6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235
一、减少或消除原始误差235
二、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236
三、转移原始误差238
四、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238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241
5-1概述241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含义241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242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研究内容246
5-2表面粗糙度及其降低的工艺措施246
一、切削加工246
二、磨削加工252
三、超精研、研磨、珩磨和抛光加工255
5-3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及其改善的工艺措施262
一、表面层的冷作硬化262
二、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263
三、表面层的残余应力264
四、减小残余拉应力、防止表面烧伤和裂纹的工艺措施268
五、表面强化工艺274
5-4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77
一、机械加工中振动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277
二、强迫振动及其控制288
三、自激振动及其控制290
第六章机器的装配工艺301
6-1 概述301
6-2装配尺寸链303
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303
二、装配尺寸链的种类及查找方法304
三、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06
6-3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310
一、完全互换法310
二、选择装配法319
三、修配法321
四、调整法328
6-4装配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内容与方法338
一、概述338
二、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340
三、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制订方法与步骤340
第七章成组技术及其在工艺中的应用345
7-1成组技术概述345
一、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345
二、成组加工的基本形式346
三、成组技术的实施方法与步骤349
四、成组技术的作用和效果350
7-2成组技术中的零件编码351
一、零件编码的概念351
二、编码系统简介352
三、分类编码的作用358
四、计算机辅助编码363
7-3成组技术中零件组(族)的划分365
一、生产流程分析法366
二、编码分类法367
7-4成组技术在加工工艺中的应用370
一、划分零件组371
二、制订成组工艺374
三、成组夹具381
四、成组刀具的配置383
五、在成组技术基础上实现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386
主要参考文献387
1990《机械制造工艺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启平主编 1990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2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4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2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9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4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5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7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5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