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常见挥发性中药统计》

《表5《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常见挥发性中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药复方制剂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古代经典名方研究开发的问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应以标准煎液作为指标整体评价提取工艺,而非一味追求个别成分含量最大来判断工艺的合理性。基于这一原则,中药复方制剂相关提取工艺参数在参照古籍记载的同时,需要进行深入的考察和优化,包括提取所用的器具、煎煮溶媒、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火候等。特殊煎法要特殊考量。对于单煎共煎的情况,要考虑到同一处方中不同药味成分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助溶、水解、沉淀、络合等相互作用,该种作用是否会对成分的提取分离造成影响。如古方人参平肺散复方提取时,由于成分间缔合作用,影响知母中芒果苷的成分溶出,结果提取率低,而将知母单煎,芒果苷的含量比复方煎煮提高了1倍以上。人参与黄芪复方提取时,人参可以促使黄芪中的成分向黄芪甲苷转变,大大提升了黄芪甲苷的提取率。再比如复合物的影响,一些含酸性成分的饮片与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合煎时,如甘草和黄连合煎将大大降低生物碱的煎出率,严重影响提取效率。对于先煎后下的情况,要根据处方中药味组成进行合理的煎煮。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40]中对于药物就有先煎的要求,麻黄、茯苓、大黄、蜀漆、茵陈蒿等皆有“先煎”的方剂,如在麻黄汤方后注有“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药物后下的要求经方中也多有提及,如温脾汤方后注有“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又如在煎煮芳香药物时,由于药味中含有易于挥发的药效成分,久煎宜失去药效[41],故经常采用后下(如薄荷等)。纵观目前已公布的100个经典名方的处方组成,不难发现较多复方中均有含有挥发油的药味如当归、白芷、桂枝、厚朴等,见表5,含有该类中药的复方在提取时更要着重考量。古人在煎煮含挥发油的药味时经常采用后下或者缩短提取时间且要求在香气最盛时服用,可见古代医者也注意到了挥发油的问题。不过碍于古代技术有限,所以并没有单独提取挥发油的记载。近年来随着对该类成分的深入研究,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常用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42]有很好的提取效果。基于技术的完善,遇到含挥发性成分的复方提取,是否需要单独提取挥发油,是否需要后下,能否共煎等问题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