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黑龙江粮库不同收储时间库存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

《表4 黑龙江粮库不同收储时间库存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黑龙江粮库库存玉米的营养成分、脂肪酸值和霉菌毒素含量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g/g

对玉米颗粒造成污染的产毒素霉菌主要包括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和麦角菌属等[15]。关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目前研究最多的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B1)、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由表4可知,2013年收储库存玉米的DO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收储库存玉米(P<0.05),该年份的7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的DON含量超过1 000 ng/g;但包括2013年在内所有收储年份的玉米样品DON含量均在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5 mg/kg)之内。另外,四组玉米之间,其他三种霉菌毒素(包括AFB1、OT和ZEN)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研究认为,玉米主要在田间容易受霉菌毒素污染而霉变,储存中环境控制得当则可以避免过程中的霉变。本实验所采集样品均来自国家粮库,储藏条件良好,均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保持粮堆温度不超过25℃,并采用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粮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并采用磷化氢环流熏蒸进行杀虫,且定期进行粮情监控。另外,在玉米进库前,均按照GB/T 20570—2015《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对水分、霉菌等进行严格控制。因此,东北地区粮库内储藏玉米发生霉变的可能性较小[16-17]。有研究报道,在田间环境温度20℃,水分含量17%~20%时,作物的DON含量显著增加;但在仓储过程中,如果粮仓环境控制得当,不会在仓储过程中增加其含量[18]。因此,考虑到本实验样品来源粮仓的良好储存条件,出现的2013年收储个别样品DON含量偏高的现象,可能是所采样品田间DON污染或由采样误差引起,而非受粮库内储存时间的影响。